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培养成简单而幸福的人等五篇文章.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69721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孩子培养成简单而幸福的人等五篇文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把孩子培养成简单而幸福的人等五篇文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把孩子培养成简单而幸福的人等五篇文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把孩子培养成简单而幸福的人等五篇文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把孩子培养成简单而幸福的人等五篇文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孩子培养成简单而幸福的人等五篇文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孩子培养成简单而幸福的人等五篇文章.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孩子培养成简单而幸福的人1、别害怕孩子爱玩电脑,这是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2、一开始别太在乎孩子成绩,要关心他是否喜欢学校。3、除了赞美,要有惩罚,不过惩罚教育不等于简单的棍棒教育。4、让他坚持一样体育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都好。5、从小学开始,一定要分点家务给他做。6、爱他,也要一样爱他的爸爸(妈妈),永远。他会记住的,学会爱他的爱人和孩子。7、别上奥数,那里最擅长用培养天才的口号折腾普通人。8、也许你有很多梦想没有机会实现,别让孩子代替你实现,那是你的梦想,不是孩子的梦想。9、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10、为他培养一种终生受用的兴趣,不论是高雅还是通俗,不论是大众还是小众

2、,音乐,美术,文学,写作,集邮,手工,这些都很好,但请不要仅仅为了考级或升学去学。11、试试和孩子一起看课外读物。好书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良师益友。12、耐心陪孩子玩游戏,即使你认为他的游戏内容很无聊。13、当他耍赖时,绝不妥协。14、每月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次两小时以上。15、小孩子之间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16、孩子越大,我们越是絮絮叨叨他的缺点,请一直用他刚出生时候的眼光去欣赏他。17、下棋,游泳,骑自行车,打升级,K歌,这些普通人都爱玩的项目可以早点教会他。18、除了成长中教给他诚信,善良,孝顺,尊重,原则等基础的东西外,也要包容并认同他个性,专属的特质,毕竟他是唯一的。19、灵魂要自由

3、,思考要独立,活得要真实。父母应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求助人”2013年成都10岁男孩从30楼跳楼身亡事件,留在课本上最后一段话也算遗言吧:“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最大的遗憾是,孩子,你既然都已经对于正在面临的困境那么害怕了,为什么不向父母求助?吁请每一位为人父母者警醒,请重新审视你在自己孩子心中的位置!你是否是未成年孩子心目中的“第一求助人”!请认真考量,能否确认自己一定是孩子心中最安全的避风港,当孩子遇到任何困难,是否本能地向爸爸妈妈求助?如果答案不确定甚至是否定的,请放下手头所谓更重要的事,认真思索几分钟这件最重要的事,接下来需要你做点什么了。因为生命太可贵,我们输不起

4、!我们现在有些父母,最大的愚蠢在于,听从了所谓教育需要家长“全面配合”一套说辞,把原本应该充满温暖、温馨与安全感的家庭,营造成了另一个让孩子内心绝望的冷冰冰的难以亲近的物理场所。从今天起,请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吧。从今天起,请坚定一点,如果您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比较大的沟通障碍,请首先检讨自己这个成年人。甚至先把结论固化,导致这样的局面出现,根源一定在大人。成年人是“因”,孩子的表现是“果”。要想改善,只能先从“因”开始。那些动辄讽刺责骂甚至体罚孩子的家长,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还将面对更加难以承受的各种可怕后果,请到此为止。作为孩子的父母亲,能有幸呵护陪伴支持孩子成长,从紧紧相拥到逐渐放手

5、,这不过是这个生命成长道路中很重要的一份子,怎么能视其为私有财产甚或挣分工具?这位叫傅艳的妈妈与叛逆倾向的青春期儿子之间超有效的煽情式对话:一次孩子考试成绩下降明显,家长被老师重话约谈,当晚孩子表情桀骜不驯,一副死扛到底的叛逆样子,说话特别冲。之前孩子爸爸很生气,毕竟这样被老师训一顿还是很丢脸的。尤其看儿子不思悔改的样子,恨不得痛打他一顿。好在这对父母之前已经达成共识,父亲还在气头上尽量少说话,让妈妈先唱主场,煽情为主。妈妈努力先让自己平静下来,三个人坐在一起,只明确了一个内容:“儿子,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亲人,我们永远是最亲的人。爸爸妈妈不是因为你考试成绩好,所以才来爱你,假如没考好就不爱了

6、?这太滑稽可笑了是不是,两者之间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即便你考零分,考负分,甚至更差,爸爸妈妈只是和你的感受一模一样,会跟你一起沮丧,会对你的未来有些担忧。仅此而已。你是我们最心爱的心肝宝贝,今生今世都是,这点没有任何条件可讲。如果按照你爱玩的游戏中的规则,我们仨永远是一伙儿的!学校老师无论好与不好,其实都是外人。他们期望能帮助你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一起感恩他们、谢谢他们。至于能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我们尽力而为就行了。爸爸妈妈相信你。儿子,爸爸妈妈永远是你同一个阵营的支持者,是无条件支持你的人,无论你遇到天大的问题,都可以不动脑筋地向爸爸妈妈倾诉、求助,因为我们血脉相连。相信将来等儿子长大成

7、人、顶天立地了,就该换成爸爸妈妈无条件向儿子倾诉求助了,是吗?我们是最好的伙伴。”这场谈话只有几分钟就结束了叛逆少年的心重新又暖暖的。在儿子10岁左右,这个妈妈那段时间特别忙,几乎每天都很晚才到家,可儿子常常坚持不睡觉等妈妈,就为了等妈妈轻轻推开门,抱一抱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只说一句话,“妈妈最爱你,晚安”。也许我们做不到成为最完美的父母,但至少可以做到一点,让我们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有安全感、做事有退路。让我们的孩子在遇到困境、遇到自己迈不过的坎儿、遇到类似“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的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祝福每个家庭都美满幸福,因之每个家庭里的孩子将有望幸福快乐。

8、需要每位成年人为之努力。教育孩子的7个大于号感受道理当今许多父母很难忘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们把孩子当孩子看,是需要管束的对象;把孩子当学习机器看,是需要填鸭的对象,但绝不会把孩子当人看,是需要尊重的对象。他们不愿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庞大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父母根本就是蛮横不讲理,他们反而一天到晚都跟孩子讲道理。一份调查显示,孩子最最反感父母的就是唠叨,“一天到晚就讲些破道理”“大事小事都要讲一百遍”“从幼儿园讲到现在”,这给孩子带来什么感受?人是情感动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受,从心理学上说,并不是真理照亮了我们的成长,而是感受引导着我们前进,孩子尤其如此。

9、当孩子说“我饿”时,父母说“才吃的,不饿”:当孩子说“我热”时,父母说“今天不热”。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父母还会把更多负性情绪带给孩子。当你开玩笑地问“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满脸疑惑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他的感受是:爸爸还是妈妈做了什么坏事吗?当你说“我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孩子的感受却是:家里的钱都被我用来读书了,爸爸妈妈为此很痛苦,我可能就不应该读书。当你说“这次考试那么差,不许玩!”孩子的感受是:我学习学不好,玩也玩不好,我是无用的人。当父母天天吵架时,孩子的感受是他们不爱我。当父母随意侵入孩子的个人空间时,他的感受是世界末日,这个世上没有属于我的东西,我是没必要存在的!

10、我们都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亲子关系不好是从哪里开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说它是亲子障碍的第一杀手!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时也就是他的情感流动被阻断,他的沮丧、对成人的不理解、对世界的恐慌将长久地笼罩在心头,不要说学习了,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致,像软骨病一样瘫痪了,父母把心掏出来,孩子无动于衷!不在于你说什么,在于孩子听到什么。不在于你做什么,在于孩子感受到什么。注意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感受,你就是伟大的父母!习惯神童我们对于奇迹的盼望可以说是烙在基因里的,人类对自身奇迹的盼望那就是神童,中国人的神童情结尤其重!在生命中能与生儿育女的酸甜苦辣相比的经历

11、实在不多,如果能生个神童的话,这一切似乎都免除了。可实际上神童的家庭可能遭遇更多的不幸,因为归于平淡本身就是不幸。全世界各国的神童事迹都证明了神童并不神奇。因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而出名的德国奇才卡尔威特8岁时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五门学问,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大学,16岁获博士学位。至此他成功了吗?23岁他发表了但丁的失误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而不是人们期盼的大科学家,这样一本学术著作奠定他是伟大人物吗?充其量“小作”而已。韩国宇宙级神童金雄熔3岁多就入汉阳大学学习,4岁到日本电视台表演,3分钟解决了一道不定积分的大学试题,全世界为之惊骇!但17岁参加高考,在录取生中他名列倒数。神童为社会贡献了

12、什么?只不过贡献了一个奇迹现象,说明人类大脑的潜力无限罢了。那么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地说只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点也不错,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单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父母都做不好,谈什么培养神童?可以说,父母不在培养良好习惯就是培养恶劣习惯。许多父母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饭、洗衣、接送上学,小到系鞋带、削铅笔、剥蛋壳,孩子除了形成依赖的习惯,没有学习其他行为的机会。有些父母想培养孩子预习、复习、做笔记、按时作业的习惯,但自身文化不高而力不从心。有些父母要求太高,有些父母一味说教,有些父

13、母自身恶习太多,都导致习惯培养的失败。习惯意味着意志力,意味着自我控制力,意味着效率,意味着一切是自然: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你真心渴望孩子优秀的话,那么就变“神童情结”为“习惯情结”: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哪怕是一个良好习惯!空间爱心卢勤总结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说到底“三小”是“一小”:心灵空间的狭小。人生活在自然空间里,我们的成长就是对空间的进军,我们又生活在心灵空间里,我们的成长还是精神体验的扩大,这两大空间的拓展才能支撑起一个人真正健康地成长。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

14、不爱孩子啊,可爱心带来的却是亲子关系的一片紧张,不满者有之,怨恨者有之,仇恨者有之,仇杀者有之,中国人的亲子关系处在从含在嘴里怕化了,到家破人亡的两个极端阶段。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心理营养不良、心灵枯萎、心理夭折而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太多太多了。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许多父母以各种理由把孩子捆在学习上,告诉孩子未来社会竞争多么激烈,孩子几乎没有自由,除了疲惫的学习,任何体验都被“爱心”斩断,没有体验哪有思维的成长?哪有空间的扩展?当孩子最终对一切都无所谓时,父母无回天之力,心理咨询也同样异常艰难,一个16岁的中学生说“我不知道什么竞争,我现在就不想竞争

15、了”。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拓展空间和处理空间中的问题,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它靠什么打未来?中外谚语“不要告诉我他有多少才能,只要告诉我他到过哪些地方”“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正是对空间最深刻的认识。空间在人格心理学上也意义重大,人的素质多大来源于业余活动,一个人可以自由支配时他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空间意味着一个人的安全范围,它带来的问题是被动、束缚、控制,这种人长大了只能做机械的事,并对爱人有疯狂的控制欲,伤害家庭伤害下一代。而和谐宽松的家庭其孩子则冒险、主动,并能与别人打成一片,很容易获取成就与幸福人生。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你就是伟大的父母!品德分数当把教育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撇开后,发现最核心的还是人为什么会成为人的人格问题。能力、专业、学识主要是帮助我们解决做事的问题,但不解决做人的问题,你很难有做事的机会,或者是做不长。中国传统的教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当其)中就是成人,一切从修身开始,这是人生最低目标。人格中个体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爱劳动,社会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伸为博爱。美国的家庭教育可用一句话来表达:“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父母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