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与修编重点与创新 孙雪东.ppt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694305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204 大小:17.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与修编重点与创新 孙雪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1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与修编重点与创新 孙雪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1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与修编重点与创新 孙雪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1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与修编重点与创新 孙雪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1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与修编重点与创新 孙雪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与修编重点与创新 孙雪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与修编重点与创新 孙雪东.ppt(2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重点与创新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2009年月12月14日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第二部分当前形势第三部分规划理念第四部分重点与创新第五部分编制要点 国土资源部简介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修编进展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组成一部 国土资源部三局 国家海洋局 国家测绘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一机构 国家土地督查机构 一 国土资源部简介 背景介绍 职能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调查 规划 管理 保护与合理利用 2004年以来 开始以 地根 参与宏观调控 一 国土资源部简介 背景介绍 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土

2、地利用总体规划 各业各类各地区有限土地资源 统筹安排 背景介绍 国务院批复 纲要 的通知中指出 各部门 各行业编制相关规划 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安排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 核减用地规模 调整用地布局 背景介绍 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上位规划和地区资源禀赋 确定本地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以及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 结构 范围和时序 城市规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 细化建设用地安排 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背景介绍 土地管理法 第二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 村庄和集镇规划 应当与土

3、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 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 集镇建设用地规模 背景介绍 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五 修编进展 1 规划修订历程 1987年开始 初步建立了由5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基本农田 土地开发等专项规划构成的体系框架 这可以看作我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的雏形 第一轮规划 1986年 土地管理法 颁布实施以来 我国已组织开展了三轮全国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背景介绍 五 修编进展 1997年开始 建立了自上而下逐级控制 以土地供给制约引导需求的规划编制体系和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规划实施制度 基本奠定了我国现

4、代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基础 第二轮规划 1 规划修订历程 背景介绍 五 修编进展 自2005年起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开发格局的深刻变化 开展了第三轮规划 第三轮规划 1 规划修订历程 背景介绍 五 修编进展 2006年9月 经国务院149次常务会议审议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 2020年 未通过 2 本轮规划修编进展 6000万亩生态退耕 背景介绍 2008年10月6日 国务院正式印发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 2020年 五 修编进展 2 本轮规划修编进展 各省 区 市 人民政府要科学分解并层层落实 纲要 确定的土地利用主要指标 尽快组织完成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的修编工作 并依照法定程序报批 背景介绍 报国务院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 省级 26个已报国务院 12个已经国务院批准 市级 60个大纲已经部审查通过 14个已报国务院审批 五 修编进展 2 本轮规划修编进展 背景介绍 宏观经济耕地建设用地 第二部分当前形势 一 宏观经济 供需矛盾突出 今后压力很大 GDP 一美国14 3万亿美元1 4 二日本4 8万亿美元0 7 三中国4 4万亿美元9 0 四德国3 8万亿美元1 7 建设占用耕地年均300万亩原煤27 93亿吨 占世界38 发电量3 47亿度原油3 7亿吨 占世界9 钢5亿吨水泥14亿吨 48 化肥6000万吨CO2排放全球第一 200

6、9年三季度我国GDP21万多亿 增长7 7 当前形势 当前形势 一 宏观经济 2008年部分城市GDP 亿元 一 宏观经济 当前形势 一 宏观经济 供需矛盾突出 今后压力很大 1978年以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1979 1989 从饥饿到温饱 沿海地区局部发展1989 1999 东部地区 城市地区开始加快建设1999 2009 东中西部全面发展 生活水平快速提高2009 20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 2050 中华民族全面复兴 当前形势 人均耕地少 优质耕地少 后备资源少19 51亿亩18 26亿亩 1997年 2008年 净减少1 25亿亩 减少的主要原因是1亿亩左右的生态退耕 二

7、 耕地 当前形势 美国 英国城市化用了几百年时间 我国城市化仅用了数十年 二 耕地 当前形势 人口持续增长 二 耕地 当前形势 耕地持续减少 二 耕地 当前形势 我国人均耕地1 37亩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40 排在世界第67位 约相当于美国1 7 印度的1 2 二 耕地 当前形势 耕地后备资源约2亿亩 水土光热条件比较好的不足40 二 耕地 当前形势 总体考虑 三 本轮规划的基本理念 一 当前的形势 耕地 年均建设占用耕地 万亩 优质耕地大部分分布在建设用地占用最多最快的东南沿海地区 二 耕地 当前形势 单位 亿吨亿人 到2020年 我国人口总规模将达到14 5亿人 为保障粮食安全 生态安全 经

8、济安全 政治安全 社会稳定 必须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 二 耕地 当前形势 10 20 1997 2008年 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2 8万平方公里 同期城镇人口增加2 24亿人 人均125m2 三 建设用地 总量快速增加 当前形势 只有天上才能看到的景色 三 建设用地 利用粗放浪费 当前形势 三 建设用地 利用粗放浪费 只有天上才能看到的景色 当前形势 开发区 新城 三 建设用地 利用粗放浪费 当前形势 节约集约型园区 三 建设用地 利用粗放浪费 当前形势 基础设施超前建设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到2010年底 国家规划2020年高速公路网 高速铁路网将基本开工完毕 三 建设用地 基础设施超前 当

9、前形势 单位 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 当前形势 三 建设用地 基础设施超前 英国A级公路 我国高速公路 当前形势 三 建设用地 基础设施超前 浪费土地的基础设施 当前形势 三 建设用地 基础设施超前 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 我国城市工业用地比例超过20 很多超过30 甚至50 国外大城市一般不超过15 我国城市绿地率低 缺乏分散开敞小型避难空间 当前形势 三 建设用地 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 大型城市公共绿地 用地产出效率低 我国17个城市抽样调查 工业用地产出率不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2 40 以上低效利用 5 左右闲置 400万亩 三 建设用地 用地产出效率低 当前形势 农村空闲住宅多 农村居住

10、用地与农村人口迁移逆向发展 96 07年 农村人口减少约1 23亿人 农村居住用地反而增加130万亩 三 建设用地 农村 当前形势 延续发展惯性 扩内需保增长 土地需求势头大幅上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激发出地方极大的改革热情 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 15号令 对地方政府进行问责 当前形势 结论 第三部分规划理念 规划理念 建设美好家园 引领生产生活方式 以资源紧约束来推进城镇化 工业化 引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以用地安排来引导空间布局 规划和建设美好家园 规划理念 苏州工业园区把规划作为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引导开发建设 目前的开发现状和15年前的

11、规划布局基本一致 真正实现了规划创效益 规划促集约 规划面积80Km2 实现GDP1001亿元 财政收入100亿元 规划 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石 总体考虑 按规划建设 规划本身就是生产力 规划 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石 城市的形成使人们能够进行良好的 正确的生活 人类精神的需求只能由城市来满足 亚里士多德 我们要充分吸取西方城市化 1760 250年 的经验 缩短路径 结合资源紧约束的国情 谋划好我们的蓝图以及实现蓝图的路径 规划理念 人们希望什么样的生产生活方式 居住在绿树环抱的郊外 工作在技术化 人口稠密的城市 度假到充满异国情调的另一个世界 规划理念 居住在绿树环抱的郊外 工作在技术化 人口稠密的

12、城市 度假到充满异国情调的另一个世界 1900年有轨马车半小时出行半径4公里 半小时出行半径变化 1930年有轨电车半小时出行半径7公里 1960年小汽车半小时出行半径25公里 2008年高速铁路半小时出行半径150公里 人人住别墅 需再增加9万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当代人的追求 应尽可能以不同方式满足 规划要与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相适应 假设 人人开汽车 还需12万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人人出国游 航空市场需扩大10倍世界旅游资源难以支撑 规划理念 资源紧约束下的生产 生活方式 生产 布局集中 高密度 高容积率 不搞花园式工厂 居住 户均70 90平方米 出行 公共交通为主 休闲游憩 城市周边 近距离

13、 公共服务设施 紧凑集约 小型化 分散化 规划理念 本轮规划期到2020年 应认真对待 抓住规划修编这个机遇 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这是最大的主动 也是长久的主动 规划理念 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各地区用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系统部署土地整治制作新型规划图件 第四部分重点与创新 总体要求 以保护耕地为前提 以建设用地安排为重点 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 重点与创新 一 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各地区用地 重点控制建设用地和占用耕地规模促进节约集约 形成合理用地结构转变用地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 重点与创新 1 设置指标体系 规模控制的基础 一 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各地

14、区用地 1 不同地类分类设置 重点与创新 四 规划修编重点与创新 总体考虑 约束性指标 6项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预期性指标 9项 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规划期内应实现的或不应当突破的指标 1 设置指标体系 规模控制的基础 一 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各地区用地 1 不同地类分类设置 2 分别控制总量 增量 效益三类指标 重点与创新 四 规划修编重点与创新 总体考虑 约束性指标 6项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15、预期性指标 9项 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规划期内应实现的或不应当突破的指标 1 设置指标体系 规模控制的基础 一 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各地区用地 1 不同地类分类设置 2 分别控制总量 增量 效益三类指标 3 刚性 弹性指标 重点与创新 四 规划修编重点与创新 总体考虑 约束性指标 6项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预期性指标 9项 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规划期内应实现的或不应当突破的指标 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一 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各地区用地 1 设置指标体系 规模控制的基础

16、 规划指标分层控制 重点与创新 一 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各地区用地 2 确定各类用地规模 统筹协调的结果 1 用地规模的确定方法 耕地 最低限度法 建设用地 极限法 人口 生态环境 开发强度 其他用地 总量平衡法 重点与创新 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 优先安排基本农田 协调基础设施用地 优化城镇工矿用地 拓展城乡生产和绿色空间 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 二 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 重点与创新 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 二 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 重点与创新 a 构建核心生态网络体系 形成基本国土生态屏障 保障区域生态过程连续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b 保持山体 水系自然地貌格局 作为生态网络的基本骨架 c 严格控制滨水地带的土地利用 保护区域水生环境与水质 d 保护和恢复城乡连续的乡土生态环境和生物廊道系统 e 保护对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敏感的土地f 严格限制蓄滞洪区 风暴潮风险区等自然灾害危险区内的土地利用 优先安排基本农田 二 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 重点与创新 a 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良好的耕地 集中连片的耕地 水田 水浇地 粮 棉 油 菜基地内的耕地 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 b 交通沿线 城镇扩展边界外 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