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都基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754582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庆都基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庆都基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庆都基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庆都基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庆都基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庆都基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都基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庆都广场项目B区基坑施工专项方案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庆都广场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部年 月 日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31.1、工程主体概况31.2、设计概况31.3、基坑工程概况31.4 环境概况41.5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61.6、编制容81.7、编制依据8第二章 施工部署92.1、现场组织机构92.2、施工管理岗位职责表112.3、劳动力使用计划112.4、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112.5、施工用水、用电计划122.6、施工进度计划122.6.1、计划工期122.6.2、施工安排132.6.3、工期进度保证措施13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案133.1、施工

2、准备133.2、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143.3三轴深搅止水帷幕施工方案193.4降水施工方案223.5土方挖运施工方案273.6边坡支护施工方案3637基坑监测方案37第四章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34.1、制度措施434.2、技术措施44第五章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515.1、安全生产措施515.2、保证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525.3、现场文明管理535.4、季节性施工措施54第六章 应急预案54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542、施工报告原则553、紧急通讯联络554、事故报告程序555、应急救援56第一章 工程概况1.1、工程主体概况1.1.1、项目名称:庆都广场项目B标段1.1.2、项目地址:市金湖县健

3、康路与人民路交叉口东南角1.1.3、建设单位:金湖荷之都1.1.4、设计单位: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1.1.5、勘测单位:东大勘测设计1.1.6、支护、降水设计单位:南大岩土工程技术1.1.7、施工单位: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1.2、设计概况序号项目容1地基及基础采用700mm钻孔灌注桩基础。2主体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其中2#楼为装配式结构)4设防烈度7度5结构安全等级3级6使用年限50年7场地类别场地类别为Ic类本项目支护工程主要采用悬臂灌柱桩支护,局部场地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放坡喷浆支护相结合的形式,降排水工程主要采用在基坑外围650三轴止深搅桩止水帷幕止水、基坑深井降水及设排水沟相配合的

4、排水方式,土方工程为用挖土机人工配合清土的形式,土方为全部外运。1.3、基坑工程概况(1)本项目基坑开挖面积约12436m2,支护周长约537m。(2)本工程采用相对标高,自然地面整平后相对标高约-1.00m(下文中除特别注明外,均为设计相对标高),基坑开挖面标高为-8.90m、-7.60m、-4.77m、-5.00m,基坑具体挖深见表1。表1 基坑开挖深度表区段地面标高(m)坑底标高(m)开挖深度(m)ABCD-1.00-8.907.9DEF-1.00-7.406.4FA-1.00-8.907.96#7#-1.00-5.004.0注:表中所用标高皆为相对标高。1.4 环境概况拟建工程位于市金

5、湖县健康路与人民路交叉口东南角。(1)北侧红线:该侧地下室与用地红线距离约为10.00m。道路:该侧长乐路,道路暂未开始建设,为该项目主要施工道路。(2)西侧红线:该侧地下室与用地红线距离约为17.00m。道路:该侧人民路,道路已经通车,道路下分布市政管线。西侧红线外道路(3)南侧红线:该侧地下室与用地红线距离较远,为该项目南侧地库用地,暂为空地。道路:该侧路,道路已经通车。建筑物:道路另一侧为6层建筑物,基础形式不详,距离支护约28m。南侧红线外道路(4)东侧红线:该侧地下室与用地红线距离约为5.00m。建筑物:该侧临近已建建筑物,基础形式不详,建筑物距离支护22m。东侧道路及建筑物1.5工

6、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根据东大勘测设计提供的【岩土勘察报告】(编号:2017-053)本工程地勘报告显示主要有以下地质情况:1、气候、地形、地貌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据当地气象资料,平均气温14.0,78月份最高气温达37.6,月均气温26.8,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4。年蒸发量为1404.1mm,58月份蒸发量最大,占年蒸发量的49.1%。年降雨量930.8mm,68月份降雨量最高,占年雨量的51.3%,35月份多干旱,降雨量少,气候具有明显的春旱、夏涝特点。该建设场区原存在有部分民房,现因该工程建设需要,在本次勘探期间已基本拆除,仅地面尚存有少量尚未清除的砖渣及碎石。

7、经观测,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地面标高最大值10.34m,最小值9.10m,地表相对高差1.24m。场地所处地貌类型为黄淮冲积平原。2、地层分布勘探控制深度60.0米。对揭露的土体,据其成因时代、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差异,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如9层:1层杂填土:表层局部为杂填土,以建筑垃圾杂粉土、粉质粘土为主。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10-3.20m,平均2.57m;层底标高:6.27-7.87m,平均7.07m;层底埋深:2.10-3.20m,平均2.57m。2-1层黏土:灰褐色,褐黄色,软塑,局部夹砂薄层含水量较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6.30-8.90m,平均7.67m;层底高:-1.40-0.

8、44m,平均-0.60m;层底埋深:8.90-11.00m,平均10.24m。3-1层黏土:黄褐色,可塑。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2.40-15.20m,平均:13.64m;层底标高:-15.04-13.16m,平均-14.23m;层底埋深:23.00-24.50m,平均23.87m。3-2层黏土:灰褐色,软塑。场区普遍分布,厚度:7.70-11.20m,平均:9.70m;层底标高:-25.28-22.40m,平均:-23.93m;层底埋深:32.10-34.60m,平均33.59m。3-3层黏土:灰褐色,褐黄色,软塑。场区普遍分布,厚度:5.60-8.50m,平均6.90m;层底标高:-31.

9、40-29.86m,平均-30.80m;层底埋深:40.10-40.70m,平均40.37m。3-4层含砂黏土:灰褐色,褐黄色,软塑,含少量粉细砂。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80-6.00m,平均4.58m;层底标高:-36.82-34.16m,平均:-35.38m;层底埋深:44.10-46.50m,平均:44.95m。3-5层黏土:灰褐色,褐黄色,软塑,无摇震反应。场区普遍分布度:4.40-6.60m,平均5.95m;层底标高:-41.94-40.36m,平均-41.33m;层深:50.40-51.30m,平均50.90m。3-6层含黏土砂:灰色,局部为暗黄色,饱和,中密状。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0、:4.30-5.30m,平均4.76m;层底标高:-46.56-45.46m,平均-46.09m;层底埋深:55.20-56.00m,平均55.66m。3-7层黏土:乳黄色、黄褐色,硬塑,受铁锰质浸染,含钙质结核。该层未钻透。3、地下水和地基土及其腐蚀性a、地表水拟建场地地表水主要为雨后地表径流,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b、地下水类型根据勘察揭示的土层结构特征分析,场地上部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主要由1层杂填土和2-1层黏土中的孔隙水构成含水层组。c、土层赋水性及透水性场地1层杂填土、3-6层含黏土砂,赋水性及透水性较好。2-1、3-1、3-2、3-3、3-4、3-5、3-7层黏土赋水性及透水较

11、弱。注:根据现场测量局部存在的2-1层黏土中砂薄层的含水量较大,为层压水,层压水位为8.5M(高程均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适当的降水措施。d、地下水水位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泾流、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性变化明显。勘探期间初见水位为8.6M,稳定地下水位为8.8米,水位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本场地历史最高水位为9.2M,近35年最高水位约为9.0米,最低水位约为7.0米,丰枯期水位变化幅度约2.0米(高程均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E、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Ic类,附近无污染源。本次勘察共取水、土分析试样各2组。根据水质分析资料成果显示,

12、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下具弱腐蚀性;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1.6、编制容庆都广场项目(B区)基坑支护悬臂灌注桩、三轴深搅止水帷幕、降排水及土方工程、边坡支护及监测施工方案。1.7、编制依据1、本公司ISO9002质量体系文件2、基坑支护及降水设计文件3、施工招标文件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5、施工现场实际情况6、相关技术规、质量标准(1)、GB50007-2011建筑基础设计规(2)、GB50202-200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3)、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

13、规(4)、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5)、JGJ4-80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6)、JGJ94-2014建筑桩基技术规(7)、JGJ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8)、DB32省地方标准(9)、GB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0)、JGJ/T93-95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11)、JGJ106-97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12)、JGJ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13)、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14)、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15)、GB50086-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

14、程技计规(16)、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计规第二章 施工部署我公司将针对该工程的特点和工程实际情况,施工中精心组织、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合理配备施工机械,充分利用现场空间,安排好各分项工程施工的作业面和相互交叉衔接的时间,控制好各环节、各工序、各分项工程的配合,优质高速、安全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1)、 质量目标:确保整个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合格率100%;达到省级优质工程,创“扬子杯”奖。(2)、 工期目标:施工工期为210天。(3)、 安全生产目标:确保安全生产,坚决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事故控制在1.5以。(4)、 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执行省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验收标准和认定程序。(5)、 环境保护:有效保护和改善周边环境,减少噪音、粉尘、烟雾等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有效地过滤和处理好生活、生产废污水的排放。以及光污染对周边的影响。2.1、现场组织机构实行项目施工,执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为工程施工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有关工程的人、财、物的调配,协调与参建方的关系,确保工程全面正常施工。设立生产安全、技术质量、物资和经营各职能部门协调施工。项目经理(组长):徐旭龙项目总工程师(副组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