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环境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16594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巴克环境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星巴克环境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星巴克环境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星巴克环境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巴克环境分析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组成员:李丹 胡燕 徐钰容 韩乐 星巴克环境分析报告目前国内咖啡消费60%为速溶咖啡,传统冲泡方式的咖啡消费仅占30%。据统计,中国速溶咖啡是40%的年增率,传统咖啡是30%的年增长率,可见,未来中国的消费增长空间极大,中国的咖啡消费市场是一块可口的蛋糕。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国际市场。自1998年3月在台湾开出第一家店和1999年1月在北京开出大陆第一家店以来,星巴克已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开设了近 500多家门店,其中约230家在大陆地区。(一) 宏观营销环境:1, 对于咖啡来说,文化环境最重要。在中国,历来被国民所接受的是

2、茶叶。而茶叶和咖啡,有些水火不容的味道。让习惯喝茶的中国人来普遍地喝咖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星巴克在以绿茶为主要饮料的国家的初步成功,可以说明其理念能被不同文化背景所接受。2, 消费者支付能力提高。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水平也在与日俱增,为星巴克在中国扩大市场提供了条件.。3, 中国人口总量巨大,因而营销的市场广阔。同时咖啡没有特别的年龄阶段以及性别的限制,主要是针对职业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等结构特点,开展营销活动。4,地理分布对咖啡来说很重要,但其重要逐渐减小。地理分布决定了自然条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地区的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咖啡文化的普及,

3、此影响减弱,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一般来说,人口密度大,顾客越集中,营销成本就越底。因此,开在繁华的街道,对星巴克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二) 微观营销环境:1, 对于企业内部,星巴克提供非常全面且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机会。星巴克所有的职位都将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机会 以及极佳的培训和福利条件。坚持员工第一原则,对员工大量投资。建立了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增加员工福利,同时,对员工进行非常培训,即栽培和辅导训练。使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高,流失率少,能够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水平。而且,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营销管道式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通过员工的完美服务,使星巴克赢得信任和口碑。2, 星巴克多以

4、直接营销为主。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走公司直营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直营经营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经营者认同公司的理念,认同品牌,强调各方面的一致性,而加盟者都是投资者,因而很难说每个加盟店的老板会只为了提供客人一杯好咖啡而不吝啬报废材料。3, 顾客是企业的目标市场,是企业的服务对象,也是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此,星巴克为了赢得顾客,充分运用“体验”风格,使顾客不单单在体验咖啡,更重要的是体验咖啡店的感觉,如气氛管理,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音乐等。4, 中国咖啡市场,群雄争锋。“咖啡大战”的上演已经不可避免。主要是品牌竞争者和属类竞争者。品牌竞争者:中国内

5、地市场已有的台湾上岛咖啡,日本真锅咖啡,以及后来进入的加拿大白诒咖啡等无不把星巴克作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属类竞争者:定点咖啡机和便利店随手可得的铁管咖啡,铝罐包装咖啡,方便式随手冲泡咖啡和麦当劳快餐店,得州汉堡,肯德基快餐店等以便利为主咖啡机冲泡的咖啡。5, 星巴克推广教育消费者,通过自己的店面,以及到一些公司去开“咖啡教室”,通过自己的网络成立咖啡俱乐部等手段向公众宣传咖啡文化,改善营销环境。同时将公众的意见和态度转向对企业有利的方面。(三) 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a经营模式的灵活选择:星巴克善于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和合作模式。在中国的经营模式从最初进入中国市场采

6、取合资和特许加盟的授权经营方式规避市场风险到如今随着国内市场走势一路良好,消费群体逐渐稳定,为了更好的控制星巴克的服务品质,获得更大的利润,而教廷特许经营,回收股份,变身直营经营。 b独特的体验风格:在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星巴克与一般咖啡店不同的地方在于赋予了一杯咖啡更丰富的体验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c产品品质和口味的保证:星巴克始终追求品质上的卓越,坚持提供给客户高品质的产品。为了让所有热爱星巴克的人都能品尝到最纯正的咖啡,星巴克对原材料十分挑提与苛求。此外,星巴克拥有30多款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种类多样,能迎合

7、不同口味的消费者。 d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星巴克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咖啡连锁店的前面,从卡布奇诺,星冰乐,咖啡味啤酒等新创意的巨大成功,到投入巨资对浓缩咖啡萃取技术的研发成功,无不表明了星巴克在创新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 e细致周到的客户服务:星巴克深知每一个顾客是最直接的消费者,应该努力使之成为常客,为此星巴克对电源进行了深度的培训。在服务过程中,星巴克实行一种“定制式”的“一对一”服务,真心做到真心实意为顾客着想。 f充分占据有利的商圈:星巴克在店面选址上基本上是选择在市中心或繁华的商业人流密集的路段,力求让顾客随时随地能找到星巴克。同时,还打破了方圆多少米不能重复开店的商业常规,一个地区会集

8、中开设多家门店,更密集的占据空间使得竞争对手难以介入。 g高科技的应用以及超享受的附加服务。星巴克与网络信息技术公司合作,让消费者在应用咖啡的同时,能够网上办公或者在线娱乐。店内独特的装修以及特色的音乐给大都市中面临巨大压力的人么以精神上的慰藉。2劣势分析a 组织结构的效率不够。对中国那么多家门店进行整齐划一的高效管理,本身对任何企业都是一种挑战。更何况,星巴克是靠逐渐收购原先的代理商来统一和整合中国市场的。目前,星巴克仍然没有实现对中国门店100的股权控制,只是掌握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运营管理权。可以想象,在不同的地区面对不同的合作伙伴,在协调和统一管理上星巴克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谨慎地调整发

9、展战略。b供应链的管理压力。改变原来的供应商和运输管理,代之以星巴克统一的物流中心的管理,这对星巴克物流中心是巨大的挑战。挑战不但体现在群体管理的效率、准确性和专业性上,还来自原来各地市场不同的存货管理方式的整合压力。c资金链管理的压力。对于选址定位于黄金地段的星巴克来说,过快的开店速度必然会影响星巴克的资金链,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的成本控制和财务决策。再加上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商业地产的租金价格仍然有很大的上涨压力,这将给星巴克未来的盈利空间造成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d体验淡化、服务水平下降。规模快速扩张并没有给星巴克带来业绩和品牌的同步提升,反而危及其健康发展。星巴克在扩张的同时,为

10、了获取规模效应和达到其财务目标,接连降低成本,采用流水作业完成其服务流程,导致其核心的星巴克体验的淡化和服务水平降低等问题。3、竞争机会a市场进入的空缺。星巴克进入中国的时候,雀巢、上岛、真锅已经培育了少量的咖啡爱好者,但是人们对咖啡还是出于懵懂状态,直到星巴克进入中国,人们才发现原来咖啡也有那么好喝的。因此,星巴克进入中国的壁垒很低,而潜在用户的需求已有一定的发展。b时代大背景的契机。全球化给星巴克带来的契机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是非常显著的。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加速,为星巴克推动国际品牌连锁带来空前的机会。全球化将使人们在各地、各国之间流动规模加大,频率加快,提高跨地区、跨国之间品牌的协同

11、效应 。c中国咖啡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目前的咖啡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商业空间,据专家分析,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费国,并且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同时中国市场远未饱和,是典型的不完全竞争市场,这种市场结构有利于星巴克扩大品牌效应,增加顾客群,给星巴克带来巨大的盈利预期。4、竞争威胁)a现实和潜在的竞争者众多。目前咖啡行业竞争程度相当高,中国内地市场已有的台湾上岛咖啡、日本真锅咖啡等无不把星巴克作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除此之外,咖啡同业、便利商店、快餐店、定点咖啡机等竞争者也会通过价格战和模仿的方式来抢夺市场。b替代品的丰富和提升。替代品的丰富和提升让时尚和周期短的城市人拥有更多的选择。在中国咖啡的替代性产品有茶和其他的提神类功能饮料(包含咖啡因饮料),如红牛、日加满、力保健、统一、康师傅等品牌的饮料.C 原料成本的上升。随着近年来中国CPI 的上升,尤其是咖啡原料和乳制品成本的上升直接挤压了星巴克的利润空间。此外,星巴克的提价空间也被压缩,目前市场需求主导了消费领域价格走向,价格传导已呈现CPI拉动PPI的特征。d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形成了各地人们收入的差异,这对星巴克的统一价格提出了挑战,也对星巴克的管理、运营和策略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