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711734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精编》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精编》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精编》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精编》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群体行为的基础 本讲主要内容 群体概述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群体行为的动态研究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一 群体概述 1 群体的定义与分类群体的定义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群体的特征群体成员之间有经常的频繁的相互作用 群体成员都认为他们是本群体中的一员 其他人也认为他们属于同一群体 群体有成员有共同遵守的规范 群体的存在是为了应付外界环境的挑战 1 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 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 实际群体 指实际存在的群体 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的直接或间接联系 2 群体的分类 2 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小型

2、群体 凡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 个人间的 面对面的接触和联系的群体 就是小型群体 大型群体 指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 通过群体的目标 各层组织机构等 联系在一起的群体 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 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1 命令型群体 由组织结构规定 由直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 2 任务型群体 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即没有正式结构 也不是由组织确定 以个人之间的好感 喜爱或共同兴趣为基础而构成的群体 1 利益型群体 为了实现一个共同关心的目标而组成的群体 2 友谊型群体 基于成员的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 3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4 参照群体参照群体

3、也叫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 这种群体的标准 目标和规范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成为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准 个人把自己的行为与这种群体的标准进行对照 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 就改正自己的行为 3 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的需要 4 群体发展的阶段 5阶段模型 1 形成阶段 群体的目的 结构 领导都不明确 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 2 震荡阶段 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 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 仍予以抵制 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 还存在争议 3 规范化阶段 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 群体开始便显出一定的凝聚力 4 执行任务阶段 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发挥

4、作用 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群体成员的注意力已从试图相互认识和理解转移到完成手头的任务 5 终止阶段 间断 平衡模型 1 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2 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以惯性运行 3 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 群体发生一次转变 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4 转变之后 群体的活动又以惯性进行 5 群体召开最后一次会议 活动速度明显加快 二 群体行为的静态研究 1 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1 组织战略 3 正式规范 5 人员甄选过程 7 组织文化 2 权力结构 4 组织资源 6 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8 物理工作环境 2 群体的规模 1 群体规模的上限与下限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

5、小群体的最佳人数为2 7人 有些学者认为 小群体的下限应为3人 多数学者认为 小群体的上限以7人为最佳 但也有人主张20 30甚至40人 2 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一些学者研究了不适当的扩大群体规模可能产生的问题 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 群体资源的总量也增加 但这些资源不一都是有用的资源 如群体间的不同点也增多 因而成员各自的特长难以发挥 随着群体人数增多 成员参加活动的和得到奖励的机会减少 群体人数越多 就越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工作 以协调成员的活动 随着群体人数增多 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也会增多 群体成员人数越多 成员之间彼此了解的程度就会越低 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图示

6、 人数 人均效率 图7 1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之间的关系 n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 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 每个人受到关注及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 个人的归属感 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降低等因素使员工的满意度降低 群体规模与缺勤率的关系国外对蓝领工人的研究表明 群体规模与缺勤率呈正相关 但在白领管理人员的研究中没有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离职率的关系国外研究表明 群体规模与离职率呈正比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 缺勤率与离职率的关系 1 应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确定群体人数的下限 这个下限应保证能一般地完成工作任务 2 应确定群体规模的最适当人数 这个人数能保证群体的工

7、作效率达到最佳程度 3 群体规模的上限应确定在这样的人数上 如果超过了这个人数 群体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 确定群体规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4 群体的结构 群体结构的概念和意义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 群体成员的结构可分为不同的方面 如年龄结构 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 专业结构 性格结构以及观点 信念结构等 研究群体结构对于建立合理的领导班子及其他高效的工作群体 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质指群体成员在能力 性格 年龄 知识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 所谓异质指在上述各方面都迥然不同 群体结构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在下述情况下 同质性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1 工作

8、比较单纯 不需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2 当完成一项工作需大家密切配合时 同质群体较为有效 3 如果一个工作群体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 则同质群体较好 在下述情况下 异质结构的群体会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1 完成复杂的工作 以异质结构为好 2 当做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 异质结构为好 3 凡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 异质结构较为有利 一般来说 工作组织的基层群体应为同质结构 各类组织领导班子应为异质结构 1 年龄结构 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构成应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 不同层次的领导班子成员年龄构成应有所区别 第二 不同工作性质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构成应有所区别 2 知识专业结构 从大

9、中型企业领导班子的角度看 不仅应当有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 还应有管理 财会 经济 人事等方面的专家 3 性格结构 外向型性格与内向型性格的人应有合理搭配 领导班子的结构 从领导班子的构成看 思维能力最具重要性 思维能力可分为创造型 发现型和再现型三种类型 发现型 善于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 创造型 善于出谋划策 善于出主意 想办法 再现型 不善于发现问题 也不善于出谋划策 但如果交待给他一定的任务 他会原原本本贯彻执行 不会走样 4 能力结构 5 群体中的角色 角色的概念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个体的角色获得过程群体对这个角色赋予一定的期望在群体其

10、他成员与他的交往中表现出对他的这种期望个体知觉到群体对他的这种期望按群体的期望去实现角色行为 群体中的角色种类 从完成任务的角度看发起者 对群体的目标或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信息搜集者 搜集解决问题的信息信息提供者 从个人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协调者 把群体内各派成员的活动协调起来评价者 对建议的逻辑性 现实性做出评价从维护群体关系的角度看鼓舞着 表扬 赞同或接受别人的意见调和者 缓和矛盾 调节冲突追随者 消极被动地随大流观察者 置身于群体以外 客观地评价群体的活动 角色同一性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角色知觉一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角色期待别人认为你

11、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角色冲突当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 而这些角色期待有时相互矛盾的 就产生了角色冲突 与角色有关的几个概念 群体规范的概念群体规范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准则 群体规范的类型 1 正式规范 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如企业的岗位规范 操作规程等 2 非正式规范 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 而是员工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6 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的形成 正式规范正式规范是由组织直接规定的 非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是群体成员在相互交往过程中 在模仿 暗示 顺从的基础上形成的 心理学家谢里夫的实验研究 1 让被试单独判断光点移动方向 2 大家互

12、相讨论 形成共识 3 重新单独判断 探索阶段 群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和了解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标准或业已存在的群体规范体系 彼此之间产生双向的接近和同化 努力寻找其中共同的因素并以此作为建立新的群体规范的起点 形成阶段 不同的行为 价值和观念体系互相融合 通过心理和行为的互动过程 逐步形成某种公认的 可接受的 规范群体成员行为的标准 定型阶段 通过群体和个人之间 个人和个人之间行为观念的交换 归属和服从过程 最终形成对群体所有成员具有共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非正式规范形成的过程 1 群体维持功能 2 行为预测功能 3 评价准则功能 4 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和行为矫正功能 群体规范的功能 6

13、0年代后期 美国学者皮尔尼克 S Pilnick 提出了 规范分析法 作为改进群体工作效率的工具 这种方法包括三项内容 1 明确规范内容 了解已形成的规范 特别了解起消极作用的规范 并听取对这些规范进行改革的意见 2 制定规范剖面图 将规范进行分类 并对每一类规范进行评定 给出每类规范的评分与理想给分点 这种理想给分点与实际得分之间的差距 就是规范差距 3 进行改革 改革从最上层开始 逐级向下 根据规范对企业效率影响的大小 确定优先改革的项目 群体规范分析法 群体规范剖面图 81012141618202224 规范差距 规范差距 业务成绩 利润 合作 计划性 工作督导 训练 创造发明 用户关系

14、 诚实与安全 组织荣誉 三 群体的动态研究 1 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 观众效应在一些场合 有别人在场时 工作效率会有明显提高 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在一些场合 有别人在场时 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提高 反而会大大降低 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抑制作用 当作业比较简单 而且人们熟练程度较高时 会发生社会助长效应 否则 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协同效应指群体活动的效果不同于个体活动效果之和 协同效应可分为协同正效应和协同负效应 协同正效应指群体整体的产出大于群体成员个人产出的总和 协同负效应又叫社会惰化 指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要克服社会惰化现象 使群体工作产生协同正效应 必须

15、明确每个成员的工作责任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 协同效应 2 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 从众的概念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 会感到群体的压力 在群体压力之下 他会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 这种现象叫做从众或顺从 群体压力经过以下几个过程使成员产生从众行为 1 合理辩解阶段 2 劝解说服阶段 3 攻击阶段 4 心理上的隔离阶段 阿希的试验 x abc 单独判断 错误概率 1 实验条件下 错误概率 37 从众行为的类型 行为上的从众 接受拒绝 心理上的从众 接受拒绝 情景因素变量群体规模 群体凝聚力 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群体的人际关系群体惩罚情景的明朗程度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

16、素 性别因素 智力因素自信心自尊心社会赞许需要情绪稳定性个人的服从性和易受暗示性个体已有的经验 个人因素变量 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对个人从众的影响 反从众者 的作用 群体成员态度改变对个人从众行为的影响 群体行为与个人行为的差距 3 群体的内聚力 群体内聚力的概念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 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高内聚力群特特征喜欢其它的群体成员具有作为一个群体成员的尊严感群体能帮助个人达到他单独一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 1 群体的领导方式 心理学家勒温等 1939 的经典实验 2 外部影响 3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4 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5 加入群体的难度 6 群体规模 7 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8 以往成功的经验 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关系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等人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检验了群体内聚力和对群体成员的诱导对生产率的影响 实验的分组情况如下 群体内聚力 高 低 积极 消极 诱导 高内聚力 积极诱导 高内聚力 消极诱导 低内聚力 积极诱导 低内聚力 消极诱导 生产率 工作时间 0 强凝聚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