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加精)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3758112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加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加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加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加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阳市郊联体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2、题。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3、。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被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

4、因此,“知音”欣赏和“粉丝”欣赏的区别,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知音精于深度梗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

5、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粉丝欣赏突破了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海报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

6、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录、翻唱和MTV翻拍,等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摘编自周兴杰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1. 下列关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知音”就是在领会作品主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并与之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需要乃至相互依赖的关系。B. “粉丝”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他们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

7、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对文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C. “粉丝”除了欣赏原作,还会进一步消费衍生产品。在使用文化工业产品并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D. “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因此,“知音”比“粉丝”具有更高的品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1段以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背景,借他人之口引出本文讨论的中心话题。B. 文章第2.3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的来历、内涵和自身获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二者是不同文艺种类昨接受者。C. 文

8、章第5段通过对比论证,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在参与方式上的不同,得出“粉丝的参与度更高”的结论。D. 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琵琶行一文中琵琶女在听到诗人的讲述后,再一次弹奏琵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说明了经由作品,创作者能够与接受者之间产生深度的精神契合。B. 金庸的“粉丝”能去芜寸菁;淘汰那些用“全庸”之名仿作的小说并抵制金庸晚年修改的作品,是因为他们更欣赏金庸的早期作品。C. 近日,某歌手新专辑在欧美上线,因粉丝在某音乐网络平台上集中购

9、买,专辑单曲的榜单排名力压欧美知名歌手,这一事件体现了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D. “知音型粉丝”可以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答案】1. B 2. C 3. 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在“一次立法”阶段,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初步建立综合分类税制,并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税法。同时,授权国务院在新税法实施前,比照新税法相关要素,实施过渡期政策。在“两步实施”阶段,第一步是2018年10月1日至年底实施过渡期

10、政策,包括:各所得项目仍然维持现行分类征收办法,按月或按次计税;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费用减除标准提高至5000元/月,并适用新税率表;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稿酬计税方式暂不调整,次年不汇算清缴;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000元/月的投资者减除费用和新的税率表。第二步是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包括:对四项综合所得实行按年综合计税,次年申报期实行自行申报、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等等。(摘自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步骤如何展开?)材料二:“个税从上月的251元降到这个月的63元!”“这个月比上个月少缴了1200多元个税!”近日,不少

11、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减税红包。新个人所得税法将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尽早释放改革红利,基本减除费用(“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部分减税政策从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实施。此次起征点提高将使月收入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降低税负50%以上。除了一部分人大幅减税外,还有相当多一部分人不用再缴个税。据了解,仅以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这一项因素来测算,修法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比例从以前的44%降至15%。“此次个税改革増加了员工个人福利,预计将降低员工流失率。企业员工留住了,有助于稳定生产,有利于企业长足发展。”佛山优达佳汽配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个税新政落地后等于给员工

12、间接涨薪,无形中进一步带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客观上说这也是国家在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劳动价值。”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教授杨默如说。到手减税红包也激发了消费热情。业内专家认为,个税改革有利于个人财富的增长,同时带动消费。短期会让大众形成一个消费预期,长期作用将更加明显。记者与多位人士沟通时发现,他们大多都有把减税红包用来消费以提高生活品质的打算。(摘自新个税的减税红包到底有多大?,经济日报2018年10月16日)材料三:中国个税起征点变化中国个税起征点(元)材料四: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于2018年6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从财政部部长刘昆所做的解释说明来看

13、,主要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基本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从改革目标来看,个人所得税除组织财政收入之外,还应能担当起三大重任:一、发挥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缩小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二、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熨平经济波动。三、培育公民税收权利意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基石。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制度,要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14、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一、建立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识别号码;二、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三、提升税收征管能力和水平。(摘自张学诞个税改革应肩负起三大重任,中国财政)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顺利度过过渡期后,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前所未有的由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B. 材料二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的月收入大部分不足5000元这一最低个税标准。C. 1980-2018年,中国个税起征点从最早的800元升至5000元,说明了近40年来我国纳税人口逐年增多。D. 此次起征点提高将使月收入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降低一半以上的税负,其中一些人甚至

15、不用再缴个税。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次立法,两次实施”的个税改革中,过渡期政策与全面实施政策相结合,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元旦并行实施。B. 个税法修改后城镇就业人员占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比例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是因为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C.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从提请审议到政策落地,不到半年的时间,给纳税人带来了极大的减税红包。D. 本次个税改革,不仅能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而且对企业而言,既增加了员工个人福利,又降低了员工的失业率。6. 材料一、二和四的内容与个税改革相关,但其侧重点有所区别,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C 5. C 6. 材料一侧重从政府机构角度,就新税法实施的“一次立法,两步实施”的具体内容做解释。材料二侧重从社会现象角度,呈现新税法过渡期政策实施一个月来社会各方对个税下降的反应和态度,强调了个税下降在变相增加员工收入,激发消费热情等方面起到作用的作用。材料四侧重从经济学专业研究角度,结合财政部长对政策的解释,分析了个税改革应肩负的三大重任以及需要建立的相应制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陌上花开胡玲小镇依山傍水,山青树翠,碧海银沙,如一幅色彩明艳的水墨画镶嵌于天地间。肖然租住的房子在老街,临海。这里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貌,白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