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发展战略)专题世界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经验借鉴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76290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98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发展战略)专题世界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经验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0(发展战略)专题世界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经验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0(发展战略)专题世界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经验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20(发展战略)专题世界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经验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20(发展战略)专题世界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经验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发展战略)专题世界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经验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发展战略)专题世界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经验借鉴(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五 世界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经验借鉴 目录 1城市化的理论综述和一般规律 1 1 1城市化理论的发展 1 1 2城市化经典理论概述 1 1 西方城市化发展理论与研究 1 2 中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5 1 3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轨迹和主要特征 6 1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6 2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7 3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7 2日本的城镇化发展经验与借鉴 8 2 1日本城市人口定义 8 2 2日本经济水平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8 1 日本全国层面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 8 2 区域经济与城镇化发展 9 3 都道府县经济与城镇化发展 11 4 日本城镇化发展特征 15 2 3国土

2、规划对日本城镇化的影响 16 1 战后恢复阶段国土规划 16 2 一全综 时期的国土规划 1962 1969 年 16 3 二全综 时期的国土规划 1969 1976 年 17 4 三全综 时期的国土规划 1977 1987 年 18 5 四全综 时期的国土规划 1987 1998 年 19 6 五全综 时期的国土规划 1987 1998 年 21 2 4结语 21 3英国的城镇化发展经验与借鉴 22 3 1英国近代城镇化的历史进程 22 1 第一阶段 1760 1801 年 22 2 第二阶段 1801 1851 年 22 3 第三阶段 185l 1881 年 23 3 2英国近代城镇化的主

3、要动力 23 1 英国的农业革命 23 2 英国的商业革命 24 3 英国的工业革命 24 3 3英国近代城镇化的发展特征 26 1 英国城镇化由一组因素所推动 但工业革命起着主导性作用 26 2 英国城镇化是一个 激进式推进 的过程 26 3 英国早期城镇化以 自由放任 为基本特征 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27 4 英国政府的干预与调节对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 27 3 4英国近代城镇化的经验总结 28 1 英国城镇化是以发展轻工业为先导 进而带动能源 工矿 交通工业的发展 加速城镇化的进程 28 2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城镇化进程和城镇化的模式影响巨大 29 3 英国城市的主体 人口主要依赖于外地

4、移民 29 4 英国的城镇化过程也是激烈竞争 优胜劣汰的过程 29 3 5英国的城镇化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30 1 资源 市场与产业结构是英国城镇化的前提 30 2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 31 3 形成 推一拉 机制 促进人口合理 良性流动是当前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政策着力 31 4 重视 梯级移民 加强中心城镇建设 31 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是降低城镇化社会成本的重要途径 31 6 针对问题适时制定并实施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32 3 6结语 32 4美国的城镇化发展经验与借鉴 33 4 1美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 33 1 城镇化酝酿时期 1690 年 1830 年

5、33 2 城镇化开始 加速及初步完成时期 1830 年 1920 年 34 3 城镇化的新阶段 郊区化时期 1920 年至今 35 4 2美国城镇化的特征及经验借鉴 37 1 自发发展为主 很少行政干预 37 2 产业经济是基础 交通因素是关键 37 3 城镇化的农耕传统较少 38 4 移民增量与人口自由流动是重要的人口支撑 38 5 都市区局部极化的同时总体均衡发展 39 6 以城市群发展为主体 面对城市蔓延采取增长管理等政策干预手段 39 4 3结语 40 1 城市化的理论综述和一般规律 1 1城市化理论的发展 从 1858 年马克思提出 乡村城市化 的概念至今 城市化理论已有了一个半世纪

6、的发展史 城市化的理论在不断延伸扩 充 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 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 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剖析 总体来看 西方城市化研究理论非常丰富 二元经 济模型在城市化研究的早期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模型被不断的改进 在城市化的空间机制方面 增长极 理 论 扩散 极化 理论和 核心 边缘 理论占据了主流 1960 年代以后的集体消费论 资本积累论 世界城市体系理论和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为主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化理论风靡一时 此外 基于实证研究总结的 城乡一体化 模式以及基于分工 的新兴古典城市化模型也是比较有意义的城市化理论成果 另一方面 关于城市化发展的 S 曲线规律 集聚经济理论和以中

7、 心地理论 位序数量分布 位序规模分布和首位度为主的城市体系理论等也是比较重要的城市化研究成果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基本上是在工业化过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很多学者认为 二战结束后的发展中国家的 城市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相似的过程 只是不同时空上的重复而已 然而随着深入的研究 这种假设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和 挑战 社会主义国家城市化也因为其政治经济特征等的影响 在高速工业化进程中 城市化并未获得相应速度的发展 出现了 不足城市化 反城市化过程 特别在 1978 年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与中国城市 发展和城市化实践相对应 国内外学者都敏锐地捕捉到中国城

8、市化进程的一系列变化 并对此以不同的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进 行了探讨 国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化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其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 2 中国城市 化动力机制 3 中国城市化与西方城市化理论之间的差异 4 中国政府的作用 5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 与西方城市化理论的丰富成果相比 我国城市化研究起步较晚 且较注重实践 理论性成果较少 但实用性较强 改革开 放后最先占据中国城市化研究核心的是 关于城市化发展道路 的争论和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分析 近年来关于城市化的研究趋 势正在从城市化技术方面转向对其体制的 制度的研究转变 因此 关于城市化制度研究 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

9、化的过程等产 生了大量成果 解释性分析主宰了早期的城市化研究 由于统计数据的日渐丰富和统计手段的改进 近年来定量研究在逐渐增 多 但仍然缺少系统的框架和分析平台 尤其是在政策和制度分析与空间分析的结合方面 进入 21 世纪 城市化研究的范围 更加宽广 与相关学科的渗透也越来越强 在城市化转型方面的研究正在成为当前的热点 1 2城市化经典理论概述 1 西方城市化发展理论与研究 城市化产生和发展的模式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 西方关于城市化的研究主要起始于 二元结构 概念 理论上而言 二 元结构的概念最早由荷兰经济学家贝克 Baker 提出 而后希金思 Higgins 赫希曼 Hirschman 缪尔

10、达尔 Myrdral 从 技术部门 地域结构和政策效应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1955 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 Lewis 在 经济增长理论 一书中 提出的二元经济理论 试图解决一种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问题 随后拉尼斯和费景汉以及托达罗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改 进 此外 集聚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 中心边缘 范式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 分工演进 理论对城市化的发生机制做了进一步 的解释 在实践领域 霍华德提出了一种城乡一体化的田园模式 麦吉在对东南亚城市的实证研究中总结出了所谓 Desakota 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在地理学领域 中心地理论 位序数量分布 城市首位度和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等理论为 研究城市

11、化的区域空间结构提供了理论源泉 二元经济城市化发展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 Lewis Willam Arthur 1915 1991 于 1954 年在曼彻斯特学报上发表 劳动力无限条件下的经济 发展 一文 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 后来由于拉尼斯 Ranis Gustav 1929 和费景汉 Fei JohnC H 1923 1996 等学者的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质疑 从而形成了 刘易斯 拉尼斯 费景汉 模型 这一理论中 值得注意的是 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 是指以劳动力无限供给为主要特征的 初始阶段 与劳动力和 资本开始共同分配增长利益的阶段交接的交点 与 刘易斯拐点 相对应的是 人口

12、红利 由于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 劳动力 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 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 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这一点 在我 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中也表现得较为明显 有学者认为 刘易斯拐点 与 人口红利 之间似乎有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前者 的显现 往往是 人口红利 逐渐消失的一个前兆 2004 珠三角地区出现了 民工荒 现象之后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 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昉为代表的一些国内学者引入 刘易斯拐点 这一概念 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的关 系 认为 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 这个转变的拐点将在 十一五 期间出现 据此 应加快城市

13、改革与发展 同时彻底破除农民进城门槛 城市化空间机制理论 集中 平衡发展理论与非均衡的区域发展理论 平衡发展理论认为 各经济要素间存在相互依赖性和互补性 不能够侧重于某一部门或某一区域 否则会受收到其它未受 重视的部门或者区域的阻碍 因此所有的经济部门和地区应该同步前进 共同发展 持集中 平衡发展观点的学者亦承认区域不 平衡现象的存在 但其坚信 区域不平衡现象是暂时的 今后会消失 平衡发展理论的政策结果就是 自由放任经济 平衡发 展和不平衡发展两种理论的争论焦点在于是否给予更多的发展自主权 优惠的税收政策 资源的集中投入等 非均衡发展理论 认为 市场力并不能自发收敛 因此当市场趋向于产生极化时

14、 政府的干预就是必要的了 增长极 理论 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 Francois Perroux 提出 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 Boudeville J B 美国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 Friedmman J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 Myrdal Gunnar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 Hischman A O 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增长极理论认为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必然是不均衡的 经济增长是一系列不平 衡机制组成的过程 该理论强调产业间的前后向联系和产业间的相互带动作用 佩鲁后来还提出了 发展极 的概念 因为 增长 只表示量的增加 而 发展 则还意味着质的变化 体现在经济结

15、构 社会结构和文化意识上的提高等诸多方面 扩散 极化 理论 缪尔达尔和赫希曼分别创设了内容大致相当的 扩散效应 回波效应 极化效应 涓滴效应 用以解释区域之 间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后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应用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原理 结合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发展 了上述 不平衡增长 比如 梯度推移理论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等 核心 外围 理论 1966 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 Friedmann J 提出了核心和外围的依赖关系的假设 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 孤立 发展 变成彼此联系 发展不平衡 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 这一理论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空 间经济增长的

16、阶段 二是不同区域类型的划分 随着一国经济增长周期性地发生 经济空间转换随之出现 这样就产生了区域 的不平衡 即产生了经济增长区域 核心区域 和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衰退的区域 外围区域 根据一个国家工业产值在国民 生产总会中所占比重的不同 可以划分出空间经济增长的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反映了核心和外围区域之间关系的变化 1 前工业阶段 工业产值比重小于 10 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不显著 2 过渡阶段 工业产值比重在 10 25 之间 国内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表现出很高的增长速度 从而使核心 外围的对比开始出现 3 工业阶段 工业产值比重 25 50 外围区域内部相对优越的部分出现了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国家规模上的核心 外围结构逐步转变为多核结构 4 后工 业阶段 工业产值比重开始下降 工业活动逐步由城市向外扩散 特大城市区域内的外围区域逐渐被特大城市的经济所同化 在职能上相互依存的城市体系产生 即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域 经济学中的城市化模型 集聚经济理论认为城市经济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 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可以提供较好的基础设施 较完善的生产 金 融 信息 技术服务 较集中且有规模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