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774763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管理理论及其发展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管理丛林时期的各个代表理论和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及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本章学习重点:古典,近代与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本章学习难点:权变管理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第一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1西方早期管理实践 在古代,生产力的发展还很低,人们为了生存,就不得不协作劳动。通过协作提高与自然界搏斗的能力,这种协作其实质就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2西方早期管理思想1415世纪,欧洲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到18世纪末期,欧洲逐

2、渐成为世界的中心,英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革命。而工厂制度的出现,要求机器大工业的管理必须采用新的科学方法,那种依靠个人的主观经验和臆断行事的做法,显然不适应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所代表的生产力的要求。工厂制度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人们对管理的关注。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1)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是苏格兰的政治家和哲学家。在1776年发表了其代表作国富论,在该著作中,他对经济、政治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都有突出的贡献。(2)罗伯特欧文 罗伯特欧文是英国卓越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曾在苏格兰的纽拉纳克经营过一家大型的纺织厂

3、。他认为工厂是社会的缩影,工厂集中了“工厂制度”下的一切罪恶,如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生活和工作条件恶劣等;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应该也能够改变“工厂制度”下的一切罪恶的东西;能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用“社会主义”的东西去取代资本主义的东西。(3)查尔斯巴贝奇 查尔斯巴贝奇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科学家和作家。他在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在该书中,他对专业分工、作业方法、机器与工具的使用、成本记录等方面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二、古典管理思想1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1856年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律师家庭。在年幼时,他就非常爱好科学研究与科学

4、实验,对任何事物都想找到一种最好的办法。他考上了哈佛大学的法律系。但由于眼疾,他不得不辍学。在1875年时他进入费城的一家小机械厂做学徒,后又于1878年转入到费城的米德瓦尔工厂当技工。由于工作努力表现突出,泰罗从一般工人先后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并于1884年提升为总工程师。18901893年他开始在一家纤维纸板工厂担任总经理,工作中他就想通过实验来研究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于18931898年间他独立成立公司,专门研究管理中有关科学性的问题,并从事管理咨询工作。 1898年开始受聘于宾夕法尼亚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做咨询工作。在做咨询工作期间,他做了世界著名的“三个实验”。即“铁锹

5、实验”、“搬运铁块实验”和“金属切削实验”。他把其研究的成果经过总结,写了三本专著:1895年的计件工资制和车间管理,1911年的科学管理原理。他的科学理论得到了实业界的认可,在1906年时,泰罗出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 以泰罗为代表建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3)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与雇主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 (6)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7)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2其它人的贡献 与泰罗同时代的许多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对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其中吉尔布雷

6、斯夫妇和甘特最具代表性。 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及其夫人、心理学博士莉莲吉尔布雷斯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的研究贡献突出。他们在1911年出版了动作研究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他们在动作研究方面的方法和成果。 甘特,美国的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曾是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的亲密合作者。他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的领导和1919年出版的工作组织书中记录 了他一生的研究成果。3法约尔及其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1841年出身于法国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入一所矿业学院,毕业时已取得矿业工程师资格,并被一家煤矿任命为矿井工程师,在公司濒于破产时,被任命为总经理,上任之后通过采用科学管理方法,使这家公司

7、起死回生。他一生中,大多是从事企业高层管理活动,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管理理论,于1916年出版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这是其在管理领域研究的代表作。(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2)进行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管理五要素(4)管理原则4韦伯及其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1864年生于德国的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1882年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以后,又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哥丁根大学,毕业之后,也先后在柏林大学、弗莱堡大学、海德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担任教授,其间,还做过政府的顾问。由于其家庭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使他对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和宗教学都有一定的研究,并成

8、为当时德国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学者,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他撰写了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组织理论,因此他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内容: (1)权力是组织存在的基础 传统权力、超凡的权力、合法的权力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这种组织中是以合法权力为基础的;这种组织是一种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组织内有明确的分工,每个职位的权力和职责也都有明确的规定;科学合理的规则和制度是这种组织运行的前提;实施规则与执行控制必须做到一致性,不可带有任何的个人感情和偏好。三、近代管理思想1.梅约及其人际关系理论 梅约1923年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9、研究人员为洛克菲勒基金会进行工业研究,在此期间,开始了世界著名的霍桑试验。1926年任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研究院工业研究所的副教授、教授,在1933年撰写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1945年撰写的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总结了他在霍桑试验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成果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纯粹意义的“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在工作中,人们会建立共同的感情,进而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这就是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标准的。(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2.巴纳德及其组织理论 巴纳德1909年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美国电报公司统

10、计部门工作,1927 年开始进入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担任总经理职务直到退休。他将社会学概念用在管理中,在组织性质和组织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18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详细论述了组织理论,为后来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2)正式组织的存在要有三个要素 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 (3)组织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是组织的平衡 组织内部个人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组织的动态平衡 (4)权力的接受程序是自下而上的 (5)组织的存在与发展还要坚持效率与效力相结合的原则四、现代管理思想 随着科学与技

11、术的发展,组织的规模急剧扩大,组织社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一方面,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对管理水平、管理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促使生产力更快的发展,这就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是人们协作劳动的需要,组织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管理也就越重要。 许多管理实践者和管理学者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从各自所处的角度出发,研究管理问题,不断丰富管理科学的内容。由于人们研究管理问题时往往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特定组织而进行的,因而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这些学派相互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带着各自学科的特点来阐述现代管理的有关问题。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各种管理理论学

12、派称为“管理理论丛林”。 1.管理过程学派 亨利法约尔是这个学派的创始者,主张这一学派的管理学家还有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亨利艾伯斯,欧内斯特戴尔以及赫伯特。2.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人群关系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著激励与个人,赫茨伯格所著工作的推动力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3.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数理学派,它是在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与数理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而发 展起来的。因此这一学派的学者大多是数学家、数理统计学家、物理学家以及管理理论的专家。4.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案例学派。美国哈佛大学的几位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最先提出这一理论

13、。美国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有效的管理者一书的出版表明这一学派的建立。5.决策科学学派 决策在管理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其代表作是管理决策新科学,西蒙也因在决策理论方面突出贡献,获得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6.系统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理论是指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分析和研究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即用系统的观点考察组织的基本职能,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7.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组织理论学派是在经验主义学派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伍德沃德,其所著的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是权变理论的代表作。8.社会技术合作系统学派 社会

14、学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基础。最早从社会学角度来系统研究管理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切斯特巴纳德,其次是怀特贝克。9.组织文化管理理论学派 组织文化是80年代初才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该学派起因于对日本式管理的研究。1982年,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的一本关于文化的专著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世俗与礼仪,表明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管理阶段,即文化管理阶段。10.学习型组织理论学派 “学习型组织”作为一个正式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佛睿思特教授在1965年的企业的新设计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佛睿思特教授的学生彼得圣吉跟随导师一直致力于如何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一个更理想组织的研究。经过近十

15、年的调查研究,彼得圣吉总结提炼,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才使学习型组织这一管理理论更加系统也更加完整。第二节 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创造了具有世界奇迹的大型管理实践成果,对世界管理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因此,了解我国的古代传统管理思想,对今天我们更好地学习、借鉴国外的管理思想与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之间,管理思想和形式,尤其是涉及到对人的管理,是不能照抄照搬、套用的,不区别不同文化的差别,在管理上实现“拿来主义”肯定会出现一系列的后遗症。管理只有顺应文化传统、文化环境,才有生命力。在管理的实践中,在鉴别、选择管理思想及其形式时,不能用“是”与“非”的标准去判断,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因而是否“有效”是判断管理理论与形式的首要因素。1、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哲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