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694973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出题人:颖 时间:2019.03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王维的出现,实现了中国诗歌由质实向空灵的美丽转身。他以境为高,以逸为上,其诗也在意境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意境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是在王维所在的盛唐。罗宗强先生在唐诗小史中反复说的“兴象玲珑”“玲珑淡泊、无迹可寻”,就是严羽早就说过的盛唐诗的基本特质,也是对王维诗之“空灵”的界定。如果说,意境创造真是诗歌的最高境界,那么王维的地位则是至高无上的。 王维特别擅长捕捉和摄入那些瞬间闪灭而动态不息的光影,表现其玄幻的迷离美。王维的诗中,时明时灭的彩翠、合而复开的绿

2、萍、转瞬即逝的夕阳、若隐若现的烟岚都是变动不居、空幻不实、美不胜收的。王维的最大本事,就是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妙语言而精妙运用,以自然静美的和谐来展现哲学超越,以最简约的形式来表现最华丰的诗意涵,诗的喻旨宏深,充满了微妙的暗示,形成具有象征意味的分合有无、瞬间永恒、动静变常的境界。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几乎所有的哲人都十分关注人类自我救赎的问题。王维诗中思考与表现得最多的就是关于人生的终极关怀。王维最喜欢描写自然山水的自然状态(不管什么题材的诗中都喜欢出现景物描写),最喜欢描写落日(介于光明与黑暗之间),最喜欢描写秋天(介于夏天的热烈与冬天的肃杀之间)。通过这些描写,他演示或验证佛义禅理,探索宇宙人

3、生与世态人情,表现人类所特有的超越有限而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寻求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和死亡、有限和无限的尖锐对立的紧状态。他诗中所讨论与反映的哲学命题包括:现象与本质,规律与超验,个别与一般,宏观与微观,瞬间与永恒,以及有无生灭、动静变常等等。他的诗契合刹那永恒的本真之美,而让人于其中领悟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物态天趣,而且是一种宇宙、人生、生命的哲理,是一种哲理化的禅悦的诗性情感。王维的诗,是盛唐盛世的特殊产物,充满了静气、清气、和气与灵气,形成其特有的闲适恬静、清秀空灵的美学境界。如果真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分的话,杜甫现实主义,白浪漫主义,而王维似乎是象征主义的。王

4、维是以诗来做人类终极关怀之思考的,其诗是哲学的诗,是诗的哲学。因此,读王维的诗是一种智性与审美的挑战。 (摘编自王志清为什么说“盛世读王维”)1.下列关于原文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维的诗实现了由质实而空灵的美丽转身,风格空灵,意境上显出高度的成熟。B. 王维特别擅长以自然静美的和谐来表现具有象征意味和玄幻的迷离美的境界。C. 王维的诗有对人生的终极关怀,通过抽象表现佛义禅理,进行深远的哲理思考。D. 王维的诗充满了静气、清气、和气、灵气,具有象征主义风格,可谓哲学的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主要从境界、意旨两方面介绍了王

5、维诗歌的特点,高度评价了王维的地位。B. 文章题为为什么说“盛世读王维”,所选部分重在阐发王维诗歌的特点。C. 文章重点分析了王维诗歌哲理化、禅悦的特点,是因为艺术形式高于思想容。D. 文章先交代王维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细致分析其特色,最后进行总结。3.根据原文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维的诗可以说达到诗歌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在这一方面他的地位可谓至高无上。B. 王维的诗在意境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是因其擅长捕捉、摄入闪灭不息的光影。C. 王维的诗表现出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思考,可以说是哲学的诗、诗的哲学。D. 读王维的诗是智性与审美的挑战,因其闲适恬静、清秀空灵,富于哲

6、学思考。(二)小说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6题。马谡拒谏失街亭却说主睿令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一面令辛毗、礼二人领兵五万,往助真。二人奉诏而去。且说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郃至帐下曰:“诸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今必出军斜谷,来取郿城。若取郿城,必分兵两路,一军取箕谷矣。吾已发檄文,令子丹拒守郿城,若兵来不可出战;令礼、辛毗截住箕谷道口,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郃曰:“今将军当于何处进兵?”懿曰:“吾素知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咽喉。诸亮欺子丹无备,定从此进

7、。吾与汝径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去也。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郃大悟,拜伏于地曰:“都督神算也!”懿曰:“虽然如此,诸亮不比孟达。将军为先锋,不可轻进。当传与诸将:循路,远远哨探。如无伏兵,方可前进。若是怠忽,必中诸亮之计。”郃受计引军而行。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忽报新城探细人来到。孔明急唤入问之,细作告曰:“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辅、邓贤为应:孟达被乱军所杀。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主,同郃

8、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大惊曰:“孟达做事不密,死固当然。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郃,乃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郃,便是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孔明曰:“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即唤王平分付

9、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 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

10、,总守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延大喜,引兵而去。孔明恰才心安,乃唤云、邓芝分付曰:“今司马懿出兵,与旧日不同。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如逢兵,或战、或不战,以惊其心。吾自统大军,由斜谷径取郿城;若得郿城,长安可破矣。”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维作先锋,兵出斜谷。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

11、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

12、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却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行。司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见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叹曰:“诸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亲何故自堕志气耶?男料街亭易取。”懿问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亲自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换衣服,引百余骑亲自来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围巡哨了一遍,方回。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传令与诸将:“

13、倘兵来,只见山顶上红旗招动,即四面皆下。”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又问:“街亭左右别有军否?”探马报曰:“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懿乃命郃引一军,当住王平来路。又令申耽、申仪引两路兵围山,先断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乱,然后乘势击之。当夜调度已定。次日天明,郃引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兵。兵端

14、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却说王平见兵到,引军杀来,正遇郃;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兵自辰时困至戌时 ,山上无水,军不得食,寨乱。嚷到半夜时分,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马谡禁止不住。司马懿又令人于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乱。马谡料守不住,只得驱残兵杀下逃奔。司马懿放条大路,让过马谡。背后郃引兵追来。赶到三十余里,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郃;视之,乃延也。延挥刀纵马,直取郃。郃回军便走。延驱兵赶来,复夺街亭。赶到五十余里,一声喊起,两边伏兵齐出: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却抄在延背后,把延困在垓心。郃复来,三路兵合在一处。延左冲右突,不得

15、脱身,折兵大半。正危急间,忽一彪军杀入,乃王平也。延大喜曰:“吾得生矣!”二将合兵一处,大杀一阵,兵方退。二将慌忙奔回寨时,营中皆是兵旌旗。申耽、申仪从营中杀出。王平、延径奔列柳城,来投高翔。此时高翔闻知街亭有失,尽起列柳城之兵,前来救应,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高翔曰:“不如今晚去劫寨,再复街亭。”当时三人在山坡下商议已定。待天色将晚,兵分三路。延引兵先进,径到街亭,不见一人,心疑,未敢轻进,且伏在路口等候,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兵不知在何处。正没理会,又不见王平兵到。忽然一声炮响,火光冲天,鼓起震地:兵齐出,把延、高翔围在垓心。二人往来冲突,不得脱身。忽听得山坡后喊声若雷,一彪军杀入,乃

16、是王平,救了高、二人,径奔列柳城来。比及奔到城下时,城边早有一军杀到,旗上大书“都督郭淮”字样。原来郭淮与真商议,恐司马懿得了全功,乃分淮来取街亭;闻知司马懿、郃成了此功,遂引兵径袭列柳城。正遇三将,大杀一阵。蜀兵伤者极多。延恐阳平关有失,慌与王平、高翔望阳平关来。4.对马谡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马谡说:“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兵如何敢来!”说明其不能认识到街亭乃咽喉,盲目自大,轻视国。B“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和“置之死地而后生”说明马谡熟读兵书,深谙用兵之道,街亭失守不过是“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之故。C布置街亭防守之务,马谡云“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马谡之刚愎自用、狂妄自大,暴露无遗。D当司马懿大军围山之时,马谡杀二将以正军心,见事不妙改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