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3762356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选题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制 D郡县制2晋文公召周天子参加践土会盟,春秋记之为“天王(天子)狩(视察)于河阳;臣杀君,子杀父,春秋一律写成“弑君”、“弑父”,反之,杀掉乱臣贼子则一律写作“诛”。这种写法,被称之“春秋笔法”;由此可见“春秋笔法”( )A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B表达对礼乐秩序的倡导C强调对社会变革的赞赏 D寄寓对中央集权的诉求3春秋公羊传中主张“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

2、长不以贤”,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主张“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两者共同论述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4有学者认为,分封制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这反映出西周( )A分封制有分裂割据的隐患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分封制具有开疆拓土作用 D周天子是天下各族的大宗5“(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秦

3、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6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见下图)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 )A经济繁荣B国家统一C文化统一D百姓安居乐业7王家范先生说,我之所以不满意以“专制”一词说死中国帝制,因为这种来自西方的成见,每每看不清中国两千年帝制实依赖于发达的行政官僚制度。王先生旨在强调( )A承相制度有效制约了皇权 B中国的帝制并非专制制度C历史研究应考虑地域差异 D官僚政治具有积极的作用8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

4、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9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 )A皇帝处理一切事务 B皇帝独尊 C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D皇权至高无上10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西周封邦建国 B秦朝设郡置县 C汉朝行“推恩令” D元朝广设行省11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A汉武帝加强了君主专制B西汉相权一度出现膨胀

5、C西汉中央官制发生调整D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12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下列与“地方政治受压抑”无关联的是( )A汉代刺史监察制度 B汉代官营专卖制度 C元代省官互迁形式 D元代宣政院的设置13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14(南北朝)裴侠将自己的清廉归功于“祖宗功业”。有学者指出,“这种攀附祖先、将自己的优秀基因归功于家族遗传的逻辑,是和当时盛行的士族血统论一脉相承的。”当时“士族血统论”的盛行是由于实行了( )A郡国

6、并行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5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的“后者”指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16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铲除了地方割据势17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此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

7、弱化18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 A.A BB CC DD19元朝的行省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行省的设置方式上,体現了“犬牙交错”原则,即“给你这一半,割去你那一半,好使全国各省,都成支离破碎。既不能统一反抗,也难以单独反抗。”由于贯彻这一原则,行省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发展地方经济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民族融合 D杜绝军阀割据20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

8、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21.明史宋濂传记载: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jie,攻击)人过。所居室,暑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做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这反映了( )A明朝严密监视重臣 B朱元璋的专制思维 C宋濂惧上为人诚谨 D皇权相权关系紧张22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

9、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乞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这反映了明代内阁( )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 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 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 D较少参与政治决策23“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拿独任丞相的胡惟庸开刀,说他谋反,一口气株连了三万胡惟庸一倒,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将宰相制度废掉,提升六部的规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中央集权的加强C宰相制度的废除 D内阁制度的建立24据图1和图2,清政府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地方政区的层级 B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 C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 D缓解基层官员的冗滥25据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

10、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可知军机处( )A取代了内阁的职能,位高权重 B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C使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D权力巨大已经凌驾于六部之上26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 )A魏晋九品中正制 B隋唐三省六部制 C元朝设立中书省 D清朝设立军机处27在清世宗实录中有载,雍正十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谕内阁”及“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士

11、等”。雍正十年以后则常“谕办理军机大臣等”,不少于“谕内阁”的次数。这一变化表明( )A军机处地位上升 B清廷内部矛盾尖锐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皇帝决策更好执行28有学者提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其中的“省政阶段”主要是指:(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29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

12、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皇帝制度 B皇叔制、宗法制、分封制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30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二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上述两种情形分别出现在( )A秦朝、东汉 B西汉、唐朝C隋朝、北宋 D南宋、清朝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材料分析题31(18分)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材料三: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任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1) 根据图一指出秦朝的中央官制。(2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秦中央官制有什么特点?(4分)(2) 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2分)由图一到图二君相权力有什么变化?(4分)(3)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