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素质与人性格形成与身心发展教学文案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3699249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素质与人性格形成与身心发展教学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遗传素质与人性格形成与身心发展教学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遗传素质与人性格形成与身心发展教学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遗传素质与人性格形成与身心发展教学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遗传素质与人性格形成与身心发展教学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素质与人性格形成与身心发展教学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素质与人性格形成与身心发展教学文案(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遗传素质与人性格形成与身心发展1 遗传与人的性格发展2 基因与性格的发展3 遗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心理学 遗传与人的性格发展 典型人物及性格特征 1 林黛玉 内向型性格 其心理特点上往往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她们的行为孤僻 寡言 但又常为一些别人认为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动感情 表面上看 她有时似乎很坚强 但内心世界却充满自卑和懦怯 2 猪八戒 西游记 中猪八戒身上既有神仙的本领 还有猪的贪吃贪睡的特点 更有人的吃苦耐劳 憨厚率直的品质和自私 好色及懒惰的习性 贪吃 贪财 好色 憨厚率直 但粗中有细 张飞 以勇猛威武著称 敌人对他闻风丧胆 张飞性格缺点是脾气暴躁 不恤小人 暴而无恩 林冲

2、是一个自身充满矛盾的人 正义感和忍让在他身上同时表现得很强烈 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 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机智果断的敏锐性格 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约翰 塞巴斯蒂安 巴赫 J S Bach 1685 1750 最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之一 被称之为 西方音乐之父 以创作 勃兰登堡协奏曲 b小调弥撒曲 平均率钢琴曲集 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和器乐曲而著称 他把前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 形式和传统概括地加以研究并汇集在一起 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他的先辈世代均为乐师 他的4个儿子均为作曲家 使得巴赫家族在德国音乐史上颇具传奇色彩 在300多年时间里 这个家族出了60位大音乐家 其中20人享有盛名 性格是否与基因有关 现

3、实生活中 常常可以看到子女的某些性格与父母很相似 而且 我们知道神经系统是性格的物质基础 人类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都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的 这些活动也受大脑控制 两点结论 1 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及塑造过程显然受到遗传的影响2 性格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因为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决定了外界环境对性格有影响 PUURRXuurrUuRr不卫生型XuurrUuRrUurruuRruurr B D C A A 1 4 全卫生型 打开蜂室 移出死虫B 1 4 全不卫生型 不打开蜂室 不移出死虫C 1 4 半卫生型 打开蜂室 不移出死虫D 1 4 半卫生型 不打开蜂室 人为

4、打开蜂室后 可移出死虫 蜜蜂清理蜂巢 行为 用棕色品系 H 范思科品系 NH 的蜜蜂作实验 性格的控制基因 DRD4以色列和美国遗传学家发现人类的第11号染色体上存在的DRD4基因与人类性格有关 它决定了一种喜好追求新奇的性格 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总想寻求新的刺激 容易冲动 喜欢冒险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 喜欢思考 冷漠沉着 个性拘谨 恬淡寡欲 这种性格上的差异 过去认为是由于童年时期所用不同教育方法所造成的结果 现在则认为这种性格差异与遗传基因有关 第11号染色体上的DRD4基因含有遗传指令 具有支配在大脑中形成某种 受体 的能力 这些受体分布在神经细胞表面 能够接受多巴胺 从而改善人的情绪 让我们

5、心旷神怡 当我们经历新鲜 刺激或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 大脑中就会分泌多巴胺 DRD4基因存在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一种比较长 另一种比较短 较长的DRD4基因可以形成较长的 受体 它们对神经递质多巴胺较不敏感 因此 需要通过冒险 寻求刺激的生活方式 产生较高水平的多巴胺 而较短的受体 对多巴胺高度敏感 因此 拥有较短DRD4受体的人在安静的活动中也有足够的多巴胺 所以他们在生活中不需要太多的刺激 作为人脑中化学信使的多巴胺可使人产生情感和感受愉悦 而DRD4基因具有调节多巴胺的功能 dopaminereceptorD4 16aminoacidrepeatsequencepresentintwoto

6、11copies minisatellitephrase 1 3 2 4 5 6 7 dopaminereceptorD4 Thelargerthenumberofrepeats themoreineffectiveisthedopamineD4receptorinsignalling 1 3 2 4 5 6 7 在遗传学上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让有着相同的基因组的个体 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 比较其结果 同卵孪生子有着相同的基因组 是很好的实验对象 但是我们却无法拿人来做这种控制实验 只能进行调查统计 这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比较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的异同 另一种方法是比较出生后不久就被分开在

7、不同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和在同一个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 同卵孪生子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来的 他们的基因组相同 遗传相似程度达到100 异卵孪生子则是两个 或更多个 卵分别被两个 或更多个 精子受精产生的不同受精卵分别发育而来的 虽然他们在同一时间位于同一子宫 但是他们的遗传相似程度与同一对父母在不同时间生下的两个孩子是一样的 平均为50 如果某种行为特征在同卵孪生子之间的相似程度并不比异卵孪生子高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特征的遗传程度很弱 反之 如果同卵孪生子在某种行为特征的相似程度高于异卵孪生子 那么它就很可能是受到遗传影响的 在不同家庭抚养的孪生子有不同的生长环境 因此其相似性就可认为是

8、由于有相同的基因导致的 弗朗西斯高尔顿 最早对同卵孪生子的性格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学者 他认为 孪生子的研究对探讨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在人的性格和智能形成中的作用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高尔顿研究发现 大部分同卵孪生子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几乎都是一样 身高 体重 体力 态度 姿势 性格爱好 甚至语言的抑扬顿挫也非常相似 有的孪生子甚至患有同样的疾病 同卵孪生子之间不仅外貌形态 生理及心理反应上很相似 在寿命长短 对相同刺激的反应等行为方面也十分相似 由此说明人类的某些行为明显受到遗传基因的控制 同卵孪生子间的相似性并非绝对的 也存在另一种极端 即极其不相似的同卵孪生子 例如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 暹罗连体兄

9、弟 不仅同卵 而且连体 从他们诞生之时起 就一刻也没有分离过 基因和环境都完全相同 然而他们的性格却绝然相反 一个暴躁 一个平静 一个思维敏捷但兴趣狭窄 一个反应迟钝但兴趣广泛 一个是酒徒 一个则是赌徒 要利用孪生子研究遗传对性格的影响 并不能依据极端的个案 而必须对大量的孪生子做调查 统计 暹罗连体兄弟 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 都不能只比较个案 而必须对大量的孪生子做调查 统计 美国明尼苏答大学共研究了8000多对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 包括130多对在不同的家庭长大的同卵孪生子 研究者对孪生子进行了深入具体的面试 以了解其生活环境 对社会 宗教 哲学问题的看法 并用一系列心理测试判断其职业兴趣

10、 思维能力和性格倾向 研究目的 了解人的个体差异有多少是由基因决定 多少是由环境决定 个体差异 遗传 共享环境 非共享环境 评价性格的5种量度 友好程度 讨人喜欢 和蔼 友好 vs 爱争论 攻击性 不友好 严谨程度 有条理 负责任 可信赖 vs 粗心 易冲动 不可信赖 外向程度 果断 外向 活泼 vs 畏缩 内向 冷淡 神经质程度 不焦虑 稳定 自信 vs 焦虑 不稳定 不自信 开通程度 有想象力 喜欢新奇 有创造性 vs 目光短浅 避免风险 爱模仿 VS 研究结果是 一起长大的同卵孪生子的相关性平均为0 46 0表示两个人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1表示两个人完全相同 分开长大的同卵孪生子 这一数字

11、为0 45 这说明同卵孪生子的性格相关程度 与他们是否在相同还是不同的环境长大无关 分开长大的异卵孪生子的性格相关程度平均为0 26 大约是同卵孪生子的一半 这与他们的遗传相似程度是同卵孪生子的一半相符 从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得到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计算遗传差异与性格差异的相关性 平均来说 大约50 的性格差异是由于遗传差异导致的 或者说 遗传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大约占了一半 遗传学家把这个数字称为遗传率 如果性状差异是完全由遗传差异引起的 遗传率为1 如果性状差异与遗传差异毫无关系 遗传率为0 其他的类似研究的结果 所得到的性格遗传率 一般在0 2 0 5之间 遗传率受多因素的影响 如果环境条件未

12、能使遗传差异的影响充分体现出来 那么所得到的遗传率就会偏低 例如 小鼠在单调的环境下长大 记忆力偏低 如果在复杂的 富有刺激性的环境下长大 记忆力明显增强 精神病与基因的关系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SZ OMIM 181500 是一种由于大脑功能出现问题 导致不正常的思维 情感及行为的疾病 属于重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工作 社交 生活及自我照顾的能力 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 多起病于青壮年 具有特征性的思维 情绪和行为互不协调 联想散漫 情感淡漠 言行怪异 脱离现实等多方面的障碍 一般无意识及智力障碍 病程多迁延 临床特征表现在以下

13、几方面 联想障碍 二 情感淡漠 情感不协调 三 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 四 幻觉 妄想和紧张症症候群 五 缺乏自知力 联想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其特点表现在言谈或书写文章时出现词不达意 言语支离破碎 思维松驰或思维活跃但不规律 这些都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思维联想过程带有特征性的症状 二 情感淡漠 情感不协调患者病情较轻时 仅表现对周围的任何人欠关心和体贴 当病情重时 则表现为反应迟钝 对生活和学习兴趣减小 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 情感日益淡漠 甚至对失去亲人极大悲哀的事 也表现冷淡 最后丧失对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 但在情感淡漠时 患者会出现情感倒错 如可因琐事而勃然暴怒 有

14、时或含笑谈自已不幸的遭遇 三 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病人活动减少 缺乏主动性 行为变得孤僻 被动 退缩等意志减退症状 如无故旷课或旷工 不注意清洁卫生 长期不洗澡 不理发 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会出现意向倒错 如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 如肥皂 污水 或自伤身体某些部位等 四 幻觉 妄想和紧张症症候群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和妄想内容较荒谬和脱离现实 如幻听一些使患者不愉快的内容 有命令性幻听 评论性幻听或思维鸣响 有时沉醉在幻听中而自语 自笑 有时出现幻味 幻触和幻嗅 甚至出现人格解体的幻觉 如脑袋离体 自我分成2个或3个等 妄想也见于其他精神疾病 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五 缺乏自知力绝大多数患者并不认为自

15、己病态是由于自身患病所致 而坚持认为是由于某些人恶意加害自己 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 也不愿意接受治疗 这是精神分裂症的特点 以上均为精神分裂症自知力受损害所致 二 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遗传因素 通过对本病患者的家系研究发现 同卵双生子的共患率为48 异卵双生子的共患率为17 一般人群患病率 1 精神分裂症的家属的患病率要高得多 父亲或母亲有精神分裂症 其子女有13 28 7 机率在一生中患上此病 父母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发病率为38 7 68 1 以上研究提示了本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可能存在着生物遗传因素 但这只说明有遗传素质的人易感性增高 而是否发病则由内外因素共同决定 目前 尚未得到染

16、色体畸变与精神分裂相关的证据 但染色体畸变部位的发现 将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筛选及定位 应用关联分析方法和全基因组扫描技术 已发现众多基因或位点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或候选区域 一 DRD3基因多巴胺的化学名称为4 2 乙胺基 苯 1 2 二醇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 调节人体的精神 神经活动 多巴胺过量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原因 故多巴胺受体基因亦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候选基因 治疗药物均为多巴胺D2受体 dopamineD2receptor DRD2 的阻断剂 DRD2基因位于11q22 1 22 3 但日本患者的DRD2基因第141位C碱基缺失频率显著降低 而英国白人患者的第141位C缺失显著升高 DRD3基因位于3q13 3 DRD3主要在端脑 伏隔核 Callegia岛以及其他边缘系统 如嗅体 海马和乳头体 进行特异表达 与思维 情感等功能有关 DRD4基因位于11p15 5 与DRD2和DRD3都有明显的同源性 DRD4第521位C T多态性以及第3外显子48bp重要片段的多态性显示与精神分裂症的微弱关联 多巴胺三维化学结构式 二 5 HTR2A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