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病害案例.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29002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13.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病害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工程质量病害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工程质量病害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工程质量病害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工程质量病害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病害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病害案例.doc(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质量病害案例最近几年,根据工作需要,我们收集了一些工程质量病害处理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到路基、桥梁、隧道、站场、路面等方面。希望项目管理者以及技术人员应从以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杜绝各类质量事故的发生。【案例一】某铁路铁路隧道二衬混凝土厚度不够套衬补强一、病害描述某铁路双线铁路隧道,已竣工通车三年。铁路局建管处、工务处对隧道结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时,发现两段二衬拱顶敲击时有空响,存在掉块隐患。为确保行车安全,对该段落限速120km/h。后经无损检测、钻孔取芯等方法确认,有20米拱顶二衬混凝土背后有空洞,二衬砌厚度不够,最小厚度为15cm。二、原因分析1、 质量

2、意识缺失。技术人员没有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2、 隧道爆破开挖后,拱顶欠挖侵限,技术人员没有认真检查处理,二衬施工前也没有进行净空断面进行测量,最终导致二衬厚度不够。3、 初期支护表面不平整,防水板松弛度控制不到位,防水板与初期支护之间存在空隙,导致防水板背后脱空。4、 二衬施工完成后,没有对脱空部位,进行注浆回填。三、处置方案由原设计单位出整治施工图,采用加强配筋的套衬补强方案进行整治。1、将原有衬砌与套衬接触面凿毛,凿毛厚度2cm,完成后将凿毛面清理干净,以保证新旧混凝土连接良好。2、原有衬砌植入18定位钢筋钎钉,钎钉长40cm,钎钉间距0.5m0.5m(环向横向),梅花形

3、布置,伸入原有二衬内20cm,并涂抹A级植筋胶。3、墙角处打设25锁脚锚杆,每处2根,每根长3m,纵向间距0.5m。4、施作套衬钢筋,套衬钢筋与定位钢筋及锁脚锚杆焊接牢固,以确保套衬与既有衬砌连接良好,钢筋采用双肢钢筋加强。5、施作套衬混凝土(喷射C35纤维混凝土),厚度20cm,套衬内表面平整度不大于1/20。6、套衬施作完成后对套衬砼内表面打磨光滑,并施作渗透性结晶防水涂料。7、背后脱空区域采用注浆回填密实。四、处置程序1、施工组织整治施工期前,原项目部成立病害整治机构,同时配备技术、试验、测量及现场防护人员。劳务人员聘用的是有既有线隧道套衬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进场人员40人。2、营业线施

4、工流程按营业线施工程序进行方案评审、报批、与铁路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施工月计划编制申报、施工日计划编制申报。按照批复的施工计划,在运营及设备管理单位专业人员的配合下进行作业,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3、施工要点配合及工作内容按照申请点封锁停电时间240分钟计算,扣除进出栅栏门和搭设、拆除施工平台时间,一个天窗点有效工作时间约3小时,该处缺陷施工40个天窗完成。主要工作内容如下:施工准备:机具、材料运输;施作锚杆82根;混凝土凿毛,498 m2;埋设钎钉,2200根;施作套衬钢筋,20.6t;喷射混凝土,99.5m3;砼表面打磨及涂刷防水涂料,498 m2;拱顶注浆;现场清理及机具退场,整治工

5、程验收;3、 验收施工完成后,请建设、工务部门进行验收签认后,取消了限速。4、 整治费用总共发生整治费用130万元。【案例二】某铁路隧道渗漏水和空洞1、 病害描述某铁路隧道病害现共计两大类型,分别是渗漏水和空洞,具体情况如下:1、 渗漏水经工务段现场检查,A隧道渗漏水共计14处,其中边墙渗漏水10处,整环渗漏水4处。2、空洞 因建设单位组织,设计院对全线1km以上的隧道二衬进行雷达检测,一环共检测31条线。检测结果为:A隧道共计429个空洞或者不密实。 二、原因分析1、隧道渗漏水形成的原因:(1)围岩局部地段初支不平整效果不好,使防水板与初支之间不密实,在防水板后面形成空腔,地下水易于富集形成

6、水囊。(2)由于防水板局部地段搭接粘接效果不好,使防水板防水失效,地下水就从防水失效部位渗流进入到二衬与防水板之间,同时在二衬与防水板之间串流,在二衬施工缝等止水带失效或防水薄弱时,就绕过止水带直接从施工缝流出。(3)气候原因:当地冬季比较寒冷,天气逐步降温,会造成二衬后保温较薄弱环节排水系统产生冻胀(最大冻结深度1.81m,洞内二衬厚度只有35-45cm),排水不能有效顺纵、环向盲管流入至深埋式中心水沟,水流寻找施工缝或冷缝向外渗漏。(4)地质原因:隧道渗漏水地段地质情况一般为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发育,隧道地层裂隙水中钙物质较多,附着在排水管壁上粘结,日积月累,隧道排水盲管堵塞,造成渗漏水现

7、象。(5)初期支护喷射砼表面局部凹凸不平,或者有突出尖物,防水板铺设完成后,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挤压力可能把防水板撑破,刺破,当止水带失效时,防水措施完全失效,造成渗漏水现象。 3、隧道空洞原因分析:(1)对超挖未按规范进行施工回填;(2)衬砌时拱顶灌注混凝土不饱满,振捣不够;(3)泵送混凝土在输送管远端由于压力损失,坡度等原因造成空洞;(4)防水板挂设松弛度控制不到位;(5)防水板铺设时后面可能已经有较大空洞,混凝土浇筑后无法挤压防水板紧贴隧道开挖轮廓,造成空洞等。 三、病害处理方案 1、A隧道14处渗漏水全部为较轻微的渗水,对局部混凝土表面渗水裂缝及施工冷缝通过电钻斜孔斜交渗水缝隙,采用膨胀

8、超细水泥多次注浆进行封堵;施工缝渗漏自上而下全环处理;大面积蜂窝麻面渗水部位采用膨胀超细水泥多次注浆进行封堵。混凝土横向冷缝、裂纹渗水处沿缝打设注浆孔,要求孔底距衬砌砼厚度在10cm左右,注浆孔间距为2020cm,灌注化学注浆材料(高分子低粘度改性环氧树脂)。2、A隧道空洞,按照建设单位和设计院的要求,对所有的空洞进行打孔注浆处理。将二衬混凝土用电钻钻到防水板位置(保证不钻破防水板),之后用注浆机对空洞注水泥浆密实。 四、处置程序 1、工务段等检查发现问题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编写大方案; 2、施工单位编写专项方案; 3、施工单位拿专项方案找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

9、4、办理施工许可证 A:大协议(季度或年) (1)配合单位【供电段、电务段(通信、信号)】现场确认单签字盖章; (2)施工单位、工务段、车务段、供电段、电务段、沈阳铁路局(设备管理单位、安全处、建设处)签订协议书(签字、盖章); B:每个月签订小协议 (1)配合单位【供电段、电务段(通信、信号)】现场确认单签字盖章; (2)施工单位、工务段、车务段、供电段、电务段签订协议书(签字、盖章); (3)施工单位、工务段、车务段、供电段、电务段、沈阳铁路局(设备管理单位、安全处、建设处)统一签订施工计划审批表(签字、盖章); 5、按施工许可证办理的施工时间正常施工 (1)提前一天向工务段报施工计划;(

10、2)按下达的天窗点进出网施工(现场防护员与驻站员保持联系,确定准确的进出网时间和挂地线时间); 五、处置费用 隧道渗漏水、隧道空洞整治共发生费用60万。 【案例三】某铁路隧道衬砌掉块透水事件一、基本情况1、病害描述 2016年9月1日清晨六点,工务段轨道车巡检人员及桥梁车间干部进行开通前检查,当检查进入XX隧道距进口1045m(里程DK69+973)处时,发现该处右边墙起拱线附近有6处严重冒水点,检查人员下车检查并作好记录后,随即乘轨道车离开现场,刚走约一百米之后,突然听到身后一声巨响,发现右侧边墙喷射出大量水柱,立即返回检查发现右边墙起拱线下位置衬砌掉块,衬砌缺口长约4m高约2m,水流从露出

11、的防水板破损处喷出,水柱直径约30-40cm,检查人员立即向工务段汇报,工务段随即上报路局行调,路局要求立即对线路进行封锁。水害情况见图1。图图1 右边墙DK69+973处衬砌掉块透水病害发生后,铁路局在第一时间组织施工单位主管领导赶赴现场。通过调查,隧道病害主要表现如下: 距离隧道进口1045m(里程DK69+973)处,右侧边墙起拱线下2m处衬砌掉块,掉块体长4m高2m。 衬砌背后积水集中从掉块缺损处喷出,水流沿着隧道内整体道床流向出口。 DK69+963DK70+033右侧边墙起拱线下约2m处出现纵向裂纹,掉块位置前后纵向长度共约70m范围。2、 应急抢险措施由于水害发生的突然,为尽快抢

12、修,恢复铁路运营,现场指挥部决定采取以下应急抢险措施:在DK69+958DK70+038范围右边墙跟部打一排泄水孔,尽快放掉衬砌背后的积水,减轻衬砌压力。 在衬砌掉块缺口周边及右边墙纵向裂纹上下打锚杆固定衬砌混凝土,防止大块衬砌脱落。上述措施实施后于9月2日早8点解除封锁,恢复列车通行。应急措施见图2、图3、图4图2 边墙跟部打孔泄水 图3衬砌掉块缺口周边锚杆加固图4 右边墙纵向裂纹上下锚杆加固 二、原因分析病害原因是由水产生的,该处围岩含水量较大,排水不畅,冬季容易产生冻害现象,致使混凝土衬砌形成细小裂缝;加之受台风来袭,降水较集中,在隧道洞顶地势低洼处形成积水,导致隧道洞内水压过大,造成隧

13、道衬砌产生掉块及渗水现象。经调查,病害发生部位附近原有一个通风井(由于隧道较长,为便于通风排烟,在此处修建了一个与地表连通的通风井),经地表踏勘发现,地表通风井口附近有一排水冲沟,并且通风井井口未封堵密实,导致冲沟内水流入通风井中,经通风井倒灌至隧道洞内,进而导致衬砌背后水压增大,造成衬砌开裂以及发生大面积掉块。 三、永久处理方案 根据现场病害情况,铁路局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研究对xx隧道应急及永久加固方案的会议精神,制定以下永久处理方案:1、衬砌掉块处理 在DK69+973右边墙衬砌掉块缺口处周边打孔径向注浆,自起拱线垂直向下对既有衬砌铲槽,衬砌铲槽宽1.0m,拆除槽口处防水板,继续向里对围岩

14、刻槽,刻槽宽0.4m,最终形成一道自起拱线位置向下一直到纵向排水沟高度位置的贯通槽口,并设横向排水管与纵向排水沟联通,围岩槽口内设置三根一束的透水盲管,每根直径80mm,盲管周围密填级配碎石,竖向盲沟根部与纵向侧沟之间的衬砌内采用直径200mm横向排水管。个别处理围岩欠挖部位,按原标准修补掉块处和衬砌铲槽范围的防水板,做好新旧防水板搭接,并设聚乙烯泡沫保温板。将掉块缺口处衬砌周边切割成倒喇叭口形,对周边进行凿毛处理,将表面清理干净,采用20钢筋在掉块衬砌周边进行植筋,植筋间距20cm,嵌固深度不小于25cm,植筋后采用16钢筋与植筋进行焊接,使其形成钢筋网,采用C30混凝土对凿除衬砌后的部位进

15、行模筑回填封闭。2、增设竖向盲沟 2.1 增设竖向盲沟的目的在边墙处施做竖向盲沟,并在盲沟的上、下打设放射形引水孔,将围岩加固圈范围外的裂隙水汇入到边墙底部竖向盲管,通过连接在竖向盲管的横向导水管排入排水侧沟,最终将水排至洞外。施做竖向盲沟是为了将该段衬砌后积水及时排出,避免裂隙水在衬砌背后长期积压侵入衬砌注浆薄弱处,导致雨季渗漏及冬季冻胀。 2.2 竖向盲沟位置 根据本次隧道透水部位,结合施工期间围岩出水较集中范围,初步选择4处竖向排水盲沟位置,均在右侧边墙增设。 2.3 竖向盲沟构造形式 除上述DK69+973.8盲沟起点高度为起拱线处之外,其余3处盲沟起点高度均在轨顶标高以上2m处。 首先对该段落盲沟位置两侧进行径向注浆,注浆结束后自盲沟起点高度处垂直向下对既有衬砌铲槽,衬砌铲槽宽1.0m,拆除槽口处防水板,继续向里对围岩刻槽,刻槽宽0.4m,最终形成一道自上向下一直到纵向排水沟高度位置的贯通槽口,并设横向排水管与纵向排水沟联通,围岩槽口内设置三根一束的透水盲管,每根直径8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