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艺术.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26392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艺术.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艺术 回首我当班主任的成长历程,我深深感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艺术,艺术需要创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求真,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事业,事业需要献身。想点办法,不怕烦琐,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练成优秀班主任。在传统观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似乎任何教师只要在自身专业方面有所长,都可以担任。这种观念今天看来显然是片面的。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组织者”、“管理者”、“模范公民”、“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 等等,那如何担当好这些角色呢?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

2、来共同探讨。 法国作家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西风和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来个冷风凛凛,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后来人们把这称为“南风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方法。班主任如何能够掌握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就会使许多工作事半功倍。一、与学生相处的艺术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是否接受你的教育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你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学生在前期对教师形成的印象定势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将其称为“第一

3、印象效应”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成见效应,由此形成心理惰性;第一印象它不容易改变。那班主任应当给学生怎样的第一印象呢?(1) 给学生亲切感班主任与学生初次见面应使学生感到亲切,亲切可以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效应,促使师生之间在感情上、心理上更接近。有经验的班主任非常注意“润色”自己的外在行为,注意调动所有的情绪“细胞”,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形象,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可亲、可爱,相信他们的班主任是可以亲近的人,并且立刻就想接近他。班主任的亲切感适宜于中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只要朝他们微微一笑,他们就会感到高兴。做初中学生的班主任,要尽量放松自己的情绪,频

4、频关注学生的眼神,要强调激情的动力作用,深深感染学生。他们需要的是质朴坦诚的亲切与自然。 (2)让学生产生敬重感。 让人净重是获得微信的先决条件。班主任的威信是自己的品质、人格、能力、学识、教育艺术等各方面在学生心理上的反映。班主任的权威不是用来驱赶学生的警棍,而是乐队的的指挥棒,能指挥学生奏起和谐的乐章。 班主任如何使学生产生对自己的敬重感呢?一方面,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自然的谈吐、恰当的举止也能唤起学生的敬慕。总之,班主任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应当透露如下信息:班主任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班主任是可资效仿的良师益友;班主任的要求能够迅速转化为学生的需要。(3) 作学生的榜

5、样班主任的榜样作用离不开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是一种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布白”艺术,使美好的印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永驻,从而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形成正确的态度并付诸行动。比如,走进教室,一把扫帚横在门前,如果班主任能俯身拾起来,学生就会从班主任的动作中领悟到自己该怎么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 与学生良好的沟通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摸准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能生硬地说教,而应讲究沟通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班主任通过语言交流了解学生看问题的观点和视角,在教育引导上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师生沟通中,首先要倾听学生的表述,表情要专注,这是沟通的第一步使学生产生

6、信任感,拉近师生情感上的距离。沟通的第二步,要营造和平的气氛,这就需要师生以正常的心理状态进入各自的角色。沟通的具体做法又因人而异。对性格外向、活泼、心直口快的学生可采用单刀直入的交流方式,准确指出问题所在。对性格内向、语言交流能力差的学生差的学生则要动脑筋为他们创造沟通的环境及条件,可采用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相结合的方式。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性格内向的学生生病了,班主任老师给予了热心的照顾。当他病愈后来上课时,他向班主任老师投来感激的目光,并交给老师一张纸条。下课后老师回到办公室,看到纸条上写满了感激老师的话并解释道,由于胆小,在老师面前说话时总爱紧张,所以才写了这张纸条。这件事启发了这位班主

7、任老师:对性格内向又不善言谈的学生可以以书面沟通为开端来进行交流,逐渐消除学生表达自己意见时的紧张心理,在书面表达流畅的基础上再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做既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口头沟通逐渐打开通道,也可以为学生具备正常的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3、 把握好师生平等的度承认师生是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这基本上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全部的、真实的暴露,不等于在学生面前毫无顾忌、完全迁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对教师没大没小,甚至称兄道弟,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我们去美术馆看油画展,站得很近看,油画毫无美感可言,但你退后几步看

8、,感觉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很多时候,距离产生美!法国戴高乐将军说:“仆人眼里无英雄。”在外人看来,你的形象又高又大,你是英雄。但是,在你身边的人看来,你同样吃喝拉撒,同样喜怒哀乐,你跟凡人没有什么不同,身边熟悉你的人就不会对你产生敬畏感。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完全没有距离,有时候就难以产生权威和威信。这方面,“刺猬定律”值得我们思考: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挤在一起,可是,每个刺猬身上都有刺,以致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着。他们不得不分开,可是,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体温又不至于被对方的刺扎到。这个定律告诉我们,过于

9、亲密就会伤害到彼此,而过于疏远又得不到对方的温暖,只有保持最佳的距离,才能够得到对方的温暖,彼此又不会受到伤害。有学生这样说:“我喜欢有距离的爱。我觉得好的班主任应该是站出来有种威严感,但是和他接触,也能说得开。”应该说,学生的这个话是有道理的。与学生走得太近,很容易为学生所伤。学生一旦觉得与班主任很熟,就会认为“自己犯点错误也没关系,既然老班是我的好朋友,那么他一定会给我面子,不会在班上出我的丑。”这样,一个学生的问题不处理,类似错误便会在其他学生身上接连出现,久而久之,整个班级就容易变成一盘散沙。班主任也会觉得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难以下手,会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开始

10、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适应之后再作进一步的交流。平等并不简单地表现为起点的平等,而是最终结果的平等,是一种沟通意义上的平等。通过对于学生相处的经历的分析、总结,有的班主任归纳自己与学生交往的“六部曲”:学生很“怕”我,因为我很严厉,会提出各种严格的要求;学生“有一点喜欢我”,因为我通情达理,以理服人;学生能“接近”我,因为我给过他们帮助;学生“服”我,因为我对学生提出适度的要求; 学生犯错会主动找到我,因为他们知道我的眼中不能有沙子;我是学生的朋友,会分担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感情上的很多问题。2、 宽严适度的艺术赞可夫说:“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理解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

11、度当然是需要的。但对于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要求相结合。”教师对待学生往往有两个极端的倾向,对成绩好的学生宠爱有加,对成绩差的学生冷眼相待。当“差生”和“优生”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差生”再有理也没理,道理永远在“优生”的一边。这种情况不独中国有,很多国家都是如此。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向美国社会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这个报告指出了美国教师对学生也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实际上,教师的厚此薄彼对两种学生形成

12、健全的人格都是不利的。爱与严是相辅相成的,严与爱应该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师的严格必须以爱为基础,不能让它变成那种让学生害怕、敬而远之的严厉;另一方面,严格又必须对爱有所限制,它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感情用事,不能对学生溺爱和放纵。从本质上说,严格要求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无比深沉的爱。 宠 之 害我任五年级班主任时,班里有个女生叫夏娟娟,长得漂亮,聪明 伶俐,能歌善舞,能说会写,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特别是用普通 话朗读更为突出。好孩子都特别容易获得老师的喜爱。课堂上,我提问她最多;作文评讲,她的作文常被我当作范文来读;文艺表演,她是领唱;活动课上,她是主持人。她原是班级文体委员,我

13、自作主张把她提为一班之长。不论班中有什么活动任务,我都放心地交给夏娟娟去做,她都能完成得十分出色。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小学生读书征文比赛,她获得了一等奖;参加市区文艺汇演,她获得了第一名;参加学校朗读比赛,她是特等奖。她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她替班级争了光,她给我的脸上贴了金,我怎能不喜爱她呢?第二学期,有老师向我反映夏娟娟有些飘飘然了,让我别宠坏了她。我听后,一笑了之。同学们唱歌,她捂耳朵,说人家像乌鸦叫;课上,赏读别的同学的优秀作文,她就撇嘴;在班里的一个跛脚的同学面前,她学正步走;稍不顺心就向同学发脾气。面对同学们不断打上来的小报告,我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甚至还为夏娟娟说话。即使偶尔被我当面瞧见

14、,我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她两句而已。(毕业后,她以优异成绩进入了一所中学)半年后,我遇到我的学生吴晓红,她与夏娟娟一同升入中学且同在一个班。问起夏娟娟的情况,她说夏娟娟已休学在家了。我大吃一惊,忙问为什么?她看着我,笑了笑,毫不掩饰地说:“到了新学校,没有老师再会宠着她,没有同学再会佩服她,在那样一所中学,佼佼者何止她一个啊。她本来要竞选班长,并认为非她莫属,结果却连个小组长都没有选上,人就整个蔫了,与谁都合不来,就像个火药桶,动不动就发火,也没有人再把她当回事。我如醍醐灌顶,是我害了她!“宽严有度才是爱“,只是我明白得太晚了。一想到夏娟娟那灿烂如花的笑脸,我的心中只有疼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该如何

15、严格要求学生呢?(1)严而有格。这个“格”,就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制定的培养目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为了使学生达到这个培养目标而实施的具体措施。离开了正确的培养目标,严格要求就会走偏方向,就会在学生身上造成不良后果。在“应试教育”倾向下,许多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可以说是极为严格的,但这种严格实际上妨碍了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妨碍了学生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发挥,方向是有偏差的。当前,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着眼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化事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2)严而有度。严

16、格但要适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可望又可及”的要求,就像跳起来摘桃子,要让他跳起来能够摘得到,这样才能激发他不断地跳的动机。相反,如果目标不切实际地定得太高,不管他怎么跳,都不可能摘到桃子,那么又有谁还会不停地跳呢?不但这样,还会挫伤他的积极性,甚至导致达不到目标之后的焦虑感,缺乏自信,自暴自弃。青少年学生是活泼、奔放的,他们天地广了,见识多了,贪玩爱动不好管教在所难免。我们要呵护他们,不能管得“看天就是傲慢,说笑就是放肆”。野蛮只会产生野蛮,“独断和压制只能生长出奴性”。(3)严而有方。教师对学生要严格,但这种严格要讲究方式方法,同样提出一个要求,你这样提,学生很乐意接受;你那样提,他们就不愿接受,有抵触情绪。徐特立先生早年在长沙一所女中当校长,每当发现学生中有违背学校要求的地方,就作一首小诗写在走廊的黑板上,用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