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会馆文化包装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793018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东会馆文化包装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粤东会馆文化包装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粤东会馆文化包装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粤东会馆文化包装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粤东会馆文化包装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东会馆文化包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东会馆文化包装(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粤文化,阅文化粤东会馆包装建议OOXX组2012年1月14日第一篇章 粤东会馆的兴起及发展一、粤东会馆简介粤东会馆始建于乾隆年间,是当时旅居的商人集资兴建的,作为商会洽谈生意和同乡聚会的活动场所。原建筑分为前、中、后三进,两侧有通道、厢房和戏台等。会馆门楼为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为琉璃雕塑正脊,梁下外墙体上绘有精美壁画,廊檐立石檐柱4跟,石檐柱至前墙之间架三步梁,梁架镌雕历史人物故事,工艺精湛。从道光年间至今,粤东会馆经过多次修缮。60年代后期,中后两进及厢房被拆除,只保留原来的前进门及两侧的耳房。现今会馆规模也从1200平方米缩减成800平米。二、粤东会馆兴起自明清以来商业繁盛,买卖兴

2、起,是南方经济繁荣之地。古代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因此靠近邕江码头的沙街(现在的解放路)成为当时的商业繁华区。、两湖、等外地商客纷纷进驻经商贸易,解放路一带也自然成为各省公馆在邕的居地选择。清代及民国时期,各会馆都很流行,曾在沙街上辉煌一时,直至日寇侵占之时,各家会管的光芒才逐渐从人的视线中淡出,甚至消失。“无东不城市”,粤商入桂,在邕江码头成一景。明清至民国,成为对广西辐射影响最区。据邕宁县志载:“历来为商务之场。在前清时,各省商帮云集,故会馆书院各省俱有在昔本埠商务,以湖广两帮为盛独执商场牛耳者,厥为广帮。”可见当时客商经商之厉害及帮会影响力之大。广西民间还流传着“无东不成市”的谚语。粤商成

3、批入桂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因此,粤东会馆是清代时商客集资兴建的,供同乡互通信息,交换行情和买卖交易。逢年过节他们还会在会馆聚餐联络感情。粤东会馆也是当时各同乡会馆中规模最大、最堂皇雄伟的建筑。它的出现,标志着粤商入桂定居人口在其地已形成相当规模,为广西的城镇和圩市注入了一支本地一直缺乏的基本的工商业经济力量。三、粤东会馆建立的历史意义1、标记着老商业文化的繁荣明清时期粤商抵达广西圩镇后,迅速在圩市造屋建街,行商作贾。伴随城市商业的发展,集西洋建筑与岭南文化于一体的、特有的建筑形态骑楼在随之兴起,民国时期风靡一时。骑楼商业的出现,代表着近代商业文化的崛起,开启商业的一个繁华辉煌时期。同时也代表着

4、地域文化的繁荣。2、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遗存,会馆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讯息粤东会馆是老传统文化的胎记、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商业繁荣的见证及时代记忆。它的遗存,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老独具风味的岭南建筑风格。而且对于了解广西圩市经济发展空间的历史进程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它的一砖一瓦也在传递着属于那个年代的浓郁的岭南文化讯息。四、小结粤东会馆记载着一个时代的商业繁华及当时的地域文化。值得保存及向世人展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静态的文化遗产已逐渐被漠视,粤东会馆也由当时举足轻重的高位黯然坠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历史不应该被民众忘记,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遗存,会馆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讯息,宛如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

5、老者,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的诞生和延续是为了见证一个时代的繁华和一个时代的记忆。粤东会馆是60年代老繁荣的一个象征。是老人一个时代的回忆,更应该被我们铭记。第二篇章 粤东会馆的现今运营一、粤东会馆的运营模式粤东会馆一直以来都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以此收取较低额的参观门票,并上缴国家政府。二、粤东会馆经营优劣势分析优势:1、罕存的岭南建筑实景载体 目前,粤东会馆是老会馆街(解放路)一带能够比较完整保留下来的建筑之一。2、传承岭南文化岭南文化概况: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岭南文化的三大主体:广府文

6、化、文化和客家文化岭南文化的十大体现: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画派、戏曲音乐、工艺美术、民俗节庆、文化、饮食文化、饮茶文化、语言文化、侨乡文化。劣势:1、 运作经费来源有限 粤东会馆一直以来运作资金的来源基本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之下,仅依赖于政府有限的拨款,很难解决粤东会馆的修缮及经营问题。最终只能让会馆面临关门的惨状。2、 建筑缺乏包装 经过历史的变迁及洗礼,如今的粤东会馆已满目沧桑。除外部建筑旧及破损之外,建筑的总体格局也已发生严重得变化,缺乏人员及资金的修缮。3、 市场比较狭窄(参观人数区域、年龄层的拓展)4、 旅游产品单一 除现保留的建筑外立面之外,粤东会馆缺乏部文化的包

7、装,因此作为旅游产品来说可浏览性比较单一。5、 缺乏宣传 三 思考1、会馆商业化已是必然静态的文化遗产只有与时代接轨,才能为当下人接受,孤立、静止的观点是行不通的。文物不是死的、静止的东西,它也会随着时代发展注入适应时代的新鲜元素。如今会馆的经营发展状态已由最初的政府拨款逐步走向企业运营。借由企业的经济支持对会馆进行更好的修缮及维护。既然是企业运营、自负盈亏,就不可避免也完全不需要回避商业化。而老建筑无论是利用还是保护,必须对原有文化起到传承的作用。2、粤东会馆经营模式的转变:博物馆+行商以现在粤东会馆旧址保存的程度来看,它相对更适合做一个对外展示的博物馆。这是结合粤东会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制定

8、的一条比较适合的路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岭南文化这一分支更是一颗流光溢彩的明珠。粤东会馆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于现世更应当大放异彩,发挥着应有的积极作用。粤东会馆本身就是历史文物古迹,非常适合重新包装,开发整合,推广成为向人民大众对外展示岭南文化的窗口。我们规划成立这样一个公益机构,既填补了广西对岭南文化传承保护的空白,又满足了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而作为博物馆,其社会作用是什么?很明显,作为博物馆其社会作用是一个公益性的作用,其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了解、认知、感受相关的历史、文化等人文知识的需要。可这是否就代表作为博物馆是不能盈利的呢?其实也不然。作为博物馆,其除了发挥公益性的 作用外

9、,还是需要“经营”的,需要一定的投入的才能维持其“经营”。我们可以发现,博物馆所需要的“投入” 其实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外来的投入”,其中包括国家政府的公共投入和来自民间募捐的投入,二是“自身的投入”,即“自己盈利所得”的“自身投入”。而从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负担这个角度来说,减少甚至不需要政府和社会来负担博物馆的“经营”开支,是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在满足博物馆的公益性作用的前提下,可以努力拓宽博物馆的盈利渠道,努力达到“能自己盈利维持”的局面。其实这样的例子也并不少见,远见美国芝加哥的野生博物馆,近有的恭王府,都是进行重新包装改组的商业运作,实现了盈利,支撑起整个场馆的日常开销以及修缮,又很好

10、的服务了大众。而我们的粤东会馆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创新商业运作模式,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商业化只是一种手段,它的底线就在于,建筑本身的韵味不能改变,获利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那么,如何给会馆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呢?第三篇章 粤东会馆的重生在文化传承当中,其实越容易被人接受的形式,越容易被人记忆。普通的展览实际上很难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能让人参与其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我们能让游客以切身的生活体验来感知那个遥远年代的一砖一瓦,一桌一凳,甚至产生实际的消费,像那个时代的老,老们一样。作为岭南文化的一部分,想必这种感受会是深刻的,也是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一、粤东

11、会馆包装立意:通过会馆展品的列及与互动类型项目,将老广府文化及繁华的历史风情浓缩的呈现。让参观者在有限的空间了解老的历史、文化。打造成为地方文化的剪影,展现老粤文化的时代风情。二、展厅的重新规划我们所喜欢说的粤文化,就是岭南文化,不仅仅是语言、戏曲和建筑那些东西,它还涉及到我们生活当中那些饮食、礼仪风俗等方方面面的东西。现代都市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溯源、访古寻幽、复归田园的需求,我们的粤东会馆将成为以融文化溯源、旅游观光、乡村度假、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大观园。因此,我们选取了一些岭南文化的比较有代表性的4个点(建筑、艺术、饮食、人文风俗)有机地揉搓入展馆的列甚至于业态中去,将粤东会馆这

12、个载体所能体现的岭南文化,打造为展览会馆与休闲会所,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原汁原味的文化之旅。成为现代人了解岭南古文化的窗口,岭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时间了解岭南文化的课堂,满足了广大游客一天了解岭南民间千年古文化的心愿整个重新规划的粤东会馆,在尽量还原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将规划扩建为面积800并且分为两个版块,即展馆列区: 用于列展示广府文化,注重文化氛围的烘托,也是为私人会所做一个场馆气氛的铺垫商业运作区:在岭南文化的包装下,以休闲会所的方式进行商业运作,支撑会馆的运营。区域划分的原因分析:出于对文物保护的需要:避免一些诸如食物细屑或人为磨损对文物造成的破坏。展馆展示的需要:展馆

13、里的列因为展示观光的需要,不一定适合商业经营所需要的布局 展馆列区部分布展容规划及顺序:(平面示意图)展馆列区路线串联(逆时针顺序):大门会馆简介/广府文化概述城市传统文化的胎记(岭南建筑)生活的诗意对白(广府文化影响下老的生活风俗仿真场景展示)大舞台(粤剧大展台)岭南文化名片(特色仿真美食展示)南国红豆(粤剧掠影)民族瑰宝(岭南画派书画展) 商业区(骑楼商业风格建筑包装下的纪念品贩卖区)三、粤东会馆布展及装修包装建议展示四、粤东会馆的盈利手段重新包装后的粤东会馆除了具备向大众展示岭南文化风采的职能,新扩建的400的场地将会进行商业运作,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体验岭南乡土

14、风情和岭南文化的旅游风情庄。所得收入用于会馆的修缮的发展,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盈利形式:1、在岭南文化风格的包装下设立包厢式的雅座、雅间,在岭南文化的气氛包裹下供给人们进行商务洽谈,休闲聚会等。2、周末开设粤剧欣赏及提供粤式早茶。3、举办具有民俗、文化风情的美食节、艺术节等。五、粤东会馆市场推广及宣传设计通过不同媒体形式将“粤东会馆”重新开放及其休闲文化场所的概念推销出去。户外的高杆和报版推广,宣传重新包装后粤东会馆的一个整体形象,让消费者重新认识现在的粤东会馆,在视觉上提前感受一轮老的印象。室整体的布局和各种展出的东西,以及搭配的相关的宣传小册子和菜谱,都是原汁原味的设计感,让消费者更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地道的岭南文化。结束语一个时代陨落,另一个时代的崛起,新的东西会覆盖掉旧的。但是历史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的。在粤东会馆,我们感受了一轮老的繁华商业,人文情怀。正因为这些斑驳的历史痕迹,才能让我们更加地感受到新的变化。社会的越来越现代化使得会馆书院还有更多更多承载着历史讯息的静态文化遗产逐渐地消逝。这些时代变迁的证据,不断融进现代化的新东西,更好地造福于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