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培训体系)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管理培训学习资料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753698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9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培训体系)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管理培训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0(培训体系)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管理培训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0(培训体系)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管理培训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0(培训体系)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管理培训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0(培训体系)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管理培训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培训体系)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管理培训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培训体系)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管理培训学习资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首期赴新加坡经济行政管理培训班学习资料一、学习考察概况6月10日至18日,在园区管委会刘津元副主任带领下,园区工委、管委会有关部门的25名干部同志参加了首批赴新加坡经济行政管理培训班。这次培训学习,是园区工委、管委会开展实施优质服务年主题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激昂两委机关干部服务意识、创新理念、创业思路的一次重要举措。学习考察期间,学员们深切体会到了新加坡政府的忧患意识、公仆意识、法治意识以及“创新+执行力”的施政理念,亲眼目睹了新加坡经济行政管理的成功典范,心灵受到震撼,视野得到拓宽。在新加坡中新培训机构的精心安排下,全体学员在系统地学习了新加坡国情概况及经济行政管理成

2、功经验、新加坡公务员制度与公共服务体系、新加坡法制廉政建设、电子政务规划与实施等培训课程(共15学时)之外,还先后参观走访了新加坡城市规划展览馆、新加坡贪污调查局、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武吉知马集选区民众联络所、裕廊工业园、纬壹科技城等政府企业组织部门,与有关人士进行了热烈友好的交流座谈。在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国家外专局驻新加坡总代表杨国庆司长对培训班取得的学习收获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代表转达了我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一秘王建族先生对培训班全体学员的慰问以及对培训班顺利圆满结束的祝贺。结业式上,杨国庆司长为全体学员颁发了培训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此外,为了探讨与新加坡有关方面在公务员培训、经贸科技方面的合

3、作机遇,刘津元副主任亲自带队拜访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腾飞私人有限公司,向有关人士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尤其是滨海高新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情况,欢迎双方加强交流沟通,寻求更广阔的合作领域。腾飞公司为新加坡最具规模的工业地产开发商裕廊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是亚洲首个为工业园发展商推出全面管理系统的商务空间方案提供商,业务包括:开发、管理和营销信息技术园、工业园(制造,物流和分销中心)、产业园、科学园、高科技设施以及都市商业楼宇(都市写字楼、商场等)。腾飞旗下现管理超过29亿美元的资产和约1300家客户,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内领跑企业及研发机构等。腾飞的业务遍布新加坡、印度、中国、

4、日本、韩国及菲律宾等国家。新加坡科学园以及中国苏州工业园区是该企业在亚洲的旗舰项目。腾飞在中国的发展始于1995年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开发“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是当时新加坡和中国两国政府间的最大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让腾飞在业界声名大振,也让其开发工业园区的定位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在国内业界鲜为人知的是,科技园的开发才是腾飞的强项和主力品牌。新加坡科学园和印度班加罗尔国际科技园的开发,使腾飞成为了亚洲最佳的科技园品牌。但是,在开发苏州工业园区之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腾飞在中国商务地产的投资几乎停滞。直到2004年上半年以8亿元人民币收购腾飞大厦(曾是上海徐家汇地区的一栋烂尾楼,整修后以腾飞

5、大厦为名推向市场),既是腾飞进入中国10年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腾飞在中国第一次进军商业地产。由此拉开了在中国投资开发科技园的序幕,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一发不可收拾。2004年6月份投资开发35公顷的大连腾飞软件园;2005年2月投资开发西安腾飞创意中心;今年9月初又再度拿下南京52,000平方米的软件园开发。迄今为止腾飞集团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在中国投资开发了三个科技空间项目。目前腾飞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达到了3亿美元,区域上覆盖到了沈阳、北京、天津、西安、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十个城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会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涌入的外资需要有优质的商务地产服务做支持。因此,腾飞

6、在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不会以地域扩张为重点,而是做好现已进入的十个城市的投资维护。以新加坡、中国、印度和韩国为主要市场,在全亚洲区域不断丰富商务地产项目资源和种类。在亚洲范围内的不同国家、地区和城市为客户提供门类齐全的商务空间选择和连贯持续的地产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科技园区领域。腾飞在华主要业务高科技园项目:大连腾飞IT产业园、西安腾飞创造中心、南京腾飞创造中心、北京威新国际大厦、新加坡-杭州科技园、深圳威新软件科技园、苏州腾飞工业园、吴江腾飞工业园、沈阳新加坡工业园、大连金腾船舶配套工业园、上海腾飞科技大厦、上海海洋大厦等。 二、新加坡经济发展概况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的南端,是一个赤道国家,

7、北与马来西亚一水相隔,东、西两面分别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相毗邻,由1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为697.1平方公里,人口448万人。这个被称为地球上的小红点的热带岛国,1959年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又脱离马来西亚,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四十多年来,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治理下,克服没有自然资源、国内市场需求小等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迈入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2005年,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13.42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体中排第39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998美元,在世界经济体中

8、排第22位。从总体上看,新加坡的经济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1、从增长速度看,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已进入成熟成长阶段。回顾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看出,1965-1986年,新加坡经济处于“自然成长期”,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其中1960-1984年间的GDP年均增速为9%,成为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1987-1997年,新加坡经济进入“稳定成长期”;受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新加坡经济自1997年开始转入“成长波动期”,GDP的增速或高或低,1997年为8.5%、1998年为-0.1%、1999年为6.9%、2000年为10.3%、2001年为-2%、2002年为2.2%、2003年为1.1%、20

9、04年为5.2%、2005年为6.4%,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增长。2、从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看,新加坡的经济结构是三次产业极不平衡。新加坡受自然禀赋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弥补先天不足,通过设立开发区,吸引外国投资者,大规模地推进工业化运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据测算,在2005年的新加坡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占0.1%,第二产业占32%,第三产业占67.9%。3、从经济成分看,新加坡的经济主要由政府企业和跨国公司“两条腿”支撑。新加坡虽然在建国之初就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其政府基于自然垄断、市场失灵、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升级、国家宏观调控、社会

10、稳定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考虑,采取全额投资、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和直接经营、派政府官员管理等形式,积极建立和大力发展政府企业。如新加坡电信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发展银行、新加坡住屋发展局等。据了解,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的GDP有45%是由政府所有的企业所生产的。新加坡政府的最新统计显示,公共部门(包括财政部子公司、政联公司、政府机构和部门)提供的GDP占新加坡全国GDP总量的22%。与此同时,新加坡也充分利用自己处于印度洋与太平洋交会处的优势,成立经济发展局,专司招商引资职能,在海外设立招商引资工作站,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的大公司、大财团到新加坡投资,成立公司进行生产经营、设置研

11、发中心进行产品创新。据了解,目前,有来自欧、美、日等地的7000多家跨国企业和科技伙伴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其中60%的投资者在新加坡设立其区域总部。从新加坡政府的最新统计表明,在新加坡的GDP中,有42%是由跨国公司创造的。4、从行业看,新加坡的经济主要集中在金融及工商服务、制造业、商业、交通通讯四大行业。新加坡根据“小国寡民”的实际,对经济活动没有追求“小而全”,而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发展金融业、制造业、商业、运输通讯业、旅游业等。据统计,新加坡的金融及工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1960年的14.4%上升到2005年的23.4%;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0年的11.7%上升到2005年的

12、26.8%;2005年金融及工商服务、制造业、商业、交通通讯四大行业占GDP的比重达到78.8%。5、从对外开放的程度看,新加坡的经济是外向型经济。新加坡由于在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结构需要不断发展演进的情况下,选择结构优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从投资角度看,外国投资比重大。以制造业为例,外国投资者对制造业投资占当年新加坡制造业投资总额的比重,1985年为79.3%,1990年为89.2%,2000年为7 .7%,2005年为75.0%。从对外贸易看,外贸依存度非常高。2005年新加坡对外贸易创下4300亿美元新水平,增长13.8%,其中出口2298亿美

13、元,进口20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及13.6%;外贸依存度为370.05%。6、新加坡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十分紧密。目前中新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新加坡是中国仅次于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之后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新加坡第五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而在东盟地区的十国中,新加坡则是中国第一大贸易对手国。同时,新加坡是对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日本、美国和韩国,为中国第四大投资来源国。新加坡企业对中国投资的特点是:政府控股企业对中国投资活跃,如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无锡工业园区和大连港集装箱码头等都是新加坡企业投资的重点地区;对中国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从早期的房地产开发、餐饮、饭店到

14、近年来的基础设施、医药卫生、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制造、电力、海运以及金融等行业;对中国投资的80%以上集中在江苏、上海、广东、山东以及浙江等中国东南部沿 海地区;投资规模趋于大型化,2002年平均每个项目金额不到300万美元,2005年增加到428.5万美元,表明新加坡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增加。此外,新加坡已经连续几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劳务市场和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场。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公司在新加坡共签订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109.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4.2亿美元。承包工程主要是房屋建筑、地铁工程、海港工程、道路和机场建设等。劳务合作主要在建筑、电子加工和制造业等领域。三、新

15、加坡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在强手如林、日益激烈竞争的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在较短的时期内创造世界经济的奇迹,其主要是因为:1、政府主导新加坡能从一无所有的小岛发展成为今天亚洲经济的一条“小龙”,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1)保持政治社会稳定。一是通过对选举程序的规划和设计,对传媒的软控制,对法院、城市建设与生活保障基金的控制权,大选前向选民分发部分财政盈余等措施,确保一直由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二是通过建立中央公积金,成立组屋局负责兴建居民住宅,设立工会负责协调劳资政三方关系,对医疗、教育和住房进行大量津贴等,确保社会稳定。据了解,全新加坡有84%的人居住在政府兴建的、受津贴的公共住屋内。三是通过组建人民协会、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俱乐部(联络所)和居民委员会,健全基层网络组织,沟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意念,力促社会和谐。(2)适时经济调整。一是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制定、调整经济政策和策略。在1980年以前,采取“追随排头雁”策略,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大力发展以纺织、服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采取“选赢家”策略,实行出口导向政策,着力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发展造(修)船、炼油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设计、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