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2020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七上 第3-4单元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74585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2020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七上 第3-4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2020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七上 第3-4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2020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七上 第3-4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2020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七上 第3-4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2020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七上 第3-4单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 时 第2课时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2)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纲要求1、识记层次:(1)知道陈胜吴广起义。(2)知道张骞通西域的史实。(3)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4)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的开发。2、理解层次:(1)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3、运用层次:(1)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评价秦始皇,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考点导学一、秦汉时期1、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建立统一国家的意义。公元前221年,秦王

2、嬴政(秦始皇)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长期割据混战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他北击匈奴,开发南疆,扩大了疆域。同时,他又是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耗费民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制定了严刑酷法,使人民生活在

3、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历史上有功有过,但仍不失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最大历史功绩:统一全国。)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a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注:丞相设立于秦朝废除于明朝;我国县级行政机构最早正式设立于秦朝郡县制;省级行政机构最早正式设立于元朝行省制)b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c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d思想上: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e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巩固边防,加强对南疆地区的开发。4、秦朝规

4、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5、陈胜吴广起义。为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成语“揭竿而起”由此得来)秦朝灭亡标志: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6、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7、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其

5、他盛世局面:东汉“光武中兴”、隋朝“开皇之治”、唐朝“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清朝“康乾盛世”)8、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答:a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权力,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B经济上把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C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在长安设立太学,主要培养官吏。D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安定北部边境。汉武帝统治时期实现大一统,西汉达到鼎盛时期。9、秦皇汉武的治国思想分别是?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措施?共同目的?治国思想: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汉武帝采用儒家思想;不同措施

6、: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同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10、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11、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密切了汉匈关系。13、张骞通西域。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汉武帝召募,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风情和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

7、再次出使西域。从此,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至今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路线: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欧洲等地。1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西域都护设立意义: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5、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

8、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16、造纸术出现于西汉,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17、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是我国本土的宗教。18、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9、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二、三国两晋南北朝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9、定了基础。2、我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主力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与之相关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3、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不是曹操),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4、三国建立顺序:魏-蜀-吴;结束顺序:蜀-魏-吴5、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天的台湾),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6、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7

10、、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8、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今南京)。9、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内迁)10、北朝的五个政权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11、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12、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1)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2)江南地区自

11、然条件优越(3)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江南地区开发作用: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相继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权:曹魏西晋前秦北魏。14、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为顺应历史潮流,孝文帝主动采取改革措施。(2)目的:接授汉族先进文化。(3)措施:迁都洛阳,以便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实行汉化政策,要求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学习汉礼。(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15、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方式:战争冲突、友好往来、和亲政策(昭君出塞)、民族迁徙(五胡内迁)、少数民族首领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等。16、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术17、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他著有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18、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19、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20、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