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90994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题第十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1课标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课型自学+交流+点拨考点老师任课老师+各组小老师【阅读与思考】读:P53P58思:深呼吸想一想刚刚读过的课文能记住多少?练:导学案中的“填空题”;课堂作业中的“选择题”。【交流与研讨】小组长召集: 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收获与疑惑;小老师主持: 收集本组经过讨论都不会做的习题,向任课老师报告;任课老师释疑:全班都不会做的讲台上讲;个性问题在巡视中进行点拨。【巩固与提高】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1879年1953年)成为苏联的领导人。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间事件成就不足19261936工业化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工业强国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年经济比例失调19291932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违背自愿原则,片面追求 “大而公”19281937一五、二五计划提前完成排斥市场,形成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19341938肃反运动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1936制定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1)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6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强国。(2)1932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3)1928年

3、-,苏联开始实施五年计划,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4)1936年制定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5)总之,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生产和教育事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苏联以崭新的强国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令世人瞩目。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弊端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1)3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及以个人专断为特征的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严重压制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阻碍了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2)斯大林将苏联模式神圣化、凝固化,不准提出异议,更不准改革,

4、致使社会主义丧失自我完善的活力和机会,影响了党心民心的指向。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表现(1)工业化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国民年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2)农业方面,超越客观条件许可,违背自愿原则,强迫农民接受集体化 ,片面追求“大而公” ,向农民索取资金过多,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3)政治方面,肃反运动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损失了大批党政军骨干,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严重干扰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进一步破坏了民主,强化了个人崇拜;形成过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和个人专断的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都不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1)苏联

5、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2)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保证各行业平衡和谐发展。(4)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学习与运用】斯大林和苏联对中国的影响(一)斯大林模式的内容:1)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赶超战略。2)以高度国有化为基础,以行政手段为主配置资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3)缺乏制约和监督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二)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地位:斯大林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 斯大林模式比较成功的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包围和战争威胁中,一个

6、经济和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很好的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难度很多的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2) 苏联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就跑完了资本主义花费了一百年的路程。3) 由于斯大林模式,是苏联抢在二战爆发之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保存了民族的生存,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4) 总之,客观的说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历史上,斯大林模式留下的不是失败的记录,而是成功的骄傲。尤其是当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面临完全危机的时候,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震惊了西方世界。二战后,它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恢复经济,初步建立社会化大工业的基础

7、,也起到过积极示范作用,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强大的冲击力。(三)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 在经济方面,它长期只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持续的提高。2) 在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体制,缺乏民主的监督机制,致使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被认为是体现党的领导的正常原则而被肯定下来。3) 在思想文化方面,高度集中的文化管理体制导致学术民主的消失。4) 在国际方面,针对帝国主义搞封锁、反对开放、主张封闭,提倡关起门来搞建设。5) 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危害性还在于,斯大林将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模式绝对化和普遍化。

8、(四)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由于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际的特殊地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的人民民主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各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实践中,都不同程度的沿用了斯大林的理论和模式。当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袭来时,当时代主题由战争和革命向和平与发展逐渐过渡时,斯大林模式与生俱来的弊端便*趋显现出来。斯大林模式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是非得失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成为社会主义改革兴起的深沉原因。【读史与思考】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成立,1991年12月苏联解体。(苏联由最初的4个加盟共和国增加到后来的15个)俄国国名的历史沿革14801547 莫斯科公国1

9、5471917.3 沙皇俄国1917.31917.11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111922.12 苏维埃俄国(苏俄)1922.121991.12 苏联1991年至今 俄罗斯“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发展什么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轻工业 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

10、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重工业 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

11、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沉思与感悟】 历史悬案:苏联“大清洗”究竟杀了多少人?苏联“大清洗”,是世界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政治浩劫。斯大林为了清洗其主要的政治对手托洛茨基分子,在19361939年发动肃反,共逮捕了120万,占当时党员总数的一半。“大清洗”期间,苏联1934年十七大选出的139个联共中央委员,有89个被逮捕并被枪决;在1966个十七大代表中,有1108个“消失”了。难怪托洛茨基说:“为确立斯大林式的制度,需要的不是布尔什维克党,而倒是铲除布尔什维克党。”说法一:苏联官方认定350-450万人说法二:俄罗斯民间认同2000万人说法三:中国学者考证处死仅80万人遭质疑中国苏联史专家吴恩远的考证要保守得多。2002年,他就苏联“三十年代大清洗”人数进行了详细考证,得出的结果是,从1937年2月斯大林发出“采用新方法,即连根拔出和粉碎的方法”与反党分子斗争的号召开始,到1938年底大规模镇压运动结束,苏联因政治原因,直接或间接被处死的在80万人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