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最新资料参考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784048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最新资料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0(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最新资料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0(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最新资料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0(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最新资料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0(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最新资料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最新资料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最新资料参考(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薪酬的起源与含义“薪酬”一词所对应的英文单词有多个,我们通常见到的表达有:wage,salary和compensation。其中compensation是最近也是最广泛使用的词汇。从字面理解,薪酬的意思是平衡、补偿、回报的意思。它暗含着交换的意思。不同的国家对薪酬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但是其基本意思大体相同所谓薪酬,指的是劳动者根据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在经济学的所有论著中,一般对于不同形式的薪酬都统一用“工资(wage)”一词概括。在经济学的历史中,对工资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在经济学中第一个用“工资”这个概念的人恐怕是17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长达200多年的历史中,产生了诸如威廉配第、

2、魁奈的最低工资理论、生存工资理论;亚当斯密的工资差别理论;穆勒的工资基金理论;马歇尔、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均衡价格工资论;克拉克、多布和皮古的谈判工资理论、集体谈判的希克斯模型;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威茨曼、马丁的分享经济论和效率工资理论等著名的工资理论。其中许多理论至今仍对薪酬管理实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孙剑平先生的看法,真正从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的薪酬制度设计进行研究,始于1911年美国管理之父泰勒对薪酬问题的研究。他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企业薪酬管理是可以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并注意到了薪酬(尽管仅仅认识到金钱)的激励作用。同时实际分析了怎样发挥金钱的激励作用运用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的方法,

3、探讨理性的薪酬制度的建立。(孙剑平,1999)从管理学角度对薪酬进行的定义中,米尔科维奇和纽曼、约瑟夫J马尔托奇奥和加里德斯勒等人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米尔科维奇和纽曼在薪酬管理一书中,把薪酬定义为,雇员作为雇佣关系中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之和。并从社会、股东、雇员和管理者四个角度对薪酬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约瑟夫J马尔托奇奥(Joseph JMartocchio)认为,薪酬是指雇员因完成工作而得到的内在和外在的报酬(Rewards)。内在薪酬(Intrinsic Compensation)是指雇员由于完成工作所带来的心理收入,如成就感、个人进步等等。根据工作特征理

4、论,个人的心理收入来自以下5个方面技术多样性、工作的个性、工作意义、自主权和反馈的程度。外在薪酬(Extrinsic Compensation)包括货币薪酬和非货币薪酬。一般而言,货币薪酬又称为核心薪酬(Core Compensation),公司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报酬。非货币薪酬又称为员工福利(Employee Benefits)或额外薪酬(Fringe Compensation),它包括保障计划(Protection Programs,提供家庭福利、改善健康状况,并为失业、伤残或严重疾病等灾难性原因引起的收入损失作出补偿)、带薪非工作时间(pay for time not worked,提供带

5、薪休假)和服务(为其家庭提供补助,如学费补助和子女入托补助)。加里德斯勒认为,薪酬实际上是指员工因为被雇佣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支付。员工薪酬一般包括两个部分:(1)以工资、奖金、佣金和红利等形式获得的直接货币报酬;(2)以各种借鉴货币形式支付的福利,如雇主支付的保险、带薪休假等。国际劳工组织在1949年保护工资条约中对“工资”范畴做出了界定,“工资一词系指不论名称或计算方式如何,由一位雇主对一位被雇佣者,为其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或将要提供的服务,可以货币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佣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入。”驴子与骡子的故事有一位农民,养了一头驴子和一头骡子。

6、平时,他们都干一样的活,驴子拉磨,骡子也拉磨。由于磨房比较狭窄,骡子的力气也施展不出来,他们磨出的面粉也差不多。但是吃起饲料来,骡子吃的却比驴子要多很多。驴子觉得很不服气。一天,农民带着驴子和骡子去市场上卖面粉。天不亮出发,他们先越过两座大山,又趟过一条大河,刚开始,驴子觉得还很轻松,但随着路途不断地加长,驴子觉得自己背上的面粉越来越重了。面对眼前又一座大山的时候,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嘘嘘的驴子终于累倒了,再也爬不起来了。看着驴子的可怜样儿,骡子二话没说,从驴子背上取下面粉放在自己的背上。甚至还半开玩笑地对驴子说:“小兄弟,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平时比你吃的多了吧?” 现实版的驴与骡的故事驴子和骡子

7、的故事有非常多的现实版。位于北京中关村的JL公司是一家IT公司。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教育软件。小张和小李是JL公司的技术骨干。两个人以前是大学同学,后来又一起进入JL公司工作,技术水准相当,在生活中也是好朋友。小张和小李分别负责不同的产品研发,小张负责A产品、小李负责B产品。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A、B两个产品同时完成推向市场。但市场表现却完全不同,A产品很快被市场所接受,为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效益,而B产品却表现平平。由于A产品在市场上出色的表现,年底公司决定为小张增加工资。而小李负责的产品表现不好,没有增加工资。公司的决定迅速在员工中流传,很快传到了小李的耳朵里。小李找到公司领导谈话。小李认为自己受

8、到了不公正的评价,因为B产品表现不好,并不是因为产品本身的因素,而是B产品被市场接受需要一段的时间,公司为小张增加工资,小李觉得自己的辛勤工作没有得到公司的认可。而公司领导认为市场会评价一切工作,没有接受小李的意见。没有多长时间,小李离开了公司加入了竞争对手DD公司,依然负责与B产品类似的产品。半年后,市场开始接受该产品。DD公司在该产品上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能力一定等于绩效吗?在企业管理中,很多领导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他们认为能力都会从结果上体现出来。其实,这样的理念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能力不会马上体现出来,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如果采取完全的结果导向,按照结果来激励员工,按照

9、结果来发放工资,就会给拥有这些能力、而在短期内没有体现出该能力的员工造成打击。驴子和骡子的故事和JL公司的案例都说明了这个道理。骡子的力气比驴子大,从力气的角度上讲,骡子大于驴子。但是平时在拉磨的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来驴子和骡子有多大的区别,在长途跋涉去集市的过程中,就充分地体现出了骡子比驴子的能力强。如果主人在平时给驴子和骡子一样的草料,那到了关键时刻骡子也不可能有力气背更多的面粉。JL公司的小张和小李的技术水平差不多,两个人负责不同的产品项目,小张负责的项目市场接受的时间短,公司从中获利,而小李负责的产品市场接受时间比较长。由于公司没有考虑小张与小李的能力之间的平衡问题,而导致小李因为心理

10、的失衡而跳槽。如果充分考虑了二人之间的平衡,肯定会在B产品上有更多的收获。看来企业在薪酬制定中,需要考虑能力的问题。但什么是能力?企业究竟为什么样的能力而付费呢?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平衡计分卡1990年,Nolan Norton研究所发起了一个研究项目“未来的组织绩效评估方法”。该项目基于这样一种理念:过去企业中主要基于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估方法,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过分依赖概括性的财务指标,会破环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所的负责人大卫诺顿(David Norton)亲自负责该项目,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以及来自制造、服务、重工业和高科技行业的12家企业代表受

11、邀参与。经过项目组的反复研讨,计分卡的内容逐渐扩大,最终归结为四个构面: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从而形成一套新的绩效评估系统,称为“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项目组的成员将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带回企业中进行实践,并将使用信息反馈。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总结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于1992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平衡计分卡的文章“平衡计分卡:驱动绩效的度量”(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文章发表后,企业界反响重大,许多企业开始引入平衡计分卡。其中几所公司在实践中,

12、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绩效评估指标必须与公司战略一致。这个道理似乎浅显明白,但是许多企业都做不到。大多数企业都会致力于现有流程的优化,如降低成本、缩短时间等;但是往往忽视那些战略性的流程:那些必须表现优异才能导致战略成功的流程,特别是一些创新性的流程。因此,平衡计分卡必须表达公司战略。作为公司的“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是公司战略的表述、澄清和沟通工具。基于这点认识,大卫诺顿和罗伯特卡普兰于1993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第二篇文章“平衡计分卡的实践”(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以后更多的实践反映出:平衡计分卡还可以成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可以基于平

13、衡计分卡建立重要的管理流程,如计划预算、资源配置、薪酬激励、反馈和学习等,进行整合绩效管理。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总结这些经验,1996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他们的第三篇文章“作为战略管理工具使用的平衡计分卡”(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在这三篇文章之后,创始人和其他研究人员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发展,逐步深化了平衡计分卡的思想,丰富和扩充了平衡计分卡的功能:从一种更全面的绩效评估工具,到战略表述工具,到最终的完整的战略管理系统。其实,平衡计分卡的演进集中地体现出绩效管理(包括结果管理和过程管理)

14、要同公司战略融合在一起的这种趋势。对平衡计分卡功能演进的研究过程,也就是对绩效管理与战略管理探讨的过程。研究越深入,人们会发现绩效管理的作用越发重要,因为绩效与战略将密不可分;同时也会发现,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可以得心应手地把握,战略不再像神明一样虚幻,而是像绩效管理一样步步为营、实实在在!胡雪岩以财揽才办什么事情都要靠人,因此人才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胡雪岩深明此理,他收揽人才的方法更令人称道。他用厚利来买人才,却并不买人,而是买心,以诚相待、信则不疑,不但调动了手下人的积极性,而且使得许多人对他感恩戴德,追随一生。胡雪岩在筹办阜康钱庄之初,急需一个得力的“档手”。经过考察,他决定让原大源钱庄的一般

15、伙计刘庆生来担当此任。钱庄还没有开业,周转资金都没有到位,胡雪岩就决定给刘庆生一年200两银子的薪水,还不包括年终的“花红”。靠厚利,胡雪岩一下子就动了刘庆生的心。当他将200两银子的预付薪水拿出来的时候,刘庆生激动地对胡雪岩说:“胡先生,你这样子待人,说实话,我听都没有听说过。铜钱银子用得完,大家是一颗心;胡先生你吩咐好了,怎么说怎么好!”从一开始就让刘庆生心悦诚服了。与此同时,胡雪岩还替他考虑到家里的事情,让他把留在家乡的父母妻儿接来杭州,上可尽孝,下可尽责,解决了后顾之忧,以便倾尽全力照顾钱庄生意。一次的慷慨,便得到了一个确实有能力,也的确是忠心耿耿的帮手,阜康钱庄的具体营运,他几乎可以

16、完全放手不管了。胡雪岩对有功者,特设“功劳股”,这是从盈利中抽出的一份特别红利,专门奖给对胡庆余堂有贡献的人。功劳股是永久性的,一直可以拿到本人去世为止。有位叫孙永康的年轻药工就曾获得此项奖励。有一次,胡庆余堂对面一排商店失火,火势迅速蔓延,眼看无情的火焰扑向胡庆余堂门前的两块金字招牌,孙永康毫不犹豫地用一桶冷水将全身淋湿,迅速冲进火场,抢出招牌,头发、眉毛都让火烧掉了。胡雪岩闻讯,立即当众宣布了给孙永康一份“功劳股”。同时,胡雪岩还设立了“阳俸”和“阴俸”。所谓阳俸,就像现在的退休金,发给老弱多病无法继续工作的人。而阴俸如同现在的遗属生活补助费,是职工死后,按照工龄长短发给其家属的生活费。当然,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阳俸和阴俸,需以对胡庆堂有过贡献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