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浅层、腮腺区、颅顶部解剖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3771931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部浅层、腮腺区、颅顶部解剖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面部浅层、腮腺区、颅顶部解剖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面部浅层、腮腺区、颅顶部解剖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面部浅层、腮腺区、颅顶部解剖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面部浅层、腮腺区、颅顶部解剖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部浅层、腮腺区、颅顶部解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部浅层、腮腺区、颅顶部解剖(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部浅层与腮腺区 颅顶部解剖 面部浅层结构 一 皮肤面部皮肤薄而柔软 富于弹性 血管丰富 创口愈合较快 面部皮肤有一定天然皱纹 临床上选取择切口时应根据皮纹和皱襞的方向 同时考虑皮下血管 神经和面肌纤维的走向 二 浅筋膜 睑部的皮下组织疏松 易出现水肿 其余部位浅筋膜内的弹性纤维将肌纤维与皮肤的真皮层相连而无皮下间隙 面肌facialmuscles亦称为表情肌 大多数肌纤维起于骨 止于皮肤真皮乳头 依肌纤维方向可分为环形和辐射状两类 前者可关闭孔裂 后者可开大孔裂 重要的面肌有 1 眼轮匝肌orbicularisoculi围绕眼裂周围 收缩时可使眼裂闭合 其还有少量肌束附于泪囊后面 故闭眼时可

2、引起泪囊扩张 2 口周围肌口周围肌的肌束较多 包括环形肌与辐射状肌 环形肌为口轮匝肌orbicularisoris 环绕口裂 收缩时关闭口裂 辐射状肌包括笑肌 颧肌 提口角肌 提上唇肌 降口角肌 降下唇肌 3 颊肌buccinator在面颊的深部 两侧各有一块颊肌紧贴口腔侧壁的粘膜 收缩时可使唇颊紧贴牙齿 帮助咀嚼和吸吮 4 枕 额 咀嚼肌 翼内肌 翼外肌 颞肌 咬肌 四对 二 面部的血管神经 1 血管面部血供丰富 吻合丰富 面浅层动脉主要是面动脉 1 面动脉facialartery 起于颈外动脉 经二腹肌后腹和下颌下腺深面向前上 在咬肌前缘越过下颌骨体下缘到面部 然后经口角和鼻翼的外侧到内眦

3、 易名为内眦动脉angularartery 在咬肌前缘和下颌体下缘交界处可触及到面动脉和搏动 临床上常在此处压迫面动脉进行止血 4 面部血管 1 面动脉 起始 行径 分布 压迫止血部位 2 面静脉facialvein 起自内眦静脉 向下越过下颌骨下缘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 可通过内眦静脉经眼上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 在咬肌前缘处通过面深静脉经翼丛与海绵窦交通 面静脉一般无静脉瓣 血液可逆流 面部有细菌感染时 如果挤压 有可能由面静脉通过眼静脉或翼丛扩散到海绵窦 导致栓塞性海绵窦炎或化脓性脑膜炎 故临床上将鼻根和两侧口角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 危险三角 特点1 无静脉瓣 2 与深部静脉相交通 3 上

4、颌动脉maxillaryartery的分支 1 眶下动脉 是上颌动脉本干的延续 经眶下管出眶下孔 分布到眶以下皮肤和肌 2 颏动脉 为下牙槽动脉的延续 经下颌管出颏孔 分布于颏部皮肤和肌 4 眼动脉的分支 1 眶上动脉 出眶上切迹 分布于额部皮肤和肌 2 滑车上动脉 在眶上动脉内侧出眶 分布于额部中间部分和鼻背 面部皮肤 三叉神经表情肌 面神经咀嚼肌 三叉神经 2 面部神经分布 1 三叉神经在面部的分支 1 眼神经的分支 包括眶上神经supraorbitalnerve和滑车上神经supratrochlearnerve 分布于眼裂以上的皮肤 2 眶下神经infraorbitalnerve 为上颌

5、神经未支 由眶下孔穿出 分布于眼裂和口裂间的皮肤 3 颏神经mentalnerve 为下牙槽神经的未支 由颏孔穿出 分布于口裂以下的皮肤 二 腮腺咬肌区 腮腺parotidgland咬肌区 主要结构为咬肌 腮腺及穿腮腺的结构 咬肌masseter起自颧弓下缘和内面 纤维向后下 止于下颌支和下颌角的外面 作用为上提下颌骨 闭口 神经支配为耳颞神经 腮腺 1 位置位于耳廓前下方 分浅 深两部 2 形态浅部略呈三角形 深部呈锥体状突向咽侧壁 2 腮腺管行径及开口 腮腺管乳头 由颈部深筋膜浅层包裹腮腺而成 腮腺鞘 腮腺浅部的位置 位于外耳道前下方 上界为颧弓 外耳道 下界平下颌角前界为咬肌后界为乳突和

6、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份 深面达茎突及咽侧壁 以下颌支后缘为界将腮腺分为浅部与深部 穿腮腺的结构 纵行结构 横行结构 颈外动脉 颞浅动 静脉 耳颞神经 下颌后静脉 纵行结构 上颌动 静脉 面横动 静脉 面神经的分支 横行结构 腮腺深部的位置 位于下颌支的深面 4 腮腺床 为紧贴腮腺深面的血管神经 包括 颈内动 静脉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5 面神经颅外段与腮腺的位置关系 分为三段 第一段 腮腺前段 是从茎乳孔到进入腮腺以前的部分 第二段 腮腺内段 是面神经行于腮腺内的部分 首先分为上 下两干 两干再分支交织形成腮腺丛parotidplexus 行于颈外动脉的浅面 第三段 腮腺后段 是

7、面神经在腮腺内的五组分支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面神经颅外分支 3 面神经 1 行径 2 分支 3 分布 支配表情肌 面神经的五组分支 颞支temporalbranch越过颧弓至颞部 支配眼轮匝肌 额肌和耳廓肌 颧支zygomaticbranch约在颧弓下缘向前上达外眦 支配颧肌和眼轮匝肌 颊支buccalbranch于眼裂和口裂之间水平向前 支配颊肌 口轮匝肌 提上唇肌和提口角肌 下颌缘支marginalmandibularbranch沿下颌骨下缘前行 支配下唇诸肌 颈支cervicalbranch在颈阔肌深面行向前下支配该肌 2 颈外动脉externalcarotidarter

8、y 为颈总动脉的终支之一 在下颌支的中下1 3交界处进入腮腺 上行至下颌颈高度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终支 下颌后静脉retromandibularvein 由颞浅静脉与上颌静脉在腮腺内汇合而成 在腮腺下缘穿出后分为前 后两支 前支行向前下与面静脉汇合形成面总静脉后注入颈内静脉 后支行向后下 与耳后静脉汇合形成颈外静脉 额顶枕区 范围 前界 眶上缘后界 枕外隆突及上项线两侧界 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 1 额顶枕区层次及结构特点 层次 五层 1 皮肤 2 浅筋膜 3 帽状腱膜 4 腱膜下间隙 5 颅骨外膜 结构特点 1 皮肤 有大量汗腺 皮脂腺 易发生疖肿 有丰富的血管 外伤易出血 但愈合快 2 浅

9、筋膜有许多垂直的纤维隔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 形成许多小隔 内有脂肪 血管神经 3 帽状腱膜前连额肌后连枕肌 两侧变薄续颞深筋膜浅层 以上3层紧密相连称头皮 4 腱膜下间隙为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区域 范围宽 前达眶上缘 后达上项线 腱膜下间隙内有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脑膜窦相交通 此层感染可向板障及颅内扩散 此间隙称为颅顶的危险区 因头皮与颅骨骨膜疏松相连 故移动性大 头皮撕脱伤多沿此层分离 5 颅骨外膜在颅骨表面疏松贴附 在骨缝处结合紧密 3 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及其特点 血管神经行于浅筋膜内 以耳廓为界分为前 后两组 前组 滑车上血管神经 动脉为眼A终支 眶上血管神经 动脉为眼A分支 颞浅血管与耳颞神经 后组 耳后A与枕小N 枕A与枕大N 为第2颈N后支 颅顶部血管神经的特点 呈放射状分布 吻合丰富 血供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