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9203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镇中学七年级历史复习题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14-17)1、 填空题(40分)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 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 业兴旺发达, 业也发展起来,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2、 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 ,夺取了 和 地区。公元前年 ,汉武帝派 、 率兵出击匈奴。 率兵在 大败匈奴主力, 也挥师北进,追击匈奴兵。经过 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 。3、 公元前 世纪中期,匈奴中一部的首领 单于向汉称臣,南迁到 附近,同西

2、汉订立和好盟约。汉 帝把 嫁给单于, 和 为汉匈的友好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 地区和 的地方,称为西域。2、 公元前年 ,汉武帝派 出使西域,联络被匈奴从 赶到西域的 人,共同 。公元前年 ,汉武帝再次派 出使并访问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3、 公元前年 ,西汉政府设立 ,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 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 和 ,从 通过 、今 地区,运往 ,再转运到 ,西域各国的珍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汉

3、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5、东汉政府派 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班超曾派部下 出使大秦。 年, 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1、 时候,宦官 用 、 、 和 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纸的使用逐渐普遍,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2、 成书于 时期的数学名著 ,总结了 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3、 东汉科学家 制造的 ,能测定地震方向,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4、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是 和 。华佗擅长 ,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4、,他还模仿 、 、 、 、 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 ”。张仲景著的 全面阐述了 和 ,后世尊称他为“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 ,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认为,人死后能够 ,人的今生如果能够 ,虔诚地 ,来世就可以得到 。因此,佛教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的扶持。 时,有的地方开始兴建起佛寺。2、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 。道教尊 为教主,称他为“ ”。道教主张 , ,以求 ,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东汉著名的思想家 写了 一书,指出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存在。3、 史学家司马迁生活在 时

5、代,他编著的 记述了从 到 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 部 体 史,又是一部优秀的 。 秦汉时期的雕塑水平很高,杰出的代表是 。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材料二:汉通西域以后,开通了闻名世界的东西方交通要道。在这条要道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汉朝时把材料一中“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这个地区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管辖机构叫什么?(3分)(2)材料二中的“要道”指的是什么?写出坐落在这条“要道”上的世界著名艺术宝库的名称。(3分)(3)请你说出一位开辟、维护这一“要道”的功臣。我们应该从他的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