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757601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成都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成都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成都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成都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市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市委政研室区县处【容摘要】本文在充分调查了解市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国外发展现代农村物流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从市的基础和现实出发,指出了市发展农村物流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市 农村 现代物流业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农村物流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农村生活资料物流以及农产品物流等。与城市物流比较,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最近,我们对全市农村物流情况进行了调研。一、市农村

2、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市通过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等,农村“买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得到缓解。1、物流运力保障情况。2007年市货物运输总量达到30000万吨,其中铁路货物运输量达到了14700万吨,民用航空货物运输量达到了22.3万吨,公路货物运输量达到了15300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了654000万吨公里(见图1)。 图1 2005-2007年市铁路、公路货物运输量对比(单位:万吨)2、物流园区建设情况。全市物流体系规划建设的“四园区、四中心”进展顺利,其中新都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一期保税仓储已建成投入使用

3、。2010年,龙泉物流中心、航空物流园区将建成总面积超过1000亩并投入运营。其他物流中心或基地也将在2012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见图2)物流园区(中心)面积(亩)年处理量(万吨)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货物类型计算参数(亩/万吨)国际航空物流园区3500250航空公路14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35091600铁路公路集装箱2.2散货物流园区36512500公路、铁路散货1.46新津物流园区36002000铁路、公路散货1.8新都物流中心36002300公路散货1.56双流物流中心18001000公路散货1.8龙泉物流中心34002600公路散货1.3保税物流中心690600公路散货1.15图2 市物流

4、四园区、四中心建设情况3、农村物流企业发展情况。市已培育了金桥物流、中兴西南物流公司等一批初具现代物流特征的农村物流企业,并吸引了中铁物流、中邮物流等一批国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全市拥有储运企业300余家,各类仓库423个,规模以上运输企业1000余个。4、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情况。全市已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放心店2200余个(其中验收合格1600个)。龙泉聚和“废弃物及污水处理中心”、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冷链系统”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被商务部列为全国“双百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在中心城区之外建成了6个再生资源市场和60个农村社区回收网点。灾后商贸服务设施建设项目47个。(二)主要问题从总体来

5、看,市农村物流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建设“商贸物流中心”虽已成为共识,但实际工作中存在重视城市物流而轻视农村物流的现象。部分物流企业认为,把兼有交易和流通的企业(市场)定性为商贸企业,认定其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增加了企业负担,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2、缺乏统筹规划与管理。一是规划缺乏统筹。商务、农业、交通等部门先后制定了物流相关规划。但基层反映,三者之间统筹衔接不够,一些地方甚至不知道有商贸物流规划,造成规划上的“盲区”或重复。同时,规划执行不够严格,个别规划中没有的市场却在大旗鼓建设。二是缺乏有力管理。市上虽然在市交委设立了

6、物流办管理全市物流业,但人手严重不够,主要精力以城市物流为主,无力顾及农村物流业发展。3、经营主体较弱、功能单一。目前,市从事农村物流的经营企业多数规模较小、实力弱、组织化程度较低。据蒲江、青白江等地反映,从事农村物流的80%以上是个体户,由于没有统一的经营场所,造成管理困难。此外,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市从事农村物流业的企业大多功能单一,仅以提供货物普通运送服务为主。4、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农村道路交通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全市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但道路狭窄,通行能力较差,通达深度不够。蒲江、双流等地农产品基地和一些经营大户反映,由于村道过窄,大型卡车无法进入基地,农产品不能及

7、时外运。二是缺乏全市统一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企业无法通过网络及时获取物流信息,网上交易等先进物流方式不能广泛运用。三是冷藏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双流县率先提出建设冷链物流,但也仅有冷藏车16辆、冷藏库1.4万立方米,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物流需要。5、农产品物流不畅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物流不畅影响市农民特别是三圈层农民增收。如蒲江县柑橘等水果80%以上依靠小商小贩外运,压级压价的现象时有发生。州市的菜农也反映菜贩子时常压价收购,自己忙活几个月还不如菜贩子收购一天赚的多。同时农产品基地建设没有综合考虑运输、市场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销售。6、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尚需加强。虽然市在加强农产品

8、质量安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工作量大面宽,监管力量难以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隐患。2007年都江堰市运到市场的猕猴桃被检不合格,就地销毁数以吨计。2008年蒲江县受“大实蝇”事件影响,导致数万公斤柑橘滞销,最低价格不到常年的1/4。州等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反映,由于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的准入制度尚不健全,农产品基本上是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其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7、专业人才比较缺乏。目前市从事农村物流业务的各类经营人才中,以“半路出家”者居多,真正具有物流专业背景的极少。业人士估算,市发展农村物流最少需要各类专业人才3000人以上。目前,在全市所有高校里,只有极少数设有物流专业,农村物流专业

9、几乎没有,人才需求缺口比较大。8、相关配套服务比较滞后。双流昆山一农村物流企业主反映,他的企业就在昆山农业园区旁边,带动周边几十个农民就业,促进农民亩均增收100元以上,但企业用电却按工业用电标准收取,成本增加20%以上。此外,一些地方对邮政参与农村物流重视不够,对国家六部委的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了解不够,邮政参与农村物流发展遇到的办证、设点等具体问题也未得到妥善解决。二、国外发展农村物流业的主要做法(一)发达国家发展农村物流业的经验1、形成一元化的管理体制。日本、美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都将农副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上市交易、安全监管、零售消费等的生产流通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归口于农

10、业行政管理部门。2、政府对物流业大力支持。重点从规划、资金、发展环境等方面支持物流业发展。美国为执行陆路多式联运法,在6年时间,投入1510亿美元,以改善公路和大宗货物的运输系统。此外许多发达国家还通过抓物流教育和新技术推广、设立物流政府奖等多种激励措施支持物流业发展。3、物流企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欧美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和园区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以系统技术为核心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美、日两国的物流企业都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二)国值得借鉴的四种农村物流模式1、以农工商集团为代表的农业集成商模式。农工商集团是一个农业龙头企业,该集团拥有光明乳业、农工商超市、都市农商

11、社、鲜花港、海丰米业等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涵盖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主要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借助品牌魅力扩大生产基地;二是利用平台优势吸纳资源;三是拓展合作伙伴做大经济增量。2、以市大厨房农副产品物流港为代表的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大厨房农副产品物流港是政府发展西区的重点工程,包括厨具、酒类、调味品、农副产品、平价中心五大专业市场,是一个集厨房商业文化及相关产业综合运营的品牌,“大厨房”具备了展示交易、国外贸易、电子商务、品牌宣传、文化传播等多重复合功能,将致力于打造规模空前、全国领先的“食文化”商业基地。3、以果超市为代表的双向流通模式。果超市近年来开始进行大规模的

12、“上山下乡”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双流通”农产品物流模式,并成为全国供销系统的一个典型。主要做法:一是成功运作基层供销社改制,建成农村营销网络;二是突破传统经营理念,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订单农业的形式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种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4、以省为代表的农村邮政物流模式。省充分发挥邮政网络系统的作用,积极探索邮政参与农资配送,探索出“省市县乡村”五级网络建设模式、“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经营模式和“六统一”监督监管模式,建成了规模最大、运转高效的农资配送体系,成为全国发展农村物流的先进典型。三、市加快发展现代农村物流的意义和良好基础农村物流业由于其扎根

13、农村、提升农业、服务农民的特点以及在产业体系中的承上启下、整合区域、连接城乡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具有特殊的意义。加快农村物流发展不仅是应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战略选择,更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要。目前,物流成本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不仅高于(市200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927.40亿元,占全市GDP的16.27%)等发达地区的水平,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等原本落后于的副省级城市物流业规模均已全面超过。物流业发展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

14、农村物流业发展。加快市农村物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1、区位优势明显。是中西部地区唯一总人口超过1000万的副省级城市,是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在西部9个省级行政区划中,有7个与相邻,是西部地理位置中心,市场辐射围可达130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也将超过2亿人。因此,物流业完全能够立足本地、服务全省、辐射西部、影响全国。2、交通、通信条件优越。在交通方面,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货运输枢纽;双流机场是我国规划建设的全国六大航空枢纽机场之一;市域拥有国家、省级公路近20条,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在通信方面,是国第六大通讯中心,、互联网、有线电视普及率和宽带接入、出口带

15、宽以及光缆通达方向等,在西部地区均处于较高水平。3、关联产业支撑力强。作为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商贸业,在市有较好的发展基础。2007年,市批发零售业增加值达到了280.22亿元,销售总额1790.72亿元。同时,市市场体系较为完善。2007年,全市已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810个,其中对农村物流带动力较强的农副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分别达到373个和2个。此外,还有145家综合市场、16家工业消费品市场、22家工业生产资料市场主要服务于农村。4、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专家分析,省农业物流需求量在2010年将达到5694万吨,2015年达到8862万吨,2020年达到13469万吨。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农村消费市场逐步开发,将会给农村物流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5、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在全国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其中有“以、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在全国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其中“东部沿海和西南地区物流通道、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西南地区出海物流通道”都涉及。在全国设立的21个物流节点城市也在其中。三、市农村物流业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基本原则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