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四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59239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四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四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四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四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6.3 物质的溶解性(第四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3 物质的溶解性(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结晶的两种的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原理、适用范围和基本操作。(2)知道粗盐提纯的方法和操作。(3)了解结晶现象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晶的两种方法的学习,体验分离物质的方法是由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性质决定的,并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结晶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体验由实践获取知识的乐趣,初步形成知识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联想与启示】在食盐、面粉、硝酸钾、硫酸铜、石灰石、细沙、蔗糖、泥土这些物质中,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固体物质有 。其中以离子形式分散的物质有 ,形成的

2、溶液由于有 的离子而能 。而蔗糖是以 的形式分散到水中的,所以其溶液 (“能”或“不能”)导电。某些固体能溶于水形成溶液,那么能从溶液中分离出这些物质吗?【活动与探究】P170: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溶质实验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的NaCl溶液,用酒精灯加热,现象 。实验2:在一只盛有30mL沸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KNO3,制成KNO3浓溶液。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现象 。小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人们通常把 叫做结晶。 实验1、2中用到的结晶方法分别是 、 。【知识链接】有关结晶的概念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母液:析出晶体后的溶液。重结晶:为了得到更纯的晶体,

3、可以把滤出的晶体再溶解,再一次结晶,可反复操作提高晶体的纯度。【轻松自学】P171:识记常见的几种晶体晶体名称硫酸铜晶体颜色蓝色【知识拓展】P172:结晶的两种方法、四种情况1.结晶的两种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又叫 法)和 法。2.结晶的四种情况下两种方法的应用:(1)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物质(如 ),适宜用 的方法。如工业上许多 和 的生产常用该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如图6-22“冷却溶液析出晶体”(设该过程中水的质量为100g):在点-点的过程中,温度 ,溶液由不饱和变为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点-点的过程中,温度 ,溶液的状态为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4、在点-点的过程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2)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物质(如 ),适宜用 的方法。如盐场上用海水晒盐,就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海水中 蒸发,从而得到食盐晶体。NaCl由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适合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现有一批混有泥沙的粗盐,如何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操作步骤:1. ,用到的仪器主要有 、 ; 2. ,用到的仪器主要有 、 、 、 ; 3. ,用到的仪器主要有 、 、 、 。在三步操作中,都使用到的玻璃仪器使 ,它起到的作用分别是 、 、 。在第三步中,当出现 时停止加热。(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物质。大量的KNO3中混有少量

5、NaCl,在溶于热水形成KNO3的饱和溶液后降温,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现象: ;原因: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当热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后,其溶解度 ,就会有KNO3晶体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而且混合物中NaCl的浓度较小,温度降低后,还没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大部分仍留在母液中。经过 ,就可初步分离KNO3和NaCl,除去其中少量的NaCl。(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物质。大量的NaCl中混有少量KNO3,怎样除去其中的KNO3,获得较纯净的NaCl?小结:1.分离 和 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和固体溶质可用 的方法。其中降

6、温结晶是降低固体物质的 而从溶液中获得晶体;蒸发结晶则是减少溶液中的 的量而获得晶体。2.含有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可根据它们 受温度影响的不同,用 的方法加以分离。若大量的KNO3中混有少量NaCl,适合用 的方法除去NaCl;若大量的NaCl中混有少量KNO3,适合用 的方法除去KNO3。课 堂 评 价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四课时)课型:习题主备人:杨益审核人:张美华 班级 姓名 成绩 家长 【基础练习】1.下列混合物中,即不可用结晶的方法也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A.ZnSO4和水B.NaCl和KNO3溶液C.酒精和水D.Cu(OH)2和KNO32.将混有少量泥沙的食盐进行提纯时

7、,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B.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C.溶解、结晶、过滤、蒸发D. 溶解、蒸发、过滤、结晶3. 下列仪器中,过滤操作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漏斗B.玻璃棒C.烧杯D.试管4.右图是X、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X、Y都是易溶物质B.t时X、Y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t1时X、Y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X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一定比Y的多D.当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Y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5.具有 的固体叫晶体,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 ,其方法有 和 两种。一般 的方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

8、变化影响 的固体物质; 的方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的固体物质。 6.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a、c两种物质在 时溶解度相等。(2)当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办法,均可以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3)将等量的a、b、c的饱和溶液从t2冷却到t1,得到较多晶体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适合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的是 。(5)t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掉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7.简要说明如何分离混有少量食盐的明矾粉末。【拓展练习】8.一木块漂浮于50的KNO3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

9、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 (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的KNO3晶体 (填“增多”或“减少”)。9.一定温度下,将某KNO3溶液200g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蒸发掉60g水,析出KNO3晶体2.5g;将另一份蒸发80g水,析出KNO3晶体7.5g。则在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 g,原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 ,原溶液蒸发掉 g水恰好饱和。10.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和100g KNO3饱和溶液(温度为20),选用“相等”或“不相等”填入下列空格:(1)若各蒸发掉20g水,再冷却到20,两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 ,析出晶体后所得母液跟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若都冷却到10,两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 ,析出晶体后所得母液跟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若一杯溶液的温度降低5,另一杯温度降低10,则两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1.实验室常利用如下反应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1)实验中MnO2的作用是 ,反应前后其 和 都不发生改变。(2)反应完全后的固体剩余物为KCl和MnO2的混合物,如何从其中分离出MnO2以用于下次的反应?请简要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