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复习课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3780728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复习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复习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复习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复习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复习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复习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复习课程(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正常脑CT解剖蝶鞍层面 正常脑CT解剖基底节层面 正常脑CT解剖侧脑室层面 计算机体层摄影 CT 常规CT通过密度的变化反应信息 高密度 出血 钙化等密度 实性肿瘤低密度 梗死 囊肿 含脂质肿瘤混杂密度 畸胎瘤 颅咽管瘤 磁共振成像 MRI 优势 无射线任意平面成像多种参数 序列成像组织分辨率高 MR表现形态表现 MR矢状位 冠状位 横断位可清楚显示脑部与脊髓的形态结构 如灰白质 脑室 脑裂 脑干 脑血管 垂体 MR信号表现 MRI图像 T1加权像 看正常解剖 脑脊液和房水是黑的灰质比白质暗 就像真的 T2加权像 看病理改变 脑脊液和房水是白的灰质比白质亮 MRI基本病

2、变表现 信号改变复杂 与CT密度改变不同长T1 低信号 长T2信号 高信号 肿瘤 脑梗死 炎症等长T1 低信号 短T2信号 低信号 动脉瘤 动静脉血管畸形 钙化 短T1 高信号 长T2 高信号 亚急性出血 脂肪类肿瘤 短T1 高信号 短T2信号 低信号 急性出血 黑色素瘤等混着信号 常见肿瘤 坏死 出血 钙化等 动静脉畸形 星形细胞肿瘤 星形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 l颅内肿瘤约占60 也有文献报告占颅内肿瘤的13 26 占胶质瘤21 2 51 6 男性多于女性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而发病高峰在31 40岁 星形细胞肿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 一般成年多见于大脑半球和丘脑 基底节

3、区 儿童多见于幕下 临床表现 星形细胞瘤生长缓慢 病程较长 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平均2年 有时可长达10年 临床症状包括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 前者主要取决于颅内压增高 后者则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特性 一般症状 大脑半球的星形细胞瘤发病缓慢 病程较长 多数先出现由于肿瘤直接破坏所造成的定位体征和症状 随后又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 呕吐 视神经乳突水肿 视力视野改变 癫痫 复视 头颅扩大 儿童期 和生命体征的改变等 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约有60 发生癫痫 肿瘤接近脑表面者易出现 约有1 3的病人可以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或主要症状 癫痫发作的类型与肿瘤所在的部位

4、有关 肿瘤分级 WHO分级I级 毛细胞瘤 组织学上为良性 儿童多于成人 一般单纯手术可治愈 治愈率超过90 II级 弥漫型星形细胞瘤 边界不清 侵犯脑实质致白质灰质边界不清 且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又分为三个亚型 纤维型 原浆型和饲肥细胞性 生存率好于III IV级 但低于I级 然而 可以高级别肿瘤复发 但一般需要6 8年 III级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区别于II级的特点有细胞体积大 细胞核多形性及核分裂像 中位生存约2年 长期生存能占20 IV级 胶质母细胞瘤 区别于III级的特点 内皮增生或坏死 即使使用综合治疗手段 中位生存也仅1 2年 CT表现 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 颅内均匀低密度病灶 CT值1

5、8 24HU多数与脑质分界不清 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不明显 增强 级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级表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环形强化 2 级星形细胞瘤 平扫 表现为低密度 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 可有一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 与脑质分界不清 形态不规则 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 增强 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 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 故有明显强化 形态与厚度不一 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 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 有时可呈边界不清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 I级 级 多形胶质母 多形胶质母 星形细胞瘤CT小结 级低密度灶 分界清楚 占位效应轻 无或轻度强化 级高 低或混杂密度 可呈囊性斑点钙化和瘤内出血形态

6、不规则 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不规则环形伴壁结节强化 或不均匀强化 星形细胞瘤 MRI良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的生长 使肿瘤内外水分增多 造成T1和T2延长 表现T1加权像呈低信号 T2加权像呈高信号 信号强度均匀 瘤周水肿轻微 增强不明显 恶性星形细胞瘤在T1加权相上呈混杂信号 以低信号为主 间以更低信号或高信号 体现了肿瘤内坏死或出血 T2加权像呈高信号 信号强度不均匀 可见肿瘤血管造成的曲线状或圆点状低信号区 T1WI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均匀或不均匀性高信号恶性程度越高 其T1 T2值愈长 囊壁和壁结节强化越明显 局灶性弥漫型星形细胞瘤 WHO2级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

7、肿瘤间变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 占胶质瘤的5 10 占颅内肿瘤的1 3 4 4 男女比列2 13 1 多见于成人 肿瘤常位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 其生长缓慢 半数以上位于额叶 其次为顶叶与颞叶 无包膜 但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 以膨胀性生长为主 生长缓慢 钙化发生率高 为50 80 肿瘤深部出血 囊变 坏死少见 CT特征性表现 瘤内有钙化 呈条状 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 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具有特征性 MR表现 大多数肿瘤轮廓可见 水肿轻微 占位征象轻 肿瘤内部T1加权 T2加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影 为钙化所致 大多数肿瘤呈斑片状 不均匀轻微强化 恶性者水肿和强化明显 与 级星形

8、细胞瘤不易区分 室管膜肿瘤 室管膜瘤间变性室管膜瘤 恶性 衬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腔面一类动物神经胶质细胞 发病好发部位 脑室系统发病好发年龄 1 5Y 临床与病理 肿瘤生长缓慢 形态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膨胀性生长或浸润性生长临床幕下室管膜瘤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恶心 呕吐与头痛以后可出现走路不稳眩晕与言语障碍体征主要为小脑性共济失调视盘水肿脑神经障碍与腱反射异常 23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最常见的症状为步态异常 幕上室管膜瘤以头痛 呕吐 嗜睡 厌食及复视等颅高压症状为主并可有癫痫发作 CT影像 平扫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囊变和钙化 增强扫描80 肿瘤强化 实性部分强化均匀 瘤周无水肿间变性室管膜瘤可囊变和钙化

9、出血 CT平扫见小脑中线部位类圆形稍高密度分叶状肿块 其内见多发小斑点状钙化 MRI表现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女性 14岁 肿瘤位于第四脑室 T1WI a 呈等低信号 T2WI b 以高信号为主 内可见多个片状长T1 长T2囊变区 增强扫描横断面及矢状面 c d 显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囊变区无强化 髓母细胞瘤 胚胎性肿瘤好发年龄4 8Y好发部位小脑蚓部生长快 易转移 CT表现 略高密度 少数为等密度边界清晰 瘤周水肿强化显著 特点密度上升快 下降快 CT平扫 A 示小脑蚓部一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 周围脑组织水肿不明显 第四脑室受压 前移 幕上脑室扩张积水 增强扫描

10、 B 肿瘤明显强化 CT平扫 A B 示左侧小脑半球一不规则略高密度影 边缘不清 其周围可见带状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 C D 病变强化较明显 内见不规则点 线状低密度区 四脑室受压 变窄 向右侧移位 MRI表现 T1加权像呈低信号 T2加权像呈等信号或高信号 瘤周水肿 增强明显强化 MRI平扫示后颅窝中线小脑蚓部异常信号区 T2WI A 呈高信号 T1WI B C 呈低信号 边界尚清 增强扫描 D 明显不均匀强化 四脑室受压变形 伴幕上梗阻性脑积水 男性 11岁 小脑蚓部占位 T1WI A C 呈不均匀低信号 T2WI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 D E F 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四脑室受压闭塞 幕上脑积水

11、 MRI平扫示小脑蚓部巨大占位性病变 横断 矢状面T1WI a b 呈低 等混杂信号 T2WI c 以高信号为主 肿块内有囊变区 呈类圆形更高信号 矢状面水抑制像 d 示肿块呈中等度高信号 第四脑室受压 前移 幕上脑室扩张 积水 鉴别诊断 发生于四脑室室管膜瘤钙化 CT平扫 A 示小脑蚓部一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 周围脑组织水肿不明显 第四脑室受压 前移 幕上脑室扩张积水 增强扫描 B 肿瘤明显强化 脑膜瘤 CT平扫等或略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边界清楚可有瘤周水肿颅板 增生或破坏增强扫描均匀性显著强化 脑膜瘤meningioma MRI平扫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边缘清楚与正常脑组织间有时有脑脊液影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脑膜尾症duraltailsign 女653月前出现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 左下肢无力 T2WI T1W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