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七中学中考化学复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知识要点归纳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59125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安市第七中学中考化学复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知识要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七中学中考化学复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知识要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七中学中考化学复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知识要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七中学中考化学复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知识要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七中学中考化学复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知识要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安市第七中学中考化学复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知识要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安市第七中学中考化学复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知识要点归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知识要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具 体 细 知 识 点:(2)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二、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化合价和化学式的关系)3三、物质的分类:基础知识 (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其余是了解层次;要求能判断常见物质的类别)5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稳定性等2、物质的变化

2、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称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分类 a按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分 化合反应 A+BC例:4P+502 2P205 CaO+H20 Ca(OH) 2直流电分解反应 CA+B 例:2H2O 2H2+O2 置换反应 A+BCAC+B 例:Fe+2HCIFeCl2+H2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例:NaOH+HClNaCl+H20 b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 点燃氧化反应 :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例:3Fe+2O2 Fe3O4 还原反应 :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例:CuO+H2 Cu+H20CuO失氧变成Cu,发生还原反应。H2能使C

3、uO发生还原反应而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包括金属跟酸溶液、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这两类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要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跟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另一种盐;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值得注意的是,金属活动顺序只适用于在水溶液里发生的反应,不适用于在高温或非溶液状态下发生的反应;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只能生成亚铁盐。复分解反应是指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其实质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两种新化合物。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化学反

4、应遵循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a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反应物质量的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b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各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c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着重理解“参加化学反应”的涵义和搞清楚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指什么。 对于反应前的物质来讲,强调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5、不能计入。对于反应后的物质来讲,强调“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质量,生成的气体、沉淀物等都要计入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中去。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五、化学用语 (是学习化学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采用各种记忆方法掌握住。)其中物质组成用语和物质变化用语是复习的重点。(1)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的涵义 a表示一种元素 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元素符号的左边一旦配上化学计量数,则只表示某元素的几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表示两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准确

6、,熟练地书写25个元素符号(2)离子符号 离子符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及其正负。例如钠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分别写作Na+、Mg2+、S042-。化合价的表示法与离子符号的写法要严格区分。元素化合价的正负及其数目要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例如+1价的钠元素和2价的氧元素分别+1 -2写成Na和O(3)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的涵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由何种元素组成 c有些化学式还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7 d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 如果化学式左边出现化学计量数,则只表示某物质的几个分子。例如2O2表示两个氧分子, 5H2O表

7、示五个水分子。化学式的写法: a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的每一个分子里都含有两个原子,因而这些单质的化学式分别用O2、H2、N2、Cl2来表示。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以及稀有气体,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例如铁、硫、氦气分别用Fe、S、He表示。 b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一般把正价元素写在左边,负价元素写在右边,每种元素的原子数目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例如硫酸铝化学式的书写步骤如下:排元素(或根)的顺序:正价在左,负价在右,如AlSO4+3 -2标元素(或根)的化合价:Al(SO4) +3 -2定原子(或根)的个数(约简交叉):Al2(SO4)3 写出化学式:Al2(SO4)3 检查结

8、果(正、负化合价代数和应为零):(+3)*2+(-2)*3=0 (4)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a.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在什么条件下生成了什么物质。 b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a依据实验事实,先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后写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 ”连接。b配平 配平是指在各反应物、各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数字,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常用的配平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及观察法等。c要

9、注明反应条件,如在等号上方注明点燃、加热(加热可用“厶”表示),用催化剂时可写出催化剂的具体名称或化学式,有两个以上条件时一般把“厶”写在箭号下方。d要标明生成物状态,气体用“”表示,沉淀用“”表示。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都有固体,气体生成物或固体生成物就不要注“”或“”。 六、 溶液部分基本知识: (1)溶液 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a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b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如碘酒中的

10、溶剂是酒精)。以水为溶剂的溶液称为水溶液,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指的就是水溶液。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我们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溶液的特征: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所谓均一,是指溶液完全形成后,各处的组成都一样,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所谓稳定,是指在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对溶解度的理解必须抓住

11、四个要点: a、在一定温度下; b、在100g溶剂里(如果不指明溶剂,则溶剂为水); c、达到饱和状态; d、溶解某物质的质量,即溶解溶质的克数。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画出的这种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查找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b判断某物质在温度改变时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如食盐;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c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时溶解度的大

12、小。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结晶和结晶水合物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是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结晶法,也可以用来分离几种可溶固态物质的混合物。 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里,常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这样的水分子叫做结晶水。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叫做结晶水合物。例如蓝矾 (CuS045H20)。(4)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可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x10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个比值,其比值一定小于1,与温度无关,但受溶解度的制约。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5)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就是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通常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7时,溶液呈碱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