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培训体系)定向行走训练技能培训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753608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培训体系)定向行走训练技能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培训体系)定向行走训练技能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培训体系)定向行走训练技能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培训体系)定向行走训练技能培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培训体系)定向行走训练技能培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培训体系)定向行走训练技能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培训体系)定向行走训练技能培训讲义(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十一五”盲人定向行走技能培训讲义二七年九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技能培训讲义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050.1四级0.10.3注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

2、。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视野半径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1.定向:是指个体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2.行走:是个体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因为定向的目的除了环境学习和空间认知之外,其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

3、,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4.定向行走目的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决定个体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与环境、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其中生物因素是个体一切心理过程的基础,心理的发生依赖于个体身体结构的充分成熟,心理的发展以身体机能包括感觉、动作等的完善为前提。视力残疾客观上并不能阻止个体对行走需要的发生发展,相反他们更需要行走以协助他们感知世界。视力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有“探究反射”,但他们除了嗅觉之外仅

4、剩听觉这一“距离感知觉”了,当他们听到声响时个体内部有探究“是什么”的需要,由于看不到,因而很希望通过触觉来感知,如果物体在触觉范围以外的话,个体必须挪动自己的身体以靠近物体,这就使个体产生了行走的需要。人不是孤立的人,而是处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下具体的人,个体的社会化不仅是个体内部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个体只有通过和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反复接触,才有可能学会、理解社会所认可的知识、行为、价值观、信仰、习惯。“教育是从人类的社会化需要出发,通过经验的传递,形成一定社会成员的人际系统”,教育是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其目的就是要造就一定的社会成员,把人类由生物的个体变为社会的成员,也就是使个体获

5、得参与社会生活的品德和能力,并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职能。很难想象一个失去了独立生活最基本能力之一行走的个体,怎么能与社会其他个体或群体反复接触?“裹足不前”、“足不出户”的个体还谈得上什么全面发展、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因为行走的基础是定向,影响视力残疾人顺利行走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定向,所以定向行走是视力残疾人的最基本的特殊需要之一。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1.心理方面:促进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个体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2.身体方面:促进个体身体各方面机能

6、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3.社会化方面:为个体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体的社会学习,丰富个体的社会阅历,提高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个体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体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5.此外,定向行走对视力残疾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意义重大:只有自己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奉献于社会。四、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可行性如前文所述,行走的前提是定向,个体要行走首先必须先学会定向,行走才能有安全和保障,否则个体就会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因此,视力残疾人定向行走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其能否通过其他感知途径获得定向

7、信息、培养个体的定向能力!如果定向问题解决了,行走也就有目标了。1.有研究表明,个体可以通过听觉学习定向:通过对到达两耳声音强度的差别以及声音到达两耳时间上的差别进行声源的定向和定位,大脑可以将声音与具体事物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个体即可通过听觉进行定向。根据多谱勒效应(Doppler Effect)的原理,当某一物体发出同样的声响时,距离近则响,反之则小;所以个体可以通过声音的大小来判断远近;根据声音到达双耳的时间差(相位差),可以判断声音的方向;通过转动身体或头部,如所谓的“侧耳细听”,可以使双耳的距离差和时间差不断变化,以便更加精确地判断声音的方向和位置。受意识能动作用的支配,个体通常将所

8、听到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建立神经联系,通过记住不同事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声音、注意各种声音的回声等信息能协助个体准确进行定向。由于经常锻炼和使用听觉,也就逐步提高了个体听觉的灵敏度,增强了听觉定向的能力。2.个体还可以通过触摸觉进行定向通过触摸觉,个体可以获得物体的温度、硬度、大小、质地、形状、重量、弹性、光滑度、轮廓等物理属性的定向信息,判断物体是什么,再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进行定向。有时个体如果被什么物体碰了一下,个体可以通过分析被碰的部位、作用力的强弱、作用面积的大小、物体的硬度、利锐等因素获得定向信息进行定向。个体有时还会利用冷温觉及其派生的冷辐射和热辐射

9、,通过面部和头皮温度的变化来获得定向信息进行定向。3.此外,客观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不一定非由视觉来感知的定向信息个体还可以通过嗅觉、平衡觉、运动觉等获得的信息进行定向;视力残疾者可以依靠听觉、触觉、嗅觉、平衡觉、运动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路标、线索、室内外编码系统、度量、罗盘、心理地图等定向信息;在人与人互动的社会化过程中,明眼人的帮助与指导是视力残疾人定向的又一条重要捷径;视力残疾者还可以借助别人的帮助与指导来迅速准确地定向。现代科学技术也为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各种电子助行器、导盲犬等都有助于视残者学习定向。五、盲人的空间感知1.视觉与空间感知对明眼人来讲,视觉是获得外界信息的

10、重要途径,视觉可以感知环境中物体的色彩、明暗、大小、宽窄、高低、远近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等,也可以通过双眼的视觉差别判断个体在环境中的位置、自身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再辅以听觉感知声音,皮肤觉感知温度、风向与风力、气流、嗅觉感知气味等,以此获得完整的环境空间印象。当失去其中任何一种感觉时,获得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尤其是丧失了视觉时,人对环境空间的认识往往变得更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2.盲人的空间感知特点盲人比明眼人更加需要各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空间感知,从而认识客观世界。盲人的空间感知有以下特点:除了视觉刺激,借助于其他刺激触觉、听觉、温度觉、嗅觉。盲人也能形成自已

11、特殊的空间感知。这些空间感觉与认知在头脑中经过整合,为盲人的行动提供指导。这可以用实际例子来说明。例如,当明眼人置身于街道上时,环境景象一目了然;哪里有高楼,是什么颜色;哪里有绿树,树有多少、树有多高;有多少行人,来往的车辆者是什么款式、什么颜色等等。他们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比较完整。而盲人则只能通过汽车行驶的声音判定道路的走向、了解车辆的款式,通过风吹树叶的声音感觉树的阴影以及散发的气味来辨别树的位置,通过语声了解周围行人的多少等等,借此形成自已的空间感知觉。盲人的空间感知觉决定了盲人四肢的运动范围及运动方向,指导着个体在各种条件下,包括在危险情况下的行动。但是,盲人的运动距离感较差,并且运动

12、范围局限于较小的区域,对于运动的物体、大型的物体及颜色等的感知觉不容易建立,形成的空间感与明眼人有极大的区别。总之,盲人的空间感知觉更依赖于非视觉的其他感知觉的综合感知。盲人的认知由点到面,再到空间,有些地方甚至比明眼人更能细致地感受。这是经过长期、大量的生活、学习,反复实践和多次的条件反射强化后形成的。3.盲人须掌握的基本概念自身形体的构成人身体的外部形态由头、颈、躯干、四肢构成。头包括耳、鼻、眼、嘴等器官,位于身体的最上部。颈俗称“脖子”,位于头与躯干之间。躯干包括胸部、背部、腹部和腰部。上肢包括左臂和右臂。分别由上臂(肩)、前臂(肘)和手(腕、手掌、手背、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13、小指)所构成。下肢包括左腿和右腿。分别由大腿(髋、臀)、小腿(膝)和脚(踝、脚掌、脚背、脚趾)所构成。方位(位置)坚直方位上、中、下等。水平方位前、后、左、右、侧、旁、面向、背向等。方向固定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相对方向前、后、左、右、旁、侧、面向、背向等。距离公里(千米)、里、米、厘米、丈、尺、寸、步等。在实际教学中,盲人的距离概念常与行进时间的长短、行进和速度、声音的远近、步幅的大小等联系起来,是一种模糊的概念。量整个、一半、满、空、多、少、快、慢、深、浅、高、低等。时间年、月、日、时、分、秒、星期、上午、中午、下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前天、过去、将来等

14、。复杂的空间概念顺时针、逆时针、交叉、平行、垂直、向前、倒置、之间、中心、两端、四面、对角、水平、倾斜、毗邻、紧靠、附近、并列、朝向等。4.盲人须掌握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常识生活和环境常识室内物品书、纸、桌子、窗、各种家具、衣服、灶台、电冰箱、洗衣机、水池、便位、地毯、砖头、石头、木头、地板、黑板、墙、门、楼道、纸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中、玻璃制品、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可燃物品煤气、煤、液化气、天然气、电器等。各种材质食物、布料、木料、塑料、涂料等。可触性标志植物、树皮、树干、电线杆、门牌号标志牌、家庭或单位附近一些标志性建筑物、邮筒、外伸的电话亭、电线杆及其斜拉线等。大型标志书报亭、零售货物

15、亭、篱笆、栅栏、商场、饭店、快餐馆、饮食店、银行、学校、邮局、书店、电影院、家属楼、办公写字楼等。道路交通常识道路及设施边、沿、拐角、斜坡、平坦、笔直、成排;大街、小巷、胡同、里弄、夹道;十字路、丁字路、岔路、环行路、坡路、砖路、水泥路、泥土、沥青路;行车道、路沿、人行道、盲道(行进标志、止步转弯标志)、路口、街道标志牌;交通岗亭、信号灯、路口护栏、人行横道、安全岛、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公交车站及站牌等。常见交通工具小轿车、大轿车、卡车、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出租车、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第二章如何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一、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原则及工作要求1.定向行走的原则定向的原则:迅速、准确行走的原则:安全、有效、独立、自然2.盲人定向行走培训的目的就是使盲人及低视力者能够掌握一定的、适用的定向行走技术,从而实现其独立、安全、有效地行走,并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3.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对象盲人及低视力者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