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品读探究)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33702899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品读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品读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品读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品读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品读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品读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品读探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品读探究)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人为本。语文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感悟”“积累”与“运用”。因此在学习本篇课文中,就要通过对瀑布声、形、色等艺术形象的感受,缩短学生与瀑布之间的心理距离;通过对描写瀑布相关语言文字的感悟,加深对瀑布的认知和对精准的语言文字的体会;通过对优美词句的积累,强化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领略和为学生的语言创造提供模式;通过运用,最终实现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同时,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及善用、巧用比喻的写作特点。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搜集黄果树瀑布的资料。(2)搜集徐霞客的资料。(

2、3)准备黄果树瀑布音频文件。(4)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2)搜集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瀑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置悬念,引入课文。1、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游览了黄山,感受了黄山松的奇特。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我国的贵州省,去欣赏一下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2、简介黄果树瀑布。3、设置悬念:作者在文中说:“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又是一部怎样的“杰作”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去听一听它的声响,看一看它的雄姿。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介绍和课件展示,使学生对黄果树瀑布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新

3、课初设置悬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1)生字: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会读、会认、会写。(2)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读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2、检查自学情况。读准字音:缝隙、悬挂、沉醉、胸膛、掩映、喧嚣、聆听、山回谷应、訇然作响。理解词语:杰作、人喧马嘶、喧嚣、沉醉、谛听。3、教师指导。注意“嘶、醉”是平舌音;“缝、轰、膛”是后鼻音;“撩”的声母是“l”;“挟”读xi,不读xi或ji。设计意图: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针对易错字进行指导,可以提高教

4、学实效性。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黄果树瀑布的? 2、小组探究:在读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3、全班汇报交流。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赞美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我们”完全沉醉在美景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思结合,发展思维;小组探究,理清文章脉络,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第二课时一、对比感受,引入新课。1、背诵望庐山瀑布,说

5、一说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自由读文,说一说黄果树瀑布给你的感受。3、今天,让我们走近黄果树瀑布,去感受这部大自然的杰作。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古诗,回忆庐山瀑布的恢宏壮观;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对比之下,更能突出黄果树瀑布雄伟壮观的特点,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二、品词析句,感受体会。1、(出示黄果树瀑布图片),播放课文第24自然段录音,边看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圈画重点词句,展开丰富想象,将自己的感受写在空白处。2、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这一部分主要写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象。(1)听到了瀑布的声响大。响亮“哗哗”“渐近渐响”“潮水

6、般涌上来”。杂乱“人喧马嘶”“喧嚣”。动听“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2)看到了瀑布的形态宽。悬挂在岩壁上、折为三叠的宽幅白练。3、师生互动,共同探究。(1)作者是通过哪些动词来描写瀑布的声音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飘”使瀑布的声音更富有具体感、连续性,给人的感觉很悦耳。“拂”赋瀑布以人的动作,给人感觉亲切、自然。“涌”突出了瀑布的力量、速度、来势,给人以强大的气势。“盖”化瀑布的声音于有形,世间一切声音都在它的笼罩之下于无声。(2)作者在描写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说一说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感受“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7、。默读文中相关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银雨”指什么,“金街”指什么,作者写“银雨洒金街”的目的又是什么。4、指导朗读第24自然段,读出瀑布声音的大、样子的宽。5、播放课文第57自然段录音,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这一部分主要写下到谷底时的感受。)6、合作交流:(1)黄果树瀑布泻落在哪里?作者是怎样下到谷底的?(2)下到谷底的感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品析句子:“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几乎与瀑布零距离接触,即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

8、丝丝的,舒服极了。”这句话突出了什么感觉?(突出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那种美好。)“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坐在谷底,四周群山环绕,仿佛置身在圆形的、立体的音乐池中。壮观的瀑布直泻而下,瀑声盈耳,惊心动魄,山回谷应,作者被声浪所包围,与声浪共振动,内心充满活力。)“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闭上眼睛,畅想这种感受。)7、指导朗读第57自然段,读出这种感受。8、师: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令作者陶醉,令我们陶醉,更令我国明代伟大的地理

9、学家、旅行家徐霞客陶醉。(1)简介徐霞客。(2)从文中找出描写徐霞客陶醉的句子。理解词语“凝神谛听、沉醉”。此时你要是徐霞客的话,你在想什么?听什么?9、师:我们游览完了黄果树瀑布,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说些什么?同桌合作,畅所欲言,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10、“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理解“杰作”。指名读这句话,读出赞叹之情。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觉读书的能力与习惯,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三、总结写法,拓展延伸。1、快速读文,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2、同桌交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移步换景”的表达方法。3、介绍“移步换景”的表达方法。4.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我国其他的瀑布。5、布置作业:仿照课文,运用“移步换景”的表达方法,写自己游览一处景物的所见、所闻、所感。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写法,积累学生的写作知识;写自己游览一处景物的所见、所闻、所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打下基础。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