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69454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毕业设计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毕业设计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毕业设计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毕业设计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 专 业 行政管理 年 级 13秋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日期 2015 年 11 月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伟大历史使命,对我国经济繁荣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率呈现下滑的态势,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日渐高涨。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出现现状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高校快速扩招,专业与社会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错误等等,并提出相应对策,需要政府、

2、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关 键 词】大学生 就业问题 原因 对策目 录、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1(一)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1(二)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2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2(一)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2(二)用人单位就业歧视 -3(三)大学生自身原因- -3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研究-5(一)高校课程设置要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5(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公平的竞争机制-5(三)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6(四)社会要为企业和单位就业营造氛围、疏通渠道、创造条件-6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作为最具青春活力和创

3、造力的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主力军,其就业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个体及其家庭幸福指数的提高,而且还关系到国家兴盛,民族振兴。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就业难问题愈发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并且如今大学生就业难负面影响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及社会稳定。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核心力量,作为劳动市场的主体,合理配置至关重要。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关乎我国大局发展,影响着我国未来市场竞争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值得研究。一、大学生活就业的重要性及现状(一)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特殊群体

4、,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解决这一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还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更能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和谐,为实现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川胡锦涛同志也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对完善就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就业

5、指导服务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明确指出尤其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境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进就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心。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利于从理论上厘清处于转型过程中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家庭及大学生自身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客观联系,从而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提供相应的可行思路依赖思想还占一定的主导地位。1(二)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青年人,而这些青年人中绝大多数是大学生。西方发达国家中大学生占从业总人数比

6、例可达到百分之三十七到百分之五十左右,而我国却仅占了百分之五左右,不难看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22013 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 699 万,创造了历史新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需求相对减小,招聘的岗位比去年下降了 10%15%,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招聘岗位的减少,让这群毕业生一出校门,就承受了白热化的就业竞争压力,今年也成为历史上的“最难就业年”。摒除人口和经济因素,这些毕业生在和社会碰撞的过程中,也受到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一)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的关系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两种人才观与就业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在大学毕

7、业生就业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人才观。一种是直接面对市场需要,培养社会各用人部门直接需要的“对口”人才。另一种则与市场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从长远利益出发,着重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当前,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毕业生人数年年递增,大学生就业既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矛盾,结构矛盾是主要矛盾。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但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滞后,致使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二)用人单位就业歧视目前

8、大学生“就业难”而用人单位“招人难”。用人单位就业歧视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招聘时对性别、地区、语言、年龄、专业、工作经验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用人单位盲目 提高用人标准也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动手能力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财力进行培养。曾经有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说过:我们是用人的地方,不是培养人的地方。这也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业歧视中最常见的现象有两种:第一,学历歧视。深圳某银行招聘,规定应聘者必须来自 211 重点大学。在一些国企的招聘中,很多学生也因为“出身不好”被拒之门外。很多三本和普通二本的学生,为了弥补学校的差距,选择考研

9、,可是等他们研究生毕业时却发现,读研并非他们所认为的“镀金”,相反却更加放大了他们“本科”的劣势。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本科”出身,只要本科不是211或者985高校,即使你是很优秀的普通二本生,年年拿奖学金,也不管用。在一些高校的招聘中,只要学生出身不是211或者985高校,研究生即使是北大毕业的也很难被录用。第二,性别歧视。今年陕西省应届毕业生为22.5万,至今仍有60%左右的女性尚未就业,实际上女性就业难现象在其他省份也很常见。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限制性别,但只要有男生面试,不管成绩好坏,都愿意要男生,女生成绩很好也进不了复试。在他们看来,成绩、知识的差异在以后的工作中都可以弥补,

10、但性别问题却是很难改变,女生琐事比较多,比较麻烦。(三)大学生自身原因1、自身竞争力不足很多大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就放松了自我学习,感觉终于自由了,可以好好休息了。所以,现在不管是在重点大学还是普通大学,大学生几乎不再是学富五车,拥有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是一群拥有一样应试思维,拥有一样自我优越感的被教育工厂多打磨了几年的产品而已。再加上很多学生在象牙塔里,较少接触社会,对社会认识不足,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擅长什么样的职业。十几年的教育只是要他们考得好,却没有告诉他们该如何认识不同的职业,怎样的工作岗位才是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整体上缺乏一个理性的职业规划。高校扩招之后,高校毕

11、业生的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毕业生的敬业精、职业道德、思想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的要求较高。由于高校盲目追求办学规模,在教育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脱节;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经济需求不协调,导致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很薄弱,最终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难。1、自身就业观错误部分大学生受长期形成的“上大学,拿铁饭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同时相

12、当一部分大学生认识到了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到了实际找工作时,由于不愿下基层,对职位要求、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等诸多方面要求导致的人才供需错位,阻碍了大学毕业生正常就业。李清霞认为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目标很大程度上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不是从实际出发,选择发挥自身特长,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岗位,而是向往大城市的高薪职业,追求高标准,漠视中小城市的工作岗位,使许多大学生错过了许多的就业机会。宾建成认为,大学生没有更新就业观念,在工作地域上,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城市,忽视西部、边远地区;对薪酬要求高,好高骛远,即使国家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也很少问津,心理压力大和适

13、应力比较差。3苟军平认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敬业精神、适应能力等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对大学生增强就业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4赵光明提出,大学生就业时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从众心理与保守心理,依赖心理与焦虑情绪,攀比心理与过高的期望,自卑心理与情绪。3、创业意识淡泊作为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大学生,本应该是创造工作岗位的积极群体,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还可以为其他人群创造就业机会。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通过自己创业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只占就业人数的1%,而在德国和美国占到 20%30%。大学生在就业时依然倾向于“选择工作岗位”,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大学毕业生

14、仍旧很少。5这主要与我国高等教育中缺乏创业教育,大学毕业生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相关。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不但是技术上的较量,更是经营策略、经营方法、经营意识等方面的竞争,要求创业者对国家有关法律、财务政策、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我国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自主创业不仅仅要求大学毕业生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管理、投资、融资、社交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而现阶段,我们的大学毕业生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外,其他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几乎都不足,无法适应市场竞争,处于劣势,难以承担自主创业的意识。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研究(一)高校课程设置要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要有市场意识、商业意识。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结构。“就业难”成为近年来令高校头疼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成为各高校关注的大事。高等学校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课程改革必须解放思想。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要克服 “滞后性”,以减少人才供给与人才市场 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学校要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