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古诗75首(注音及注释翻译).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62513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6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必背古诗75首(注音及注释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小学必背古诗75首(注音及注释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小学必背古诗75首(注音及注释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小学必背古诗75首(注音及注释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小学必背古诗75首(注音及注释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必背古诗75首(注音及注释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必背古诗75首(注音及注释翻译).doc(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 , 。 , , ,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

2、还是在北边。二、长歌行 汉乐府qngqngyunzhngku青青园中葵,zholdirx朝露待日晞。yngchnbdz阳春布德泽,wnwshnggunghu万物生光辉。chngkngqijizh常恐秋节至,knhunghuyshui焜黄华叶衰。bichundngdohi百川东到海,hshfxgu何时复西归?shozhungbnl少壮不努力,lodtshngbi老大徒伤悲。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

3、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秋节:秋季。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同“花”。 衰:一说读“cu”,因为古时候没有“shui”这个音;一说读shu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百川:大河流。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

4、白白地。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三、 () , , , 。 , , 。注释敕勒歌:敕勒(ch l):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穹庐(qing l):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笼盖四野(y):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

5、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见(xin):同“现”,显露。译文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译文二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四、 ( ) , , , 。 , 注释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拨:划动。译文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

6、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五、 () , 。 , 。注释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过:经过。斜:倾斜。译文: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六、咏柳咏柳 贺知章byzhungchngyshgo碧玉妆成一树高,wntiochuxilsto万条垂下绿丝绦。bzhxyshucich不知细叶谁裁出,ryuchnfngsjindo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

7、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t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裁:裁剪。似:如同,好像。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七、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shoxioljilodhu少小离家老大回,xingynwgibnmocuicui乡音无改鬓毛衰。rtngxingjinbxingsh儿童相见不相识,xiownkcnghchli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

8、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八、 () , 。 , 。注释: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黄河远上:远望

9、黄河的源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九、dng gun qu lu 登 鹳 雀 楼zu

10、 zh :wng zh hun 作者: (唐朝) 王 之 涣bi r y shn jn ,hung h r hi li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y qing qin l m ,gng shng y cng lu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译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欲穷千里目,更

11、上一层楼。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十、 春晓(唐)孟浩然chnminbjuxio春眠不觉晓,chchwntnio处处闻啼鸟。ylifngyshng夜来风雨声,huluzhdusho花落知多少。注释、春晓:春天的旱晨。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十一 凉州词 (唐)王翰ptomijiygungbi葡萄美酒夜光杯,yynppmshngcu欲饮琵琶马上催。zu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