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90888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教学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史实。 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汉朝疆域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等,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学习难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习过程】一、

2、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 时期,人们把今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 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 2、 帝时,为联络被匈奴赶走的 人,派 于公元前 年和公元前 年两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 年西汉政府设 管理西域。从此今 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 通过 、 到达 ,最后到 5、汉武帝后,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即历史上著名的 。 6、东汉时期, 在西域苦心经营了三十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他曾派部下 大秦(古罗马)。 年大秦派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二、课堂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

3、,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思考:1、在课本示意图中找到唐诗中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阳关和玉门关的位置,它们和西域有何关系? 2、为什么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而到汉武帝时却积极备战,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3、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 4、结合课本示意图,探究: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分析丝绸之路为何会没落?这条中西要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何价值和作用?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四、

4、课堂巩固1、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 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 B.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C.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商道 D.设置了管辖西域的行政机构2、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西域都护的设立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秦统一六国3、在拍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 A.铁剑 B.丝绸 C.瓷器 D.葡萄4、两汉时期为促进汉和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是( )卫温 甘英 张骞 王昭君 班超 文成公主 A. B. C. D.5、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作用不包括( )

5、A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B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C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为欧洲同我国进行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6、两汉时期的西域就是今天的( )A新疆和向西更远的地方 B欧洲 C印度 D西亚和欧洲东部7、西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中国的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B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课本P83)材料二:西汉的疆域图(课本P83)(1)仔细阅读材料,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名称填在( )中。?示例: ( 长安 ) ( ) ( ) ( ) (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