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肥胖.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93112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道菌群与肥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肠道菌群与肥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肠道菌群与肥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道菌群与肥胖.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数微生物是致病性的,多数是无害的甚至是必须的。而且,很多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都要仰仗于共生的微生物,它们甚至是非常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大家都知道,基因能决定我们长成什么样,基因同样也能决定哪些微生物能和我们共生,帮助我们调节免疫系统。这些微生物一般都从我们一出生就定植在黏膜组织上,比如口腔、胃肠道、生殖道内壁等等,这些通道都是与外界相连的,微生物就会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保护我们不会病从“口”入。另外,早期定植的微生物菌群可能会影响我们一生的炎症反应,比如过敏,你现在的对什么过敏就和婴儿时期定植在身上的微生物菌种有关。维持健康的微生物菌群不是一件容易事。饮食、疾病、用药都会使菌群失调。而以我

2、们目前对微生物的了解只是沧海一粟。不过,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对我们有益的微生物(益生菌)的特性,未来的微生物菌群开发必将成为一大商机。然而,益生菌的开发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相较而言,益生元的开发则看起来更有前途一些。益生元是特殊的低聚糖,人体服用之后可以刺激消化道益生菌的生长和活化,使菌群紊乱的人恢复健康。肠道菌群与肥胖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一些体重长期超标的中老年人无论怎样控制饮食还有运动,都不能像青壮年一样明显获得减肥减脂的效果。而这个问题的解答可能就在肠道菌群里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的研究人员给比正常老鼠的脂肪多两至三倍的老鼠喂了一种被称为Akkermansia muciniphila

3、的细菌,在不改变其饮食的情况下,它们的多余体重减少了近一半,而且其体内II型糖尿病的主要症状胰岛素(insulin)抗体水平也降低了。这种细菌通常占肠道细菌的3-5%,但肥胖者体内这种细菌少。研究显示,增加这种细菌导致肠道粘液屏障变厚,从而阻止某些物质从肠道进入血液,也改变了来自消化系统的化学信号,促使身体其他部位改变处理脂肪的方式。肠道菌群没调好,炎症、肥胖、癌症都会来通常来说,肥胖者肠道的内毒素含量较正常人更高一些,这些有毒物质能够引起慢性炎症,导致胰岛素过量分泌,饥饿感不容易缓解,进食量不自觉间就增加了,肠道菌群失调会进一步加大,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肥胖就在所难免了。事实上,“肥胖和糖尿病

4、的机理类似,只是细菌作用时间的长短、炎症引起的破坏程度不一样而已,它们都是炎症推动的慢性疾病。”赵立平表示,“肠道引起的炎症也会导致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监管能力下降,很多肿瘤细胞于是伺机发展起来。”肠道引起的炎症会导致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监管能力下降,很多肿瘤细胞伺机发展。赵立平的一项研究在国际上最早发现,膳食结构是决定肠道菌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高脂饲料吃得越多的动物,肠道中的有害菌群就越多。比如,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里的一种能够引起炎症的细菌增多,肥胖的症状就越严重。瘦人移植胖子的粪便会胖,那胖子移植瘦人的粪便会不会瘦呢?这点启发了麻省总医院Mass General Ho

5、spital的科学家们,2016年1月他们申请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将体重正常的健康人的粪便冷冻制成胶囊,给超重人群服用,看看能不能改变肠道菌群,是不是会有减重效果。胖子活着真悲哀,为了减肥还要吃瘦子的翔。我们的肠道菌群没有紊乱得那么严重,也不想吃翔,吃别的东西诱导出健康的肠道菌群是否可以?益生元或许可以。益生元是肠道益生菌的食物,对于维持益生菌的数量和状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会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常见的益生元包括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乳果糖和低聚阿拉伯糖等。食物中富含的有:对于我们人类健康来说,人体基因组只有与人体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友好合作,才能够抵御内在以及外在的敌人。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将一些致病菌杀死的同时,也杀死了肠道中的好菌。剖腹产的滥用和儿童膳食结构的失衡,也在从根本上动摇人类肠道菌群的结构,不仅会引起肥胖,同样也会引起很多慢性疾病。通过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理解慢性病问题的本质,而且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比如用益生元调控肠道菌,从而为人类健康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