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满分作文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698278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满分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满分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满分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满分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满分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满分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满分作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17年全国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

2、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从大处着眼,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

3、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命题在引导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

4、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

5、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紧扣材料: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对文体: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预设对象。“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便利中国,高效中国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再到如今美丽富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一路走来,在曲折中发展与上升,历久弥新,愈加繁荣。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又有了新的代名词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换言之,便是一个便利的

6、中国,一个高效的中国。(开篇准确抓住关键词,同时既点题,又突出便利、高效的中国这一中心论点)身为人口大国,我国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方面可谓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压力。幸运的是,我们不畏难题,化压力为动力,使问题得到高效地解决。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便利高效的中国。 首先是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高效的“高铁”。高铁是一种安全、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它分为城际轻轨与省际高铁,极大缩减了人们出行所费时间。比方说A城到B城驾车需要两个小时,轻轨只需半小时即可轻松到达。省际高铁时速可高达350千米每小时,在各个省份之间高速运行,人们出行极为便捷。我国高铁与日本新干线相比,更安全、更快捷、更舒适,如今大量出

7、口到各个国家,可谓是中国人“别样的骄傲”。(举“高铁”为例,紧扣关键词“高铁”,论证“便利中国、高效中国”,切中肯綮。中国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其次是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高效的“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百度钱包等第三方支付软件俯拾皆是。把外出付费称作“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简直一点也不夸张,就连最不起眼的街边小吃摊,都无需携带现金。就连来自英国的留学生拂菻坊,在视频网站上发表的第一个视频,便是称赞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与高效。他所说的“在所有发达国家都以为中国将陷入人口的泥潭时,中国却以她特有的方式,达到了他国望尘莫及的高效率”,完美诠释了中国的特

8、色成就。(举“移动支付”为例,紧扣关键词“移动支付”,论证“便利中国、高效中国”,思维缜密。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不得不提身边的“共享单车”,它发端于校园,由中国大学生一手创办,如今上至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下至边陲小城镇,便利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随处可骑,无处不到,可谓是穿梭于城市各处的美好使者。这种便利、高效的交通工具,体现得是国人的相互信任与日益提高的国民素质。中国,也能做好属于自己的“共享服务”。(举“共享单车”为例,通过共享单车的便利及高效,体现国人的优良素质,传达自己的对国人的赞叹,对祖国的赞美) 坐高铁周游神州大地,骑共享穿越美丽校园,用“移动支付”随时随

9、地扫码支付,如此轻快便捷的生活,岂不美哉?中国不只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还有如今便利、高效的新面貌。(收束全文,用三个整句将三个关键词串在一块,再次扣紧主题,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愫,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满满。深化了主题)中国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化用北京欢迎你的歌词结束全文,一个便利、高效、热情、开放的中国形象再次呈现出来,余音绕梁)本文能够紧紧围绕“高效和便利”这个中心,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三个方面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作者能抓住高速和便利这个特点把高铁和移动支付及共享单车等三个新生事物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论述,表现当今中国的特点。文中关联词的正确使用,使整个文章的结构严谨,语言逻辑性强

10、。多种论述手法的恰当运用,使文章句式丰富,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字里行间充满自豪之情。丝路驼铃,驶向和平漠北之雪带来朔方的问候,江南的风吹来南方的祝福,这是我站立的黄土,这是我自信的中国。此刻,这个高速发展加速快进的中国,在驼铃的轻响中,在高铁的轰鸣中,载着无数国人的荣光和梦想,驶向和平远方。一带一路、高铁奔驰,丝路驼铃,驶向和平,这便是我所认识的中国!(语言优美,功底扎实,紧扣材料,突出和平发展的中国这一鲜明特征)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昭示着全球旧秩序的岌岌可危,特朗普的新政则拉开了新时代不确定性的帷幕。而就在此时,远古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清脆的驼铃。中国携手沿线伙伴,为干旱的大

11、漠汇入一缕缕甘泉,各国积水成渊,汇聚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为热浪侵蚀的沙漠送去清凉。一带一路,是中国21世纪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我们背负着“复兴中华”这一沉重却坚定的理想,在国家棋局上走出“新丝路”这至关重要的一子,这体现了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大国的和平崛起,更是对“永不扩张”诺言的庄严履行。一带一路,惠及的不仅仅是中国,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和平发展,兼顾他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一带一路,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永不扩张,再一次围绕主题进行论述)一带一路是中国战略,而高铁则是承载一带一路计划的载体。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世界名片。极高的速度、可靠的安全性、尖端的高新技术,都

12、彰显了中国不再受困于“国际流水线”的决心,以及为国攀登“微笑曲线”上游的斗志。一带一路的基本办法是通过扶持周边及沿线国家,大力兴办基础设施来促进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高铁正是兴办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于是,一条条钢铁巨龙在非洲、亚洲的版图中飞驰,在新丝路上行驶这一条条高铁,带动的不仅是各国经济的飞跃,更是各国文化的交流、政治的互信。一支支铁轨,让远在天边的人们握手拥抱,一个个“子弹头”列车,划过黎明的曙光,为沿线的人们带来新的机遇,更带来了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新丝路上飞驰的高铁、华夏版图内交错的高铁,是我所认识的中国。(提及高铁,带来交流、带来发展、更带来和平)我所认识的中国,是拥有千年文明的华夏

13、古国,而这个古老的国家,正躬逢着属于她的大时代。这是她艰难的转型时期,却也是她快速发展,和平崛起的飞跃时期。中国大气开放,和平崛起,循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路前行。我们为祖国高铁经过的每一段路程而骄傲,为新丝路上每一次中国担当而倍感荣光。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中国梦是建立在开放、发展、和平崛起的基础上的,这是个伟大的国度)和平高铁,驶向发展未来;丝路驼铃,摇出崛起的中国。(收束全文,和平发展、和平崛起是主旋律。首尾呼应,再次点题)这是一篇忠实于记录“我所认识的中国”的散文。作者抓住“一带一路”和“高铁”两个关键词,以极具文学感染力的“沙漠甘泉”和“钢铁巨龙”来类比,生动贴切地勾勒出自己眼

14、中的中国形象。作者对于两个关键词的理解是到位的,能透过“新丝路”这样的中国战略,以及“高铁制造”这样的中国技术,看到发展与和平的强国方向,看到担当与开放的大国精神。全文语言流畅灵动,结构清晰紧凑。作者以“丝路驼铃”和“和平高铁”统领标题、开头和结尾,同时,又以“我所认识的中国”一句贯穿文章主体,将关键词所体现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有机融合,既有个人情感的融入,又有国际视野的解读,同时兼顾时代特色和科技特征,显示了作者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文学表现力。可以说,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作者的骄傲和自信。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是由无数个幸福个体构成,个人骄傲和国家和平崛起,从来都是密不可分。东方古国韵,魅力

15、传四方(题目优美典雅,富有文化韵味) 对于外国朋友来说,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不仅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有鲜明而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国民性格。其实,想要解读中华文化,不妨先从“中华美食”“京剧”“一带一路”开始。(开篇扣题,抓住“中华美食”“京剧”“一带一路”三个关键词来介绍中国)中华美食展示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在有些民族眼中,吃饭就是为了果腹。然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美食是对抗平庸生活的武器。几乎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种美食为其代言。也许你们熟悉春节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却不一定知道中华美食还有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饮食不仅与生活连接,更蕴含

16、着治国理念。中国人在饮食中展现着率真的性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体察。李白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张志和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陆游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袁枚有随园食单,梁实秋有雅舍谈吃,汪曾祺有端午的鸭蛋读了这些诗文你就会明白,中国人何以将“吃货”作为对人的褒奖了。(“中华美食展示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一句总领全段,段内诗文名句俯拾即是,从美食的角度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华美京剧演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京剧诞生于清代,它与你们熟悉的歌剧有许多相似之处。它服饰华美,以唱为主,兼有念白和动作。从京剧演绎的故事中,你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民族性格。长坂坡中有赵子龙单骑救主的英勇,武家坡中有王宝钏拒绝权贵的坚贞,沙家浜里有阿庆嫂智斗敌人的智慧,红灯记中李铁梅送密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