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4.6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91631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4.6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4.6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4.6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4.6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6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五世纪三十年代,统一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B匈奴C羌D氐2从前秦统治瓦解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地区的割据混战状态持续了约A46年B56年C86年D100多年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B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C扩大鲜卑族地位和影响D仰慕洛阳的繁华和富庶4“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曹魏西晋前秦北魏东晋ABCD5北魏时,洛阳的繁华体现在巍峨的宫殿,华丽的屋宇大量的佛教寺院人口达100多万很大的市场和云集的商人ABCD6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北方

2、经济的发展B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C加速封建化进程D巩固鲜卑贵族的封建统治7对孝文帝的改革,下列评价或认识不正确的是A孝文帝改革实际是由冯太后主持的,孝文帝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B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实行汉化政策C孝文帝改革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8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孝文帝改革内容中的哪一条找到A迁都洛阳B学说汉话C将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D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9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A都曾定都洛阳B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C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D

3、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10北朝包括哪些朝代北魏东魏西魏曹魏北齐北周ABCD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无所居官。”(1)这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下的诏书?(2)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三、问答题12什么是民族大融合?北魏时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参考答案一、1A2B3B4C5C6D7A8D9B10C二、11(1)北魏孝文帝。(2)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三、12各族人民和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往来,他们的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这就是民族大融合。原因:一方面,东汉末年以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内迁各族长期杂居,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另一方面,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加速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