《宋词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79383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宋词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宋词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宋词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宋词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词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四首》导学案(粤教版必修).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17课宋词四首导学案(教师稿)编制:广州市第十七中学黄晓霞X【学习目标】1、 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的不同特点。2、 了解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创作风格和主要代表作。3、 知道什么是虚实结合、对比衬托、叠字、用典等艺术手法,知道这些艺术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能利用所知来赏析诗歌解答问题。4、 积累古诗词中的一些重点常用意象。5、 理解诗词中“形象”的概念,并懂得如何鉴赏诗词中的形象。6、 归纳送别诗词和怀古诗词的不同特点。并利用所知特点来鉴赏其他的送别诗词和怀古诗词。(*)【学习时数】4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要完成的学习目标:1、 掌握词的

2、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的不同特点。2、 了解柳永词的特点和婉约派词的特点。3、 掌握虚实结合的运用。4、 积累“蝉”、“柳”、“风”、“月”四个意象。5、 归纳送别诗词的特点。(*)6、 背诵雨霖铃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雨霖铃一、 词的文体知识和发展脉络。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又叫诗余、乐府、长短句;亦称乐章、歌曲、倚声、琴趣等。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

3、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词的发展流变历程分为四个时期:时 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唐、五代、 北宋初年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北宋中叶到南宋婉约、豪放并举苏轼、柳永、 秦观、李清照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张炎二、 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完成下表学完雨霖铃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填写下表,比较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不同。比较婉约词雨霖铃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景物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楚江(实景)

4、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对景物的描写具体细腻,生动柔美,情景交融。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实景)强虏灰飞烟灭(虚景)不具体描写具体的形状,外在特征,而着眼于它的神韵与气象,显得大气,声势雄壮。人物行动帐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周瑜)谈笑(我)一尊还酹江月内容男欢女爱,离愁别绪视野开阔,广阔的社会生活。语言含蓄委婉气势豪迈三、 柳永宋代的super-star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

5、,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四、 听诵读,注音并朗读这首宋词。五、 将这首宋词用优美的语言改写成为写景抒情散文。并将相应的内容写在词句下面。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日暮雨歇,暮色苍茫,蝉声凄切,京城郊外长亭,一对恋人

6、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即将挥泪告别。【交代了分别的时间、地点和景色,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造就离别的情调和气氛。】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郊外的饯别筵席上,毫无心绪。我们如此依依不舍,可是那即将远行的小船在不断地催促着。【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留恋”是主观情绪,“催发”是客观形式,主客观矛盾冲突,使别情达到高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们手牵着手,彼此脉脉相对,想要说点什么,竟然喉咙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以动作细节来写离情。生动细腻,如在眼前。】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我这一走,只有孤单一人在千里烟波迷雾中前行,且与你距离越来越远。此去的

7、南方,天空辽阔,却愁云密布。【“念”表明是对未来的设想。这一句全是写景,实际上全含的是情,景无边而情无限,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从古到今,离别总是让人特别伤感的事情,更何况是在这凄冷的清秋节、【开头以情起,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愁醉恍惚之中,兰舟夜发,忽然醒来,想必已经是拂晓时分,恐怕见到的只有杨柳岸边的晓风残月,而意中人却不在身边了。【这一句妙在融情入景,景中有情。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

8、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这幅画面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呢?】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此后将年复一年,孤处寡欢,意中人不在,纵容有良辰美景,谁与为欢?纵容有千种风情,可以向谁倾诉?【设想细腻,出语辛酸。写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心绪和执着缠绵的情思。】六、 在熟读和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解决下列问题。1、 在一些古诗中有“虚景”和“实景”,“虚景”指那些过去的未来的想象的实际不存在之景,“实景”只当下的实际存在之景。那么,在这首词中,哪些是虚写的?哪些是实写的?上片写眼前实景,淋漓尽致

9、地写出了与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别后孤单寂寞的心情。虚实相映,使人深刻地理解到“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等词句的丰富内涵。2、 作者是如何做到虚实相济?开头三句写眼前之实景,写出了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场景。下片写的是想象中的虚景,一个“念”字,使得实景向虚景转换,虚实相济,诗人设想的虚景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3、 作者通过这种虚实相济的方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诗人以实景来写依依惜别之前,以虚景来设想离开后的孤独寂寞。虚实相济,表达了诗人与恋人相别的离别之悲和思念之苦。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0、”历来为人们称颂,甚至有人用来作为柳永词的代表。联系整首词,试分析其意境的特征。这两句设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情况。词句勾画出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中。“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者相思的意味,用以描写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诗人此时此刻的处境、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好烘托出人物形单影只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耐人寻味,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七、 背诵这首词。八、 课后归纳。1、在这首词中,有一些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面选择了四个意象,请你搜索相关资料并完成下面的表格:意象事物特点在

11、诗歌中的常用义项例句蝉餐风饮露高洁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噪秋至、秋来悲生悲秋、悲凉、哀怨许浑的蝉:“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夏生秋死生命短促、白驹过隙、时不我待杜牧的闻蝉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惜别李白忆秦娥: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柔长的枝条,唤起并契合了离人的缠绵情意相思李贺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晏殊木兰花:“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风春风、东风温和西风凛冽狂风乱扫

12、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希望。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乡。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月阴晴圆缺人生的圆满、缺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同一个月亮思乡思亲。“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世世代代地存在时空的永恒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2、这是一首送别词,请你总结

13、一下送别诗词的特点,并完成下表。(*)送别诗词常用意象常用艺术手法思想情感例子柳月长亭酒舟 借景抒情衬托烘托渲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珂之间的“壮别”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酒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苦别”。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要完成的学习目标:1、 了解苏轼词的特点和豪放派词的特点。2、能运用虚实结合的知识来赏析诗歌。3、掌握对比衬托手法,知道如何运用对比衬托手法来赏析诗歌。4、理解诗词中“形象”的概念,并懂得如何鉴赏诗词中的形象。5、归纳怀古诗词的特点。(*)6、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预习内容:1、诵读这首词,并把你不知道怎么读的字词抄下在下面,查字典进行注音。2、 利用网络搜索苏轼的有关材料,自拟题目在下面给苏轼写个小传。可以选择苏轼的一个特点来写,也可以选择多方面来介绍。100字左右。(请认真完成,上课将提问苏轼的有关内容来检查预习情况。)题目:人物简介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