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鱼类学形态学重点 已归纳..docx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760970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鱼类学形态学重点 已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鱼类学形态学重点 已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鱼类学形态学重点 已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鱼类学形态学重点 已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鱼类学形态学重点 已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鱼类学形态学重点 已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鱼类学形态学重点 已归纳..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一、名词解释鳃耙:与鳃丝相对的鳃弓外侧的细长骨质突起脂鳍:位于背鳍后方正中央的无鳍条的肉质突起腹棱:位于腹部由肛门向前到腹鳍基部或胸鳍基部的刃状皮质棱起齿式:鱼类的齿由颌生齿和咽喉齿两类,通常用下咽齿的数目和排列方式表示齿式。如235表示单侧下咽骨上咽喉齿的排列方式倒刺:背鳍起点前方一根向前横卧的硬刺(如倒刺鲃属鱼类)体轴:鱼类的身体与其他动物一样,一般都是左右对称并且是三维的,鱼类有三个体轴:头尾轴(主轴)、背腹轴(纵轴)、左右轴(横轴)棘:每枚鳍条都是完整的,非左右两半组成,鳍条本身不分节;棘有坚硬和柔软的两种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而坚硬,末端不分支分支鳍条:鳍条由

2、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柔软,末端分支不分支鳍条: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柔软,末端不分支鳍式: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达式二、简答1.列举鱼类可数性状和可量可比性状(每种至少五项)。答:(1).可数性状:背面胸鳍鳍条、腹面腹鳍鳍条、背鳍鳍条、臀鳍鳍条、脊椎骨数、侧线鳞数等(2).可量可比性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宽、吻长、尾柄长等2.列举并简要说明鱼类的体轴。答:鱼类的身体和其他动物一样,一般都是左右对称且三维的,鱼类具有三个体轴:头尾轴(主轴)、背腹轴(纵轴)、左右轴(横轴)3. 列举鱼类的体形,并简要说明每一类的特点。答:鱼类的体形分为5种,纺锤形、侧扁形、

3、平扁形、圆筒形和其他形(1).纺锤形:尾柄粗壮,游泳迅速,洄游距离较远,体色始中,背部色深,腹部灰白,眼大,视野良好(2).侧扁形:尾柄短、扁,移动速度慢,洄游距离短,体色浅,银白色,背腹色泽差异小(3).平扁形:激流底栖生活,腹鳍平展,有吸盘,体色深,背腹色泽差异明显,除少数种类外(鲟、铜鱼)多为定居鱼类,眼小,辅助感觉器官发达(4).圆筒形:生活环境复杂,鳞片无或细小,食性杂(5).其他形: 身体外部形态发生次生变化,部分器官退化或加强,种类较少4. 列举并简要说明鱼类的鳍条。答:(1).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而坚硬,末端不分支(2). 棘:每枚鳍条都是完整的,非左右两半

4、组成,鳍条本身不分节;棘有坚硬和柔软的两种(3). 分支鳍条: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柔软,末端分支(4). 不分支鳍条: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柔软,末端不分支5. 列举并简要说明鱼类的鳍。答:(1).背鳍:维持身体直立(2).臀鳍:运动和平衡(3).尾鳍:推进和转向作用(4).胸鳍:平衡作用(5).腹鳍:平衡作用三、论述1. 试总结论述能够反映鱼类进化地位高低的鱼体结构及外部形态特征。第二章一、名词解释鳞焦:鳞片中心最后的区域鳞嵴:环片,鳞片表面隆起,同心排列,疏密相间,根据鳞嵴后区变态方式的不同鳞片分为栉鳞和圆鳞鳞沟(辐射沟):以鳞焦为中心,辐射状排列仔鱼粘附器:鱼苗表层皮肤

5、临时构造,由粘液细胞组成,分泌黏液,粘附在其他物体上或集群,抵御敌害或水流冲击圆鳞:鳞片后缘光滑,较低级,如鲤形目、鲱形目栉鳞;鳞突出于后缘之外,栉齿状,较高级,如鲈形目,鲽形目硬鳞(软骨硬鳞鱼类):真皮构成,坚硬,外被硬鳞质,内具骨质层,鲟科仅见于尾鳍上缘1列;白鲟科退化,仅存于尾柄真皮层中盾鳞(软骨鱼类):由真皮(髓腔)和表皮(釉质)构成骨鳞(硬骨鱼类):源于真皮,由骨质和纤维组成,扁平锥形体,表面分为4区,外覆以表皮;骨鳞分为前区(着生于鳞袋中);后区(露于体外部分);侧区(上、下两部分,被其它鳞片覆盖)侧线: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所特有的感觉器官发光器:大多数深海鱼类,光源来自发光腺体或发光

6、细菌(光化反应、冷光源),用于求偶、诱食和警戒,淡水鱼类无二、简答1. 列举鱼类的鳞片种类,并简要说明每一类的特点。答:鱼鳞有3种类型,有盾鳞、硬鳞和骨鳞(1). 盾鳞(软骨鱼类):由真皮(髓腔)和表皮(釉质)构成(2). 硬鳞(软骨硬鳞鱼类):真皮构成,坚硬,外被硬鳞质,内具骨质层,鲟科仅见于尾鳍上缘1列;白鲟科退化,仅存于尾柄真皮层中(3). 骨鳞(硬骨鱼类):源于真皮,由骨质和纤维组成,扁平锥形体,表面分为4区,外覆以表皮;骨鳞分为前区(着生于鳞袋中);后区(露于体外部分);侧区(上、下两部分,被其它鳞片覆盖)2. 列举并简要说明鱼类的色素细胞。答:鱼类的色素细胞分四种,分别是黑色素细胞

7、、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1).黑色素细胞:星状,具有很多突起,细胞含有棕色、黑色和灰黑色色素颗粒(2).黄色素细胞:构造相似,二细胞核,色素颗粒小,在光线透射时呈橙黄色或深橙色,由叶黄色组成(3).红色素细胞:构造相似,一细胞核,内含红色素(4).虹彩细胞:多边形或卵圆形,无突起,一细胞核,内含鸟粪素,因此能反射出一种闪光的银白色彩3. 试述鱼类皮肤的功能。答:(1).保护作用:不仅使鱼体保证一定的形状,也保护鱼体组织器官不受伤害。皮肤上的黏液不但可以比较有效防止寄生物与其它病原体在鱼体上的附着滋生,而且可以润滑、提高游泳速度和沉淀作用(2).感觉作用:皮肤中有许多感觉器,如神经丘

8、、味蕾、陷器及游离神经末梢,因此皮肤成为外界物理和化学刺激的重要感受器之一(3).其他作用:如非洲肺鱼在夏季蛰伏期隐藏在细胞分泌物结成的囊茧中;鳗鲡的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三、论述第三章一、名词解释生骨区:在鱼类个体发育过程中,骨骼发生的区域叫做生骨区。鱼类生骨区共分7个:1. 皮肤区鳞片;2. 水平隔膜区背肋;3. 背生骨隔区和腹生骨隔区奇鳍的支鳍骨;4. 肌隔区肌间骨;5. 围绕脊索、神经管及中轴血管区脊椎骨;6. 咽颅区咽颅骨骼;7. 附肢区附肢骨骼 膜骨:鱼类间叶组织形成后,被硬骨细胞直接替代,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膜骨软骨化骨:硬骨细胞逐渐替代软骨细胞形成的硬骨,又叫软骨化骨或替代骨带骨:用

9、以支持支鳍骨,分肩带(胸鳍)和腰带(腹鳍)两种肩带:硬骨鱼类肩带由89块骨骼组成:上匙骨、匙骨、后匙骨、肩胛骨、乌喙骨、中乌喙骨、支鳍骨(愈合成4块)腰带:仅有2块骨骼:腰带骨2块,支鳍骨与腰带骨愈合韦伯氏器:鱼类的听觉器官脑颅:绝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脑颅是由筛区、碟区、耳区和枕区四区构成咽颅:在脑颅之下,围绕消化道,对称骨片,起源于咽鳃裂,包括颌弓、舌弓、鳃弓和鳃盖骨二、简答1. 试述硬骨鱼类骨骼发生的几个阶段,并简要说明每一阶段的特点。答:(1).膜质期: 游离的间叶细胞聚拢形成膜质状间叶组织,形成生骨区(2).软骨期: 生骨区发生软骨细胞,经骨化作用软骨细胞逐渐替代间叶细胞,形成软骨-即软骨

10、区(3).骨化期: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经骨化作用,硬骨细胞逐渐替代软骨细胞,形成硬骨2. 列举鱼类骨骼系统的模式结构。答:3. 简要说明鱼类脑颅的分区。答:分为筛区、蝶区、耳区和枕区4. 简要说明鱼类咽颅的组成。三、论述第四章一、名词解释红肌:大多数鱼类皮肤下方水平隔膜附近的大侧肌表层的一丛与水平隔膜平行的暗红色肌肉称为红肌或浅层侧肌,红肌内血液含量丰富,脂肪与肌红蛋白含量高,行有氧代谢白肌:其他部分的大侧肌称为白肌,白肌不含肌红朊且脂肪含量低,行无氧代谢发电器官:鱼类的发电器官(Electric organ)是肌肉的变态物,是一种受中枢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其基本功能单位是电细胞或称电板电细胞:

11、电细胞是一种特化的肌细胞,呈六边形矮柱状,他们整齐地排列成柱体,由胶质物质所包围,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广布其间二、简答1. 列举鱼类肌肉的种类,并简要说明每一种类的特点。答:鱼类肌肉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1).平滑肌:细胞呈长纺锤形,肌肉表面光滑。平滑肌运动不受意识控制,特点是有节律、缓慢而持久(2).心肌:形状较短,末端参差似分叉,细胞彼此以参差的末端相互连接,结成了网状合胞体。运动不受意识控制,收缩速度比平滑肌块但比骨骼肌慢(3).骨骼肌:由膜质结缔组织将许多横纹肌纤维捆扎成一起形成肌块或肌束。骨骼肌收缩力量大且运动迅速,受运动神经支配2. 试述鱼类肌肉的命名原则。答:命名原则通常有

12、形态特征、着生部位、起止点和收缩结果四项3. 列举鱼类骨骼肌的模式结构。答:三、论述第五章一、名词解释系膜:悬系脏器的腹膜脏层鳃上器官:泛指某些鱼类鳃弓背方的咽鳃骨或咽鳃骨与上鳃骨及其周围组织,部分或全部特化为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特殊构造咽齿:着生在鳃弓上的齿称为咽齿螺旋瓣:肠壁向肠道管强内突出的螺旋状褶膜,由肠道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共同组成。作用是使食物团通过肠道的速度减缓,同时也大大增加肠道的吸收面积泄殖腔:是一个稍扩大的小腔,依次接受肠道末端的开口、生殖导管的开口和输尿导管的开口,并以一个腹部的总开口与外界相通直肠腺:肠道近末端的一指状盲囊突起,其开口处为直肠的起点,与鱼体的渗透压有关鳃耙:

13、着生在鳃弓内侧的突起,与鳃丝对称生长,滤食器官二、简答1. 列举鱼类消化道各部位的名称,并简要说明每一部位的功能。答:一般可分为口、咽、食道、胃、肠和肛门六部分。(1).口咽腔:鱼类的摄食器官(2).食道:食物的通道(3).胃:具有碾碎压碎食物、分泌消化酶、使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搅拌的功能(4).肠:进行消化吸收作用的重要场所(5).肛门:排泄功能2. 试述鱼类齿的种类,并简要说明每一类型的特点。答:(1).犬齿状齿:尖利,有的齿端具钩状缺刻,为一些主要靠牙齿快速迅猛地捕捉水生脊椎动物的凶猛肉食性鱼类所具有,如狗鱼、海鳗、带鱼等(2).圆锥状齿:细长而尖,为一些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的鱼类所具有,

14、如大麻哈鱼、鳕、鲫等(3).臼状齿:强大有力,为一些以甲壳等软体动物为主食的鱼类所具有,如鲤、青鱼等(4).门齿状齿:具有坚固且具锐利的切缘,为一些从岩石上咬取食物的鱼类所具有,如东方鲀、绿鳍马面鲀等3. 试述鱼类胃的种类,并简要说明每一类型的特点。答:(1).直管形胃:胃体呈直管状,胃体稍膨大,无弯曲,贲门、幽门不明显,胃壁较薄,食物逗留时间较短,如银鱼科、鲀(2). U 型胃:胃体发生明显性弯曲,胃底部不明显向后突出,胃壁较厚,食物逗留时间稍长,如大马哈鱼、黑鮟鱇(3). Y型胃:胃体尖锐弯曲,底部明显向后突出,呈盲囊状,胃壁很厚,幽门盲囊发达,食物逗留时间较长,如鯡、鳗鲡4. 列举鱼类消

15、化腺的种类,并简要说明每一种类相应的功能。答:(1).胃腺:消化、润滑食物(2).肠腺:司消化作用(3).肝脏:具有分泌胆汁、合成糖原、解毒等功能,其大小因种而异,因食性而异(4).胰脏:分泌消化酶与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相关(5).直肠腺:司渗透压调节功能三、论述1. 试述鱼体上可用作年龄鉴定的材料,并简要说明每一类型的处理方法和年龄鉴定原理。2. 试述鱼类消化器官形态与食性的相关性,并举例说明。第六章一、名词解释鳃丝:鳃间隔前后两壁上的许多梳齿状或板条状突起鳃小片:一鳃丝两侧的许多细板条状突起,彼此平行并与鳃丝垂直,是鳃的基本功能单位半鳃:一列鳃片称为一个半鳃。鳃间隔前方的半鳃称前半鳃,后方的半鳃称后半鳃全鳃:每一鳃间隔前后两半鳃合称一个全鳃鳃间隔:相邻两鳃裂中间的间隔,鳃间隔基部有鳃弓支持红腺:气腺位于鳔体前腹面的内壁上,是一能分泌气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