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28077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如何施肥才能确保植物健康 评论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 佚名 日期2006-10-17 保持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适量对于植物健康生长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些营养元素可以减少植物 所受到的各种胁迫。有时,不适当的肥料能对植物造成伤害,甚至能引起病害。肥料溶液的浓度可由测定 其电导率来决定。 电导率计,通常也称为可溶性盐度测试仪。无论在灌溉水中,肥料溶液中,还是种植基质溶液中,它 都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盐离子的浓度。然而,电导率计不能区分出氯化钠和硝酸钾,前者会对植物造成危 险,而后者却对植物非常有用。 植物对每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各不相同。植物对碳、氢、

2、氧的需求量是最大的,这些元素通常以水或二 氧化碳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对氮、磷、钾、钙、镁、硫的需求量也非常大,这些元素被称为大量 元素。植物对铁、锰、铜、锌、硼、钠、氯、锡、钼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微量元素。 pH值与植物营养pH值是用来测量水中或者生长介质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的。因为pH值的大小关系到营 养元素是否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说肥料中或生长介质溶液中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pH值没有达到 植物所需求的范围,则营养元素不能被植物吸收。然而另一方面,如果营养元素很容易地被植物迅速吸收 ,很可能导致由某种营养元素引起的毒害。 氮和钾在很广的pH值范围内都能很容易地被植物

3、吸收。磷元素在pH值较低时更易被吸收。然而,在苗 圃或者温室作物中,低磷引起的问题却不能被普遍地观察到。钙和镁在pH值较高时更易被吸收。微量元素 (铁、镁、硼、锌和铜)在低pH值条件下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在pH值小于4时,微量元素对植物造成毒 害的现象发生相对普遍;在pH值高于7时,植物经常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状。 大量元素的应用氮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植物种类来说,所施液肥中的氮浓度为100ppm至 200ppm是最理想的浓度范围。这个浓度范围是由液肥容易流失的性质所决定的。液肥经常在每次浇水时应 用。当施用控释肥时,少量的氮就足够。 磷对于植物来说,当使用液肥时,磷的浓度在5ppm至15pp

4、m范围内是最为理想的。当矿质土壤 的pH值低于6或有机质土壤的pH值高于7时会引起磷素的缺乏症状。在阴天施用过量的磷会导致植株变得柔 软。 钾在液肥中,钾的浓度范围应该为25ppm至75ppm。许多植物对钾实际的吸收量要比需求量多许 多。当灌溉水中的钾肥含量很低或者没有定期给植物施用钾肥时,植株会出现钾缺乏症状。当氮和磷的含 量较高时,也应该提高钾的含量,从而获得最为合适的氮:磷:钾的比率。 当氮:磷:钾的比率为3:1:2时,植物将达到最佳的生长速度。然而,人工配置的肥料往往会造成 对磷元素和钾元素的浪费,这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比率不正确。 施肥建议:首先,只有在非用不可的情况下再对植物施用肥料

5、。如果施用液肥,应该在施肥前先对生 长基质中的可溶性盐含量进行测试,观察其含量是否在适宜的范围之内。另外,在冷凉的季节,例如初秋 ,缓释肥的用量可以减少到最大用量的一半。 2.我国传统园林中各种借景的方法及作用 景观设计中的借景方法 组景有法,古人总结组景有18种方法,即: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 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由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分析,只就其中的对 景、借景、框景等几种手法作一些分析。 对景所谓“对”,就是相对之意。我把你作为景,你也把我作为景。这种景在园林中很多,但要做好这种 景也不易。景贵自然,这里的自然是多义的,自然

6、也与距离有关,在某种距离上,景观似会觉得不自在。 景如人,若是两个相互不认识的人,距离不到2米相对而立,就会觉得很别扭。景也一样,若一个小院两 边相对观之,也有这种不愉快的感觉,这就叫“硬对景”。如果景不能扩大,是否有某种手法可以弥补这 种缺陷呢?当然有的。试看苏州留园中的石林小院,院北是揖峰轩,院南是石林小屋(半亭),两者相对 而观,相距只有10米,但觉得无别扭之感。为什么?正是因为园中有数立峰,因此相互对视,景时隐时现 ,较为含蓄。北京故宫中的乾隆花园,其中古华轩与遂初堂之间的小院中,也立石,是同样手法,据说这 个花园是乾隆皇帝之手笔,他酷爱江南园林,所以手法如一。苏州怡园的藕香榭向北望,

7、隔池是假山林丛 ,山上一个亭,即“小沧浪”点缀其间,形成以自然为主的景观,可谓美不胜收;反之,人在亭中观藕香 榭,也甚观止,而且一仰一俯,更见造园者之匠心了。杭州孤山之西的西泠印社,山上有一块不规则形的 空地,四周有建筑:汉三老石室、观乐楼、华严经塔、题襟馆、四照阁等,空地之北有石池。这里有好多 对景关系,景景不同,妙趣无穷。由于中部南北之间空间较狭,于是南部不设物,一可观山下景,二也避 免了视距短“硬对景”。 借景对景是相对为景;借景则只借不对。无锡寄畅园,人在环翠楼前南望,可以见到树丛背后的锡山 和山上的龙光塔。这塔和山似成园内之景;反之,若人在锡山或龙光塔上,甚至找不到寄畅园。借景是单

8、向的,这就是借景与对景之不同。 苏州拙政园,在吾竹幽居亭中向西望去,可以见到远处的北寺塔,而且有了这座塔的形象,使这一景更美 。景贵有层次,塔成了此景的远景。 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寄畅园中能见到锡山,拙政园中能见到北寺塔,都是因为在视点 前面有一大片水池,才使视线可及远处之景。这两处水池都做得狭长,拉长视距又不影响园的规模。现在 有了准确的平面图,作视线不难,但古时候没有这种图,何以能有如此之妙?这就须实地观察、把握。 借景虽属传统园林手法,但如今兴造城市绿地,也可借鉴此法,使景观更有情趣。城市有许多高层建 筑,可以借鉴借景手法组织景观。园冶中说“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

9、空,极目所至、俗 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业”所谓“俗则屏之”,也可以理 解为现在有的建筑不好看,就得用林木、小建筑等挡住其视线“嘉则收之”,就是可以把远处美的建筑引 入景观之中供观赏。如果城中有山有塔,更可取之。 框景顾名思义,框景就是将景框在“镜框”中,如同一幅画。拙政园内园有个扇亭,坐在亭内向东北方向 的框门外望去,见到外面的拜文揖沈之斋和水廊,在林木掩映之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北京颐和园中的 “湖山春意”,向西望去,可见到远处的玉泉山和山上的宝塔,近处有西堤和昆明湖,更远处还有山峦, 层层叠叠,景色如画。 苏州狮子林花篮厅之北的院子之东有一片墙,一个月洞门

10、,两边是庭院,可以说互为框景,妙趣无穷。也 许是造园者有意这样做的,所以在此月洞门上有“得其环中”四字。这四字来自庄子齐物论:“彼 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其意是彼此双方都找不到它的对立面,这就 是道的枢纽。这个枢纽道先得到了“道”的圆环中心,来应付世间一切没有穷尽的事理。这里有深邃的哲 理性,不知园主人写此四字,与在此两面都起框景作用是否有关系。但无论如何,在客观上存在这种交互 为框景,可谓难能可贵。 引景其实,漏窗也起到引景的作用,如杭州西泠印社,围墙上一排漏窗,人们观窗内之景,便欲入园游赏 ,于是沿墙找到大门而入。苏州怡园中的复廊、上海豫园中的复廊,都有引景之作

11、用。引景手法较多,有 的用弧墙(有较强的导向性)引景,如杭州虎跑。自“虎跑泉”照壁,沿弧墙前行,便至叠翠轩,桂花厅 等处。也有的用文字来暗示,起到引景的作用,如上海豫园,自三穗堂向东,有一条廊向北,有“渐入佳 境”四字,很起引景作用。廊边墙上又有四字“峰回路转”,显然是转弯,里面果然美景不少。总之,无 论是漏花墙、廊、台阶、弧墙乃至文字,都能起到引景的作用;但须得当,不能喧宾夺主,这些东西只是 起引景的作用,不是主景。 组景十八法,只是古人对组景方法的总结,不能生搬硬套,墨守成规,须处理恰当。另外这种手法也要融 会贯通,用到新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去,还须有新意 3.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 俗话说

12、“人挪活,树挪死”,足见大树移植的难度。由于打通道路卡口和拓路工程移植树木的作业条件 很差,挖掘的根系普遍偏小,如不加强后期养护,很难成活。提高存活率必须采取以下养护措施: 1、地上部枝干截口涂保护剂,主干用草绳缠紧,以减少水分蒸发; 2、移栽后做牢支护,防止倒伏; 3、移栽后切忌连续浇大水,防止因土壤通气不良造成烂根; 4、浇水一定要配合施用“生根粉”,以促使萌生新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工程建设中,特别 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 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移植 的大树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