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加精)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3758103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加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加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加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加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伴随着中国乡村的急剧衰落和消失,由政府推动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各地展开。同时,一些民间组织和企业也投身于乡村建设(简称乡建)中。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民间自发,其目标都在于振兴乡村,避免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衰落。在多年的乡建实践中,尽管存在着各种理论上的争议和实践上的分歧,但各方达成的共识就是乡建是在保持乡村固有的自然风貌、经济形态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将之进一步优化,使其与现代生产生活有机结合,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对于保持乡村的经济形态、传统文

2、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手工艺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为满足农民日常生活和生产需求而生产的。而村落本身就是传统手工艺人的产物,私人的民居和亭廊等公共空间就是泥瓦匠、木五、雕师、画工等手艺人协作建设而成的,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乡村手工艺品大多具有价廉物美简洁质朴的特点,加以一定的现代设计,更容易转化为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曰用品。而材料天然、加工过程对环境零污染或低污染的特点,更符合当今绿色无污染的消费趋势,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对于就近解决就业、解决乡村空心化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效应。但是由于乡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乡村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正面临着比城市更为巨大的挑战

3、。因此,在乡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实现传统手工艺与現代生活的结合,这需要设计力量、营销团队与艺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传统手工艺获得传承的外在市场动力,吸引年轻劳动力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生产。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同时,新农村建设和乡建的组织者也需要制定系统的计划,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年轻人从事传统手工艺的生产、经营和设计。营建修缮传统手工艺的相关空间,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増加对传统手工艺相关文化内涵的展示,并成为村落人文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对村落的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记录,对尚且活态传承的各类民间表演形式、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加以保护传承,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

4、为村落文化传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为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的村落传统文化获得一个稳定且持续发展的空间,使整个乡村重新成为传统手工艺的最为重要的生产和展现空间。(摘编自王燕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村手工艺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特征,而村落本身就是这样的智慧的结晶。B乡村手工艺品最初就是为满足农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而产生的,所以不会过时。C乡村手工艺都具有价廉物美简洁质朴的特点,而且材料天然,符合消费趋势。D只要有设计力量、营销团队,传统乡村手工艺就可以获得传承的外在市场动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分

5、析背景及主体,提出了乡村建设的目标,是全文的中心论点。B文章从实用性、艺术性、环保性等方面论证了传统手工艺品具有巨大市场潜力。C文章针对乡村传统手工业传承这一问题分析了其意义和困难,提出了解决重点。D文章论证了发展传统手工艺的生产、经营,对乡村建设、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乡村急剧衰落和消失,可见旧乡村已不适应这个时代。B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村具有现代生产生活的特点,避免乡村年轻劳动力流失。C修缮传统手工艺的相关空间,既可以用来从事生产又可以展示其中的文化内涵。D传统手工艺是村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今天仍然有稳定且持续发展的空

6、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纸上故乡 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酲着

7、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紛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 “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

8、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給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责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

9、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謝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湖水般涌上心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

10、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乡给了“我” 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B“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C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们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D“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5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

11、给我们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 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5分)6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2、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13、。(选自2017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附图: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

14、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三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

15、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来自光明网,有删改)7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的原因是要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归属感。8下列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