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银鹰八年级历史下册 5课 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756591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八年级历史下册 5课 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八年级历史下册 5课 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八年级历史下册 5课 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八年级历史下册 5课 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八年级历史下册 5课 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八年级历史下册 5课 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密市银鹰八年级历史下册 5课 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八年级历史学案:5课 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 华东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1956年到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2.分析归纳以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事迹来说明本课主题的代表意义。3.了解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事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二教学要点重点介绍19561966年间我国在工农业建设和科技进步方面的成就以及我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难点如何由人及史,以点带面,反映19561966年间我国人民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奋斗业绩。三.导入新课在战争时期,涌现出许多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流血甚至牺牲的革命英雄,如宁死不屈的方志敏,泰然赴死的赵一曼

2、,奋斗到底的杨靖宇,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在和平时代,中国大地上涌现出成千上万为共和国建设而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模范人物,他们在石油战线以及科研战线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我们这一节课就要学习一些关于他们的事迹.三. 自主学习1. 谁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2. 谁身上体现出来“铁人精神”?“铁人”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3.我国自行研制两弹成功的时间,对中国和国际社会有何影响?在研制两弹过程中,邓稼先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4.你认为焦裕禄在哪些方面堪称“榜样”?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有哪些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献身?四.合作探究:1、1960年,东北石油会战的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2.我国自行研制两弹成

3、功,对中国和国际社会有何影响?3.焦裕禄一身正气,为党为民,勇于律己,鞠躬尽瘁,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那么,你认为焦裕禄在哪些方面堪称榜样?(1) (2) (3) 五.课堂展示:1.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哪些成就? 2. 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演讲,可包括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品质和个人对三位人物的认识等。 六. 质疑激辩1.学习了三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后,你打算如何向他们学习?2.请同学们将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将本课中仍然不会或不理解的问题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七.学生小结本课三位先进人物,有干部,有工人,也有科学家。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4、和人民幸福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都不愧为“共和国的脊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八.达标测试题1.本课中讲到的十年建设中,被誉为“共和国脊梁”的人是 2.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在 年10月,3.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 年6月。4.文化大革命”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并取得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的十年是指: 年到 年。5.连线:把下列人物与相关事件连在一起: 大庆油田 治理盐碱地 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石油基本自给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九.课外延伸1.组织全班同学分成组收集有关王进喜、邓稼先、焦

5、裕禄的个人先进事迹,以及 19561966年间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各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制成展板,手抄小报等。 2.就最敬佩的一位英雄人物或最欣赏的一种优秀品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感想。 十.阅读材料1. 石油的形成:一般认为,石油是这样形成的: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水底形成几百至几千米的沉积物,沉积物被埋入地下,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地底深处的压力、高温、细菌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地球化学演化而形成石油。石油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关系石油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在衣的方面,由于石化工业以低成本、高效率生产大量合成纤维,才有今天各种价廉物美的衣着。一座合成纤维

6、厂占地约一个足球场大,即可年产纤维万吨,如种棉花则需土地平方公里,如是羊毛,则需牧地,平方公里。而且,化纤比棉织品耐磨、弹性好。 在食的方面,以稻米生产为例,由于化学肥料及农业化学品的施用增加了稻米产量。以家畜饲养为例,由于饲料中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使家畜生长加快。此外,由于塑胶制品广泛运用于食品包装中,大幅改善了食品卫生。在住的方面,建筑业为仅次于包装业的塑胶用户,各式配管、壁面、墙板、油漆以及家具等都少不了石化产品。 在行的方面,就轮胎使用的橡胶而言,若以百分之百的天然橡胶来制造轮胎,则占用的土地将难以想象。因为每年生产吨天然橡胶的土地,足足可以生产供应人口的米、小麦等粮食。井喷,就是埋藏在

7、地层深处的水、原油和天然气,突然带着泥沙,在地层的高压下喷发出来。如不赶快压住,不仅井毁人亡,连那高大的井架也要被吞没到地层里去。2. 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而在于你奉献了多少。什么时候精神都不能趴下。咬牙挺过来,人生和科研都会出现新天地。谁说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这么复杂的大油田!我们就是要跨过洋人头,敢为天下先! 王启民王启民简介 王启民,男,汉族,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年出生,年入党。他先后主持参与了大庆油田实现稳产高产的八项重大开发试验项目,参加并组织了多项科研攻关课题和大庆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

8、等工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年月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党组授予“新时期铁人”荣誉称号。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70年代,他主持进行的“分层开采、接替稳产”开发试验,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至15。90年代,他组织实施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结构调整技术,创立了油田高含水后期“控液稳产”的新模式。王启民的辛勤工作,为大庆油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表外储层”开发研究成果,就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按2亿吨的可采储量计算,价值2000多亿元。3. 美苏两霸在国

9、际上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非常仇视,美国不仅对新中国在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孤立,还从军事上威胁中国的安全。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美国的原子弹甚至已运到了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航空母舰上。1959年6月,中苏关系彻底破裂,苏联撤走在华专家,停止提供原子弹研制中某些关键设备、原料和技术资料。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打破国际上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制造原子弹。4.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

10、勋奖章”。 “两弹一星”“两弹”是核弹、氢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为了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研制“两弹一星”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

11、、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23位科技专家,是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业者的光辉榜样。让所有中国人记住他们!5.今日兰考一瞥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从开封驱车前往兰考,一进入县境,只见泡桐成行,麦苗泛青,一片生机勃勃。在这平方公里土地上,再也见不到白茫茫的盐碱和高大的沙丘。 焦裕禄初到兰考是年以前。据县委同志介绍,年全县生产的粮食只有万吨,棉花吨;工业产值更是微乎其微。焦裕禄面对这样一个穷县,呕心沥血设计出一

12、幅治理兰考盐碱、风沙的蓝图。年过去了,兰考人民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艰苦奋斗,绘出了新的蓝图。土地经过引黄灌淤,彻底消灭了盐碱;过去数米甚至数十米高的沙丘基本铲平,实现了农桐间作和农田林网化。当年焦裕禄亲手栽的一棵泡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党的好干部,把这株泡桐取名为“焦桐”。 在兰考采访,当地政府提供了这样一个基本数字: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年达到亿元,较年增长了倍;粮食总产达到了万吨,比年增长倍,其它如棉花、油料等增长的幅度也都很大。农民的人均收入,年只有余元,如今已增加到余元。通过农林间作,不仅治理了风沙,保护了农田,而且使林木积蓄量逐年增加,年采伐量已达到万立方米。桐木不仅有

13、多种用途,而且还可以出口。兰考不仅广植泡桐,而且也培植了大量的果树,去年仅苹果就产了吨,葡萄收获吨,这是历史上的兰考人民不敢想象的。 过去多少年的风沙灾害,使兰考人把树视为生命。有一位“槐花老人”,叫王心林,今年岁,在年代最困难的岁月,他以槐花代粮充饥,因此,人们称他为“槐花老人”。焦裕禄到兰考后,给予他很大的帮助和鼓励。目前他所在的这个地方,已成为一个小型林场,大小树木余株。他如今虽年过七旬,仍日夜守护着这片林场。 兰考由于自然条件差,给当地人民曾带来许多困难。过去能住上草房,吃上红薯就已经不容易了。因为穷,逃荒要饭,姑娘外嫁,光棍成群。如今呢?一切变了!用当地人风趣的语言来说:红薯变白馍,光棍娶媳妇,姑娘不外嫁,草屋变瓦屋。其实,兰考的变化又何止这些方面!人民日报199103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