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质量管理知识)华中科技大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746199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质量管理知识)华中科技大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质量管理知识)华中科技大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质量管理知识)华中科技大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质量管理知识)华中科技大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质量管理知识)华中科技大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质量管理知识)华中科技大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质量管理知识)华中科技大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始终坚持教育以人为本, 全面服务学生学习成长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函(2011137号)的要求,学校认真梳理了华中科技大学多年来(截至2010年底)本科教学工作中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国际交流、质量保障、办学特色等主要方面和环节,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理清思路,从而不断提升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一、指导思想与办学目标(一)学校概况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

2、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构建起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93个本科专业,30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3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划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 000余人,其中教授1 00

3、0余人,副教授1 3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24人(含双聘院士13人),入选24人,特聘教授35人、讲座教授3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6人。学校构建起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始终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不动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成长。目前,学校拥有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3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6

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9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网络精品课程,8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从2000年至今共获2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现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能源煤炭清洁低碳发电技术研发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综合技术大平台,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以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基础。学校与美国耶鲁大学、日本

5、东京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微软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等100多所一流大学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保持着对德合作的悠久传统。近年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和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迅速成为一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平台,汇聚和造就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学者。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参加的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学校筹办的“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是继中欧商学院、中欧法学院之后,由中国和欧盟共同主办的第三个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学院。(二)办学指导思想我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创建与发展中,始终保持“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精神品质,秉承“求是

6、、进取”的优良传统,遵循“实力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方针,在每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都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出并形成自己具有前瞻性的独特办学思想,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快速发展。进入新的世纪,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我校进一步凝练了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扩展知识、传播知识、保存知识、转移知识”的神圣使命;大力发扬“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优良传统,坚持“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遵循“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及“开放办学、交叉融合、质量优先”的基

7、本方略,以创建“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建设“一流教学、一流本科”为根本,以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切实把握发展节奏,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继续坚持学研产“三足鼎立”和密切配合,不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提高学科水平;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继续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办学思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积极打造服务社会的科技创新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研究

8、型、综合性、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三)办学目标根据世界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按照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以及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战略构想的要求,我校围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着力建设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大学。发展目标定位。华中科技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 “学校愿景是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把华中科技大学建设成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学校总体实力进入世界前100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才培养定位。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

9、,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把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培养方式作为着力点,把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完善优才优育模式、本硕博统筹培养模式、国际联合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致力于培养一大批的卓越工程师、医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学科建设定位。梳理学科卓越理念,优化学科资源配置。以学科群为发展主线,加快学科整合和布局结构调整。注重发挥工医优势学科的引领、示范作用,强化特色;加强理科、人文社科等学科,形成综合优势。推进文、理、工、医、管深度融合。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

10、优化、协调发展的一流学科体系,使学校优势学科尽快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教学中心地位本科教育是我校最具优势和特色的体现。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学校进一步强化本科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出要建设“一流教学、一流本科”,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学校历任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2007年,学校制定关于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全

11、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工作方案,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理清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奋斗目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质量工程”,推动我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2008年,学校出台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加强一流教学、一流本科建设的行动计划,落实“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加快“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步伐。为进一步加强学风教风建设,在认真调研、梳理影响学风教风的深层次问题的基础上,2010年,学校出台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学风教风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党政“一把手”本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形成了学校领导联系院(系)、教学质量评价等一系列制度

12、,有效加强了教学过程的严格规范管理。学校修订了一系列考评与奖励政策,将教师参与本科教学的获奖、参与教育部“质量工程”各类项目的情况与职称评聘挂钩。学校设立课程主讲教师制度,实现“优质优酬”,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确保大批优秀教师为本科生授课。学校每年开展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教学酬金挂钩,有效调动院(系)重视本科教学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弘扬优良校风提供了政策保障。学校逐年增加教学经费投入,保证教学经费足额到位。自合校组建以来,学校先后实施了“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教学质量工程”,先后建成了 45个学科大类平台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的条件和环境。学校

13、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不断把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及时地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依托重点学科,加强品牌专业建设;依托“大基地、大项目、大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专业实验室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学校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及国家、学校、院(系)三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将本科生引入科学研究领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二、本科人才培养(一)以学生为中心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固守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把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培养方式作为提

14、高本科人培养质量的着力点。校党委路钢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置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之下。李培根校长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关乎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关乎大学精神与文化、关乎学校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旨在培养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真正地从根基上认识高等教育,是从人的存在、生命的意义之根基上认识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真正以学生为本的体现。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成为加强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纲领。基于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校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主线,紧紧抓住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

15、价、教学环境等核心要素,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国家、社会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方位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基于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校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实施了“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为重点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改革。在工程教育中,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16、改革,大力推进基于真实项目牵引的教学方法,开展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旨在培养工程领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医学教育中,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教学方法改革,实行小组、小班教学,引入标准化病人(SP),建立了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实施了客观结构临床考试(OSCE)。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促进了医学课程的整合、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自主学习环境的建设,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08年,临床医学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际国内专家进行的专业认证。2009年,我校“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索”、“理工科本科研究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基于导师制本科人才孵化站”等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二)改革培养模式几年来,我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才优育培养模式。我校优才优育培养模式主要围绕工程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