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课程论文 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16546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地理学课程论文 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化地理学课程论文 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地理学课程论文 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地理学课程论文 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中国饮食的地区差异是非常大的。史记说:“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晋朝张华在博物志五方人民中记载:“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也;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在口味方面,除了酸、甜、苦、辣、咸五味,还有麻、糟、香等。有些地区爱吃臭味。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常到附近的火宫殿吃油炸臭豆腐。1959年回长沙,又去品尝,说了一句:“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文化大革命”期间,火宫殿挂出大幅标语:“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喜好臭味,也是一种地方特色。南米北面是我国饮食的主

2、要区域差异之一。南方盛产稻谷,主食以米为主。米粉、糕团、粽子、汤圆等风味食品都用米制成。北方盛产小麦,主食以面为首。一面百吃,有蒸煮煎炸,烤烙炒拌多种加工方法。天下面食,尽在三晋。老舍称赞山西面食:“驼峰熊掌丰敢夸,拨鱼猫耳实且华”。太原有十大面:拉面、切面、揪面、擦面、刀削面、拨鱼、剔尖、烙烙、柳叶、猫耳朵。南方人认为面食只能当点心,当面点。北方人认为米饭是吃不饱的,有“三十里糕,四十里面”一说,只有面食走长路不饿。从前北京大户人家常用做面食考验厨师的手艺。新厨师试工,不等主人吩咐,一连十天半月能天天做出不同的面点,就有资格掌灶做“大师傅”。否则是个技术不高的“二把刀”。童年在浙江镇海乡间居

3、住,祭祖时用花卷和糖包。南人不会做这类面食,从镇上食肆订购。到北京后发现花卷和糖包是北人日常食品。祭祖选用是慎终追远,不忘祖辈习俗。从家谱中得知远祖在宋时从河南省沈丘县南迁浙东定居。北方饺子南方鱼是南北除夕团圆饭的差别。北方除夕守岁不可以没有饺子。饺子,形状像元宝,读音同“交子”,在除夕子时进食有招财进宝和更岁交子双重吉祥意义。明时饺子叫扁食,明宫史说:“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现在有些人家还有在饺子中包硬币的习惯。南方守岁必备年糕和鱼,取“年年高”和“连年有余”的吉祥意义。在一般情况下,除夕的大鱼是不可以随便进食的。湖南有些地方端上

4、来的是木制鱼,防止小孩犯忌。江苏有的地方大鱼端上后,全家齐说:“余啊!余啊!”立刻撤下,放在正对大门的桌上,助人守岁人们认为鱼没有眼皮,可以监察鬼魅,起到守门神的作用。台湾民间也有除夕上鱼不动筷的习俗。南甜北咸反映了环境对饮食口味的影响。清朝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北方嗜浓厚,南方嗜清淡”,“清奇浓淡,各有妙处”。南方湿度大,人体蒸发量相对较少,不需要补充过多盐分,又盛产甘蔗,因此,南人爱用甜食。北方干燥,人体蒸发量大,需要补充较多的盐分,性喜咸味。山西人爱吃酸味。黄土高原水中含钙量大,醋酸可以帮助体内钙质沉淀,防止体内结石。雁北爱吃酸菜。“什么都拿来酸,除萝I-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子,榆树钱儿。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