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稿)2018.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716326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PDF 页数:94 大小:26.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稿)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稿)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稿)20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稿)20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稿)20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稿)201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稿)2018.pdf(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稿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2018 05 前言 2018年2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 明确提出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 把生态 价值考虑进去 为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成都市委市政府在期间提出 成都 将聚焦高标准规划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 成都明确 提出建设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将通过优化城乡空间格局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努力 塑造 开窗见田 推门见绿 的田园风光和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作为引领成都未来发展的全新城市规划理念 公园城市是以人民为中心 以生态文明引 领城市发展的新范式 是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 形成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乡人居 环境和人

2、 城 境 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因此 为加快我市 美丽宜居公园城 市 的建设步伐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造景观化 景区化 可进入 可参与的全 域公园体系 塑造 开窗见田 推门见绿 的田园风光和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市规划局特组 织开展编制 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 并根据该规划相应编制了 成都市美丽宜居 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 为更进一步指导 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 构建的全域公 园体系的规划设计 特提取 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 中公园规划建设部分 编制形成 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1章 总则 第2章 山地公园 第3章 郊野公园 第4章 城市公园绿地 第5章 天府绿

3、道 附则 目 录 01 04 22 49 74 84 总则 1 1编制目的 02 1 2成都市全域公园体系 02 1 3适用范围 03 1 4相关标准衔接 03 01 总则 为更进一步指导 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 构建的全域公园体 系的规划设计 特编制 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以下简称导则 1 1 编制目的 总则01 全域公园体系示意图 1 2成都市全域 公园体系 全域公园化空间布局示意图 全域公园体系 龙门山自然龙门山自然 生态公园生态公园 龙泉山城市龙泉山城市 森林公园森林公园 郊野郊野 公园群公园群 城市城市 公园绿地公园绿地 森林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 地质公园 山地森林景观公园 游

4、憩公园 天府锦城生态公园 湖泊湿地郊野公园 人文型郊野公园 农林型郊野公园 城市公园 小游园 微绿地 贯彻 园中建城 城中有园 城园相融 人城和谐 的规划理念 以绿道 水网串联 构建山水生态底 郊野公园群 城镇绿化网无缝衔 接的全域公园体系 其中包括龙门山自然生态公园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 园 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绿地共计4大类 12小类 02 总则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成都全域公园体系中所涉及的各类公园绿地和绿道 的规划设计 即 两山 公园包括龙门山自然生态公园和龙泉山城市森林 公园 郊野公园 城市公园绿地包括城市公园 小游园和微绿地以及天府 绿道 其中 涉及世界自然遗产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

5、胜区 森 林公园 地质公园 环城生态区 兴隆湖区域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法律 法规有明确要求的区域 应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按本导则要求 进行提升 其它公园应在满足 公园设计规范 GB 51192 2016 等相关规范 标准的前提下 按本导则要求进行提升 1 3 适用范围 1 4 相关标准 衔接 本导则引用 参考了 公园设计规范 GB 51192 2016 成都 市镇 乡 及村庄规划技术导则 2015 成都市中心城区小游园 微绿地建设导则 天府绿道规划建设导则 成都市乡村环境规划 控制技术导则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 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成委发 2017

6、 34号 等相关规范 导则和文件 03 2 1适用范围 05 2 2目标 05 2 3总体要求 05 2 4建设模式引导 06 2 5加强生态保护 牢固生态屏障 06 2 6保障生命安全 09 2 7完善旅游服务配套 09 2 8完善交通体系 12 2 9建设布局与秀美山地风光相适应 14 2 10弘扬天府文化 17 2 11营造山地景观 20 02 山地公园 山地公园 本章适用于龙门山自然生态公园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内的山地公 园的规划设计 2 1适用范围 山地公园02 2 3总体要求 牢固两山的生态屏障功能 将龙门山自然生态公园打造成为生态发 展示范区 美丽自然山水典范区 将龙泉山城市森林

7、公园打造成为世界 级品质城市绿心和国际化城市会客厅 2 2目标 以生态保育 生态涵养为主 兼具休闲旅游 文化展示 高端服务 体育健身 对外交往等功能 明确山地公园基本功能 国家公园 世界自然遗产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已有法律法规管控区 域 应遵守相应法律法规 结合本区域管控要求 按照 就严不就松 的原则进行保护 严格保护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的区域 对山地公园内建设用地总量实行减量控制 现状村庄建设用地实行 拆二建一 实行土地先拆后建的政策 严控建设用地总量 禁止建设各类工业 含乡镇企业 仓储物流 采矿项目 除村民 住宅以外的所有居

8、住项目 对区域环境有一定影响的殡葬设施 与生态 保护功能无关的办公和教育科研设施 没有特殊绿隔要求的医疗卫生设 施 制定建设项目负面清单 新建项目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与地震断裂带区域 山 地公园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应采取工程治理或加固措施 减小地质灾 害的不良影响 并禁止游人进入 禁止在主要河流 湖泊水库控制带内布局除水利工程 市政交通基 础设施以外的建设用地 并不得影响河道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 明确建设项目选址要求 05 山地公园 山地公园建设模式图 2 5 加强生态保 护 牢固生 态屏障 对山地公园的生态本底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 生态核心保护区 生态缓冲区和一般区

9、域 生态核心保护区应以生态保育 生态涵养为主 严控建设活动 仅 允许应急救援 科学实验等活动 生态缓冲区以生态修复为主 允许少 量配套设施建设 一般区域允许适度建设特色镇 服务节点与景区化建 设项目 生态公益林集中分布区域应按照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 生 态公益林管理办法 要求保护 生态本底条件较好的地区 通过 提质 增效 提升森林质量与景 观风貌 包括补植补造 低效林改造 经济林改造 更替调整 封 山育林 抚育改造等措施 2 4 建设模式 引导 山地公园按 生态保护区 特色镇 服务节点 模式建设 特色镇作 为山地公园的服务中心及出入口 布局于山脚区域 形成 山上游 山 下住 的建设模式 结合

10、服务半径及交通转接点设置服务节点 承载基 本旅游服务功能 06 划定生态分区 实施分区管控 提升山地公园生态环境 山地公园 封山育林示意图 生态林提升 工程意向图 生态恢复前后 对比图 生态本底较差的地区 应改善种植结构 选择对土壤要求不高且生长较快的树种进行 补植补 造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07 山地公园 保护山地公园生态环境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生态敏感区与地质灾害区应加大生态移民 推进力度 对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 应严格保护森林植被 维护生态涵养功能 加强对水库 湖泊周边的林地 绿地的保护 沿流域种植植被宽度不小于100米的水源涵养林 水源涵养林意向图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 川金丝猴

11、等重要物种 保护 维护其生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 大熊猫栖息地 推进生态移民 加强水源涵养和保护 08 保护生物多样性 山地公园 金丝猴栖息地 2 6保障生命 安全应保证连接山地公园的各条道路之间的连通性 实现每个公园至少 有 双通道 进出 保证应急安全 提高救援效率 结合服务中心 服务节点或山顶开阔处设置直升机停机坪 便于开 展紧急救援 停机坪建设示意图 09 多通道联系 保障应急安全 设置应急停机 山地公园 设施类型具体设施设置导向 单个设施规模 建筑面积 平方米 基础服务设施 游客集散中心应设800 餐饮设施应设800 轨道站点 交通集散中心 宜设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布置 公交 旅游巴士站点应设

12、大型旅游客车停车位 20 停车场应设 合理预测停车需求 灵活配 置停车设施 打造生态化和 林荫化的停车设施 自行车租赁点应设可停放至少300辆自行车 旅游超市应设300 管理用房应设200 医疗点应设150 治安设施应设 公共厕所应设100 解说设施宜设根据资源点位合理布置 标识导览设施应设 沿旅游道路 绿道 主要路 口合理布设 特色旅游设施 特色商业街区宜设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布置 酒店宜设800 主题餐厅宜设500 野营地宜设500 民宿宜设400 展览类设施宜设 公共wifi服务站宜设 服务中心旅游设施配套标准 10 2 7完善旅游 服务配套服务中心除满足原特色镇生产生活配套功能外 还应承担

13、游客集散 旅游度假 商业服务 休憩娱乐等功能 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按 成都市 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中相关要求配置 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应 按以下标准设置 完善服务中心旅游配套 山地公园 服务中心意向图 结合服务半径及交通转接点设置服务节点 宜每5 10公里设一处 承担旅游服务 休憩娱乐 文化展示等功能 配套设施应按以下标准进行设置 设施类型具体设施设置导向 单个设施规模 建筑面积 平方米 基础服务设施 餐饮设施宜设200 停车场宜设 合理预测停车需求 灵活配 置停车设施 打造生态化和 林荫化的停车设施 自行车租赁点宜设可停放至少100辆自行车 管理用房宜设50 零售服务点应设50 公共厕所应设

14、50 医疗点应设20 垃圾箱应设 标识导览设施应设沿绿道合理布设 特色旅游设施 野营地宜设200 展览类设施宜设 服务中心旅游设施配套标准 11 完善服务节点旅游配套 山地公园 服务节点意向图 2 8完善交通 体系长途客运 旅游大巴 私家车等只能进入结合公园入口布设的服务 中心 公园内部采用清洁能源汽车 电动观光车等交通方式 公园内交通方式意向图 沿龙门山脚 龙泉山脚形成沿山旅游通道 串联山脚各个特色镇 将外部高快速路接入沿山旅游通道或特色镇 实现周边区域的快速到达 山地公园间依托现状镇村道路进行提升改造 串联服务中心 服务 节点 形成连通性良好的道路体系 道路宜按照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15、 D20 2006 中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公园间同时宜有区域级绿道连接 对农村道路设施进行旅游化改造 充分利用现有的村道 组道 机耕道进行绿道改造 形成相互贯通的绿 道网络体系 实现山地公园间良好的连通性 12 交通方式引导 到达性交通体系 公园间联系道路 山地公园 公园间联系道路意向图 公园内部道路和绿道选线主要依托村道 组道 机耕道 串联各观景节点 形成具有体验 性和观赏性的道路网 公园内道路意向图 13 公园内部道路 山地公园 公园内绿道意向图 在地势较陡 高差较大及周边环境景观效果较好的区域可建观光栈 道或游步道 宽度1米左右 铺装材料多利用砂石 木材 石材等当地 材料 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16、 2 9建设布局与 秀美山地风 光相适应 按照 顺应自然 显山露水 灵活多样 与自然环境相融 原则 山地公园中特色镇宜采用顺应地形地势和山水形态的布局模式 以低密 低强开发为主 建筑应以低层为主 原则上不出现小高层 高层建筑 做到显山露水 视线通透 特色镇布局引导图 特色镇打造与秀美山地风光相适应 14 整体布局与秀美山地风光相适应 山地公园 在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下 服务节点可根据游客量和游客分布情况设置 利用地形地貌 结合当地建筑风格与民俗文化 营造多样性的建筑空间 建筑应多采用砂石 木材 石材等当 地材料 融入周边自然山水环境 服务节点建设意向图 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建筑体量不宜过大 强化小体量 组团化布局 山地公园建设项目 建筑体量引导图 15 服务节点打造与秀美山地风光相适应 建筑风貌与秀美山地风光相协调 山地公园 建筑布局应顺应山形地势 形成自然错落的高差轮廓 低层 多层建筑的屋顶应采用坡屋 顶形式 整体轮廓应与山体轮廓相呼应 山地公园特色镇 轮廓引导图 建筑高度以低层 多层为主 并掩映在树丛中 距山脚50米范围内建筑檐口高度不宜超过9 米 距山脚200米范围内建筑檐口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