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3697112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峰二中2019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

3、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

4、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

5、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就作者方面而言,宇宙间的物象和人世间的事象都可以是引起人们感动的重要因素。B. 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只会产生与作者完全一样的感动。C. 子贡从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悟到做人的道理,是对原意的曲解和否定。D. 读者只要“背离作者原意”去读诗,就能到达阅读的第三个层次,最能感悟到生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论述“兴”的作用,用较大篇幅论证阅读诗歌时有限的形象能引起更多的联

6、想。B. 文章采用类比的论证手法,来阐明西方“读者反应论”和中国传统诗学间的相似性。C. 文章举王国维对李璟和晏殊词另类解读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诗可以兴”的观点。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论证了中国诗歌在创作和阅读时都重视“兴”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感动层次看,只有那些能激发读者更多联想和“兴”的感发的诗才是好诗。B. 读者读诗感动层次越高,他们达到的鉴赏层次就越高,阅读鉴赏能力也越强。C. 读者读诗感动要达到第三个层次,离不开对作品原意的理解和对形象的欣赏。D. 能否解读出一首诗的丰富含意,跟读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力的强弱有一定关系。【答案】1. A

7、2. D 3. A【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B项,“只会产生与作者完全一样的感动”理解错误。原文第三段为“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因为诗在使读者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读者有的感动与作者不同。C项,“是对原意的曲解和否定”理解错误。子贡悟出做人的道理是一种新的生发,并

8、没有否定原意,原文第四段为“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D项,“只要背离作者原意去读诗,就能到达阅读的第三个层次,最能感悟到生命”理解错误。“背离作者原意”针对的是“兴”的引发,并非指读诗要故意背离愿意,并且表述改变了“背离作者原意”与感悟生命的条件关系,原文第五段为“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9、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分析错误,文章是“总分”结构。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只有那些能激发读者更多联想和兴的感发的诗才是好诗”说法绝对,原文第三段为“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见,能引发一对一的联想的诗,也是好诗。故选

10、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南山姜练建安夕阳西下,秋风凉,树叶落。汀江边邱集镇外的北山脚,是莲塘村。乌黑的瓦屋顶上,飘出了几缕袅袅炊烟。招娣躲在灶间,将一把芦箕添入灶膛,火光熊熊,噼啪微响,米饭清香弥漫。村里青壮,大多到

11、城里打工了。一些山田荒芜了,小树摇曳,茅草疯长。后龙山外,是芦苇滩。招娣听到了隐约的怪鸟叫声。怪鸟成群结队的,大如匏勺,身躯洁白,尾巴、颈脖子漆黑,头上有红斑。叫什么?她说不上来。儿女外出,没事的,上午还通了电话。老头子庆祥一大早扛着锄头到黑风谷去了。秋谷登场后,他闲不住,转山去了。月亮升起来了,遍地清辉。老头子怎么还没有回家呢?“嘎啊嘎啊”“呸,呸!”招娣吐口水,“霹雳蹊跷。”吱嘎,大门开了,庆样回到屋家,拉灯,满脸堆笑:“老婆子,米饭煮好了?”“咧着个嘴,捡到金元宝啦?”“饿了,食夜,食夜。”“啥喜事啊?你看你。真个日头从西边出来啦。”本来,庆祥通常是要喝两口家酿米酒的,葱花炒鸡蛋。这次,

12、他只是一个劲地催促开饭。饭菜端上桌,豆腐、青菜、地瓜、芋头。看来真是饿坏了,庆祥大口大口吧唧吧唧。“咦,锄头嘞?”“哦,忘啦。忘山上啦。”“老糊涂啰。圩上老张家铁匠铺,没啥生意的,都快要关门喽。你可买不到这样好的锄头。”“你烦不烦?丢不了的。”饭后,庆样掏出香烟,点燃,淡蓝色的烟雾在灯光下飘散。“啥喜事啊,看你笑的。”“没有,就不让笑啦?”“总有的。还不晓得你。”“去,收拾谷箩担,两双。”找出谷箩担,庆样又不走了,他在客厅看电视。当地电视台播放一部自制的微电影追牛,讲述的是红军为老百姓夺回被土匪抢走的耕牛的故事。牌友阿根来了。庆祥说,困了,不想玩。阿根笑笑,喝杯茶,走了。江边的荣发又来了,邀同

13、钓鱼。庆祥说不想去。荣发捡起饭桌上的一根香烟,夹在耳朵上,也走了。关大门,还看电视。招娣不时地瞄一眼庆祥。这个老头,今晡,像是成精了啊。庆祥手持遥控器,不停地转台,似笑非笑,就是不多说话。山村寂静,时闻犬吠。夜深了。庆祥站起了,从橱子里翻出一把配背带的手电筒,试了试,挎在肩上:“挑箩担,走。”庆祥夫妇踏着月色,在山间小路疾走。庆祥在前,招娣在后。一路上,气氛紧张。庆祥老是怀疑前面有人,慌忙躲在暗处。一次,他们发现了几个行夜路的邻村人。庆祥拖着招娣,伏在田坎下,屏声敛息,等他们走远了才蹑手蹑足溜了出来。圆月西移。他们来到了黑风谷。月影里,沙壤土上,半米多高的植物繁密茂盛。揿亮手电月。亮光下,一大

14、片生姜弥望,披针形的叶片蓬蓬勃勃,淡黄色花朵美如稻穗。招娣看清了,这是南山姜。这可是好东西,谁家生孩子了,用黄酒、鸡蛋加南山姜煮吃,药性足,味道正,大补。庆样夫妇当夜挑了三个来回,接连折腾了十多个大半夜。悄悄地,他们把南山姜装上麻袋分批销往外地,卖了个好价钱。三年后,他们建起了一排砖瓦房。其中一间,常年大门紧闭。没有不透风的墙,还是有人探了个明白:空荡荡的房间,正中,贴了一张大大的剪纸:红色五角星。老式香案上,供奉着三大海碗的南山姜。多年以后,邱集镇成了远近闻名的南山姜种植基地。许多外出者回乡了,山村又热闹了起来。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寒冬,大雪封山,一支衣衫单薄、饥困交加的红军小队伍途经当年店铺林

15、立的邱集镇。他们鸡犬不惊,秋毫无犯,用现钱平价购买了少量米粮后,咬着自带的生姜,紧急向黑风谷方向撤退。午时,谷口传出了密集的枪炮声,持续半日之久。后来,他们全部牺牲,被就地掩埋。南山姜,是这支队伍的御寒宝物,藏在衣袋里,然后长在这里。 (摘编自福建日报)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圩上老张家铁匠铺,没啥生意,都快要关门啰”,从侧面表现出农村空壳化严重的现状。B. 小说对庆祥这一人物的塑造主要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也采用了环境烘托的手法。C. 小说以“南山姜”串联起庆祥夫妇、红军小队伍两条叙事线索,一明一暗,颇具艺术匠心。D. 小说语言雅俗结合,既有散文化语言的叙写,又有地方方言的表达,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5. 小说叙事悬念迭起,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妙处。6. “对比”是这篇小说凸显主题的重要笔法,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B 5. 推进情节发展,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如“庆祥夫妇为什么夜深了偷偷溜上山,且鬼鬼祟祟?”是因为发现了大片的南山姜,而“大片的南山姜哪来的?”文末释疑,是当年牺牲的红军战士留下来的。丰富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谜底的揭示,解释了庆祥“为什么要供奉一张红色五角星剪纸”,以及他从自私到感恩的转变原因,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彰显了红军的高贵品格,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耐人寻味。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