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33772181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原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写草原美丽的景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乐趣;第二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写“我们”受到蒙古族主人的热情欢迎和款待。学情分析:本课语言通俗易懂,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大,但对于课文中一句诗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中优美的段落。3能抓住一些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对草原的赞美之情。4充分

2、利用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难点:1体会第l自然段的意境美。2体会第25自然段的文字中所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草原的景色之美。3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难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草原的景色之美。教学准备: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音像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播放或出示草原风光音像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欣赏、交流。导入:肥沃的土壤,一望无际的草原,芳香的野

3、花,新鲜的空气,碧波荡漾的湖泊风景如画的草原美景让我们神往。这不,几十年前著名作家老舍来到内蒙古访问时,不由得被草原美景深深地吸引。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板书:草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按照下列要求,自读课文。(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边读边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3)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回味读时的内心感受。2汇报交流,汇报交流,师视具体情况点评。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四、检查自学情况,质疑问难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

4、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自由读,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这一部分写作者初入草原时看到的景象。这部分分两层写。先写看到的草原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了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等景物来写。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3细读,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2)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3)体会重

5、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一部分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4默读,思考: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愉快)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5指导学生背诵第l自然段。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板书设计:天空 可爱 明朗空气 清新草原(大 美) 小丘 绿 柔美 (像中国画)平地 绿 辽阔羊群 美 (像白色的大花)骏马和大牛 静立不动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应通过朗读并结合图画让学生感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等句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

6、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句子的意思。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教育。3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中所描述的生动场景。难点: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了解蒙古人民的生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课文。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学习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1阅读、思考:课文第2自然段可分为几层?(可分为两层:访问陈巴尔虎旗的途中看到的景色;快到公社时,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2

7、讲读第3、4、5自然段。(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自然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第3自然段:写蒙古人民都来迎接他们的客人。第4自然段:写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第5自然段:写活动结束,大家依依惜别)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2)读后讨论交流。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手是怎么握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怎么笑的?(笑了再笑)怎么说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些表现了什么?(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

8、?(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心灵相通)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哪些地方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结:同学们,学到这儿,你领略到草原的大和美了吗?你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了吗?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三、知识拓展1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图片、诗歌、歌曲小组中交流、欣赏。2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可借鉴课文中的好词句,看哪组同学最有创意,小组合作解决,选代表发言、评论。板书设计:草原天:可爱、明朗景色(美丽) 地:一碧千里会见情谊(深厚) 远迎款待话别教学反思:教学中抓住“情”这个关键字,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听的音乐等教学工具,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蒙汉深情。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