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5(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74209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5(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5(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5(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5(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5 1、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氨(NH3)的制取和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资料卡片: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极易溶于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可以生成氨气,若要快速产生氨气,可以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利用A装置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3)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是(选填装置编号)。(4)研究性学习小组用D装置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5)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氨

2、的性质,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现象涉及到的性质是(填字母编号)。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氨气有刺激性气味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6)若将制取氨气的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置于小烧杯并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如下图),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是(填字母编号)。A水和浓硫酸 B水和氯化钠固体C水和硝酸铵固体 D水和氢氧化钠固体2、2020年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某公司发生火灾引发液氨泄露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重大伤亡。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

3、制取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ABC D E(1)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由液氨发生化学爆炸猜测氨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2)写出上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3)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应选择的是。这种发生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用该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4)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列举两条)3、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A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于收集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可用同样的发生装置,原

4、因是,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2)B实验中设计合理的是(填“”或“”),另一装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3)C是定量实验,选择仪器不恰当或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实验时选择量筒规格应为(填“50mL”或“100mL”),称量时砝码与药品放反了(1g以下为游码),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5%(填“小于”、“等于”或“大于”)。4、实验室提供了下图所示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A,F(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写字母序号),药品加入的先后顺序是。实验中要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的取用量,一般应取用。(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排水集气

5、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4)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5、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X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CaCO3和稀盐酸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需制备22g CO2,不计实验损耗,至少需要消耗g CaCO3。(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时,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填字母,下同)。若要制备多瓶CO2,并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稀盐酸,发生装置应选择,收集装置应选择。(4)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制取并收集N2时,应选择与组合而成的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