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369714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宁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段考语文试题命题人:梁嬗 周洁 梁钟平 陆洁 张文瑾 审题人:陆洁 周洁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孔子与崇尚天籁的道家和主张非乐的墨家相比是资深的高雅音乐爱好者,他曾向师襄学习演奏文王操(孔子家语),也曾为哀悼窦鸣犊和舜华而创作琴曲陬操。歌唱是作为春秋文化的代表的孔子日常生活的常态,即使困厄如在陈绝粮,孔子也依然弦歌不绝。音乐不仅是他情感的宣泄,还意味着一种信念和坚守。作为歌者的孔子,常常借音乐表达他内心的情怀。音乐使孔子用感性的方式认知世界,用审美的方式思考人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思想。

2、 孔子对音乐的兴趣与他对周礼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孔子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使他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歌诗、鼓琴、击磬,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得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能够在他那里得以升华。礼崩乐坏之所谓乐坏,一方面表现为周代典章制度中用以昭示“以仪辨等”的用乐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的转移,即厌古乐而喜新乐。二者的实质,都是乐与礼的分离,即雅乐精神的失落。孔子适逢这段文化裂变期的时空中心,对行将失落的周代雅乐进行修复、改造和传播,是他必须面对的、不容回避的文化使命。“正乐”是孔子为纠正礼乐秩序倾颓采取的重要措施。孔子的正乐是对诗的乐章和音律

3、的规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礼对雅乐的要求。孔子的正乐还包括对乐器使用制度的维护。乐音和乐器在孔子那里,不仅是供人欣赏、上下和合的表演艺术,也是载礼之器、行礼之仪,因此孔子正乐的实质在于为乱世“正礼”。一提到“正礼”,总会有人把它与简单机械的“复古”联系起来,仿佛孔子总在想以一己之力,紧紧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使其倒退到西周时代。其实不然。孔子对抱残守缺、泥古不化也是持批评态度的。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一方面礼崩乐坏,另一方面复兴礼制的呼声四起,特别是理性主义、辩证思想的集中出现,为春秋士人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和超越提供了历史依据。对待音乐,孔子不仅强调要关注外在音乐形式,还应注重对内在精神的发掘。在孔

4、子看来,揖让周旋、羽龠钟鼓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非内在的文化精神。礼乐的精神实质不是强加于人的外在规定,而是主体在践习礼乐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人格提升和审美愉悦。“礼”是知行合一的个人践履,“乐”是行有所得的内在愉悦。由此而来,“乐”不再仅仅是礼之用,而是发展成为礼的内在精神。因而,孔子“复礼”必重“正乐”,两者同样不可或缺。孔子是第一个指出音乐美学功能的人。他说,如果没有音乐,礼的仪式就会显得质朴无文。孔子所说的文,是包含了审美的,没有文,也就没有审美,没有音乐参与的礼是素的,是不文的,也就是不美的。美是音乐非常重要的文化功能,所以无论是评价武乐的尽美,还是韶乐的尽善尽美,美始终是孔子关注音乐

5、的重要视角。乐之于礼的功能,是礼在形态世界中美的呈现。经过孔子整理发展的周代“礼乐”,“礼不再是苦涩的行为标准,它富丽堂皇而文采斐然,它是人的文饰,也是导引人生走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摘编自赵玉敏孔子与音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爱好高雅音乐和深厚的品德修养使孔子升华了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B孔子的正乐提倡雅乐精神,主张让当时的音乐秩序回到诗的乐章和音律中。C孔子认为,礼乐的外在规定不重要,内在文化精神才重要,复礼必重正乐。D正礼与机械复古不是同一概念,孔子正礼但也对泥古不化的做法持反对意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来源:学|

6、科|网Z|X|X|KA文章使用对比手法解说孔子是资深雅乐爱好者,并举例证明孔子是一位歌者。B文中从两个维度分析乐坏表现,接着总括乐坏的本质并论证孔子的文化使命。C在论证礼与乐的关系时,文章先分析乐的文化功能,然后分析乐的审美功能。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了孔子是一位资深的高雅音乐爱好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在陈绝粮而弦歌不绝说明他与道家和墨家对音乐作用的看法有本质不同。B雅乐精神的失落表现在礼乐的分离上,孔子认为礼和乐只注重哪个方面都不对。C孔子始终关注音乐蕴含的审美特质,表现了孔子对音乐美学功能的高度重视。D孔子评价武韶是从音乐美学角度出发,强调二者

7、音乐审美上的完美。(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70年前,湘西州因闭塞贫穷、民生凋敝而被称为“中国盲肠”;70年后,湘西州由贫穷落后逐步走向脱贫致富,努力实现全面小康。2018年,湘西州GDP是1952年的62倍,工业增加值是1952年的406倍,财政总收入是1952年的1846倍。作为作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湘西州探索出了以十八洞村为样板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从2013年起至今,湘西州累计减贫554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4.39%。“湘西州已经成为全国精准脱贫的聚焦点,为全国乃至世界扶贫事业提

8、供了湘西方案。”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表示。随着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加快推进,湘西实现了公路通车里程13028公里,通高速里程481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道路硬化。铜仁凤凰机场竣工使用,黔张常快速铁路今年将建成通车,湘西机场2020年实现通航,张吉怀高铁2021年实现通车,湘西州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此外,富饶开放的新湘西促进了本地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2018年,湘西州接待国内外游客51387万次,实现旅游收入441亿元,人均旅游收入1.47万元,成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和十大旅游热点地区。(选自湖南湘西州70年发展日新月异),参见2019年9月26日人民网)材料二:

9、“精准扶贫”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如何贯彻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就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战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和“怎么扶”的问题,学术研究者们在深入学习领会指示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仅从过去一年多来的研究选题看,基本上涵盖了“精准扶贫”的各个方面: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视角切入,涉及到了对自然条件、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精准识别、扶贫脱贫机制、贫困主体等具体问题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说明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考虑是较为周全和深刻的。但是,从对已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具体选题成果数量以及成果被展示的平台的质量分布状况进行进

10、一步分析来看,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明显不足:与客观现实之间尚未能真正形成有机统一体,研究选题中跟风现象或者说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大背景之下开展观察、思考和分析方面存在欠缺,对诸如“扶志”“扶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扶贫”等方面的关注远远不够等问题。(摘编自万志琼论“精准扶贫脱贫”学术研究选题的“精准”问题,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36期)材料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更加明确地强调:“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健全学前教育资助

11、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近10多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投入,对民族贫困地区的经费扶持力度加大,但终究由于基础太薄弱,相比之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着力为在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业经费资助,进一步完善国家各类教育资助制度;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对农村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村孤儿、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实施救助。到2030年,中国将首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12、建设水平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比现在更加殷实宽裕,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将得到充分保障。所有这些重要的改革举措和建设成就,必将进一步保障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进程。(摘编自宋才发教育扶贫是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的重大举措,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9期)4下列对材料三的内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有助于扩大教育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B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目标是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完善教育资助制度。来源:学科网C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有助于增强扶贫对象的自身发展能力。D对特殊群体实施救助,保障其平等发展权利有利于保障和推进

13、“人的全面发展”。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湘西州GDP变化、交通发展、旅游增长等详实数据来看,当地已经完全脱贫。B湘西州精准扶贫好路子“可复制可推广”,说明其模式具有科学性、示范性。C学术界对精准扶贫研究较为周全和深刻,但仍存在选题不够精准等明显不足。D教育扶贫对巩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效果意义非同一般,要继续加大力度落实。6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讨论精准扶贫?为什么角度会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来源:学科网ZXXK萧亮飞 张晓林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夷门十子”之一

14、的萧亮飞,是民国期间的大诗人。晚年,曾一度将一把剃头刀视若珍宝。这是一把民国年间很常见的剃头刀,木制的刀柄,一头镶了一块小小的象牙,作为点缀。不使用的时候,刀子可以合到木柄里去。再普通不过了。每天清早起来,萧亮飞都要在磨刀石上磨这把剃头刀子,每次磨一袋烟工夫,然后用大拇指试试刀刃,合起来,放进口袋里。他的这把剃头刀子,却不是用来剃头的,他有别的用途。萧亮飞有一个癖好,他不喜欢大块吃肉,却喜欢吃骨头上面残留的肉筋,而这些肉筋不大容易吃到嘴里,也很难弄下来,他就用这把剃头刀子将这些肉筋一点一点地剔下来,拌上蒜汁,然后吃掉。年轻时的萧亮飞喜欢游历,结交了一大批文人雅士,饮酒,品茶,赋诗。作诗填词之余

15、,萧亮飞还喜欢涂抹几笔,简单画一些荷花、兰草、紫藤等,画的都很飘逸,倒和他的诗词风格相近。他最拿手的是画菊花。他画的菊花,形和神都有一种孤傲之气。能把菊花画到这个境界的,放眼民国夷门画坛,绝没有第二个人。然而,萧亮飞的画名被他的诗名掩盖,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画菊高手。在萧亮飞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阵子,萧亮飞喜欢收进一些当地名人的字画,闲时赏玩。做字画生意的马三隔十天半月都会拿一些字画来兜售。这一天,马三夹着一沓字画又来了。他把画放在桌子上,说:“挑挑看,都是名家的!”萧亮飞一幅一幅地看下来,竟没有一件入眼的,不禁失望地摇摇头。马三一边收拾,一边自嘲地说:“没关系,有好画再送过来!”忽然,萧亮飞眼前一亮,原来马三用来包画的那张纸也是一幅画,只是已经破残,看不清画家的名字了。那幅画看上去颇为不俗。萧亮飞急喊:“慢着,把那张包纸拿来看看。”残画拿在手里,只细看了一眼,萧亮飞就愣住了。那幅画竟是他不久前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