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概论教案(共讲).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69089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概论教案(共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概论教案(共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概论教案(共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概论教案(共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概论教案(共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概论教案(共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概论教案(共讲).doc(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论:文学研究有什么用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程的属性、定位; 2.了解文学研究与本课程的关系; 3.思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知识谱系:讲义:一、 社会有什么用?无用与无价 无力与有力面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不断变化,看来无用的文学却可能承担起人的生存体验调节的重任。二、大学为什么设立文学研究专业?培养作家?副产品?主打产品:具有高度审美与文化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文学专业人才。我校:三层次一体化中文人才培养创新工程。旨在培养:(1) 兼具中文专业基础、人文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本科人才,(2) 具备学科意识和专业研究能力的硕士人才,以及(3) 富于严谨学风、创新意识和学术个性的博士

2、人才。具体素质要求:媒介素质;语言素质;形式素质;情感素质;想象素质;思想素质;研究素质三、大学生学文学专业有什么用?1 人生在世有一件实事做2 人生在世有一件有意义的实事做3人生在世有一件富有兴趣的实事做4人生在世有一件富有创造性价值的实事做5. 文学研究正是中文专业大学生可以做的一件富有创造性价值的实事四、中文专业学生怎样学文学?1 读。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艺创作文本(文学作品)和研究文本(研究论著)2 体。注重体验,体验文学艺术、以及文学艺术中的人生3 思。勤于思考文学文本中触及的问题4 问。善于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问书本、问他人5 做。实际动手做学问:读、说、写、考6 反。随时回头反思

3、走过的道路,及时作出调整或转变7 专。寻找并形成具体专业兴趣、培养具体专业特长,切忌贪多求全以上“读体思问做反专”七字,不妨记成“独提斯文做翻转”五、文学概论课程介绍 1 课程属性:文学专业基础课。平行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2 进一步学习文艺学专业课程:马克思与现代美学、西方文论史、古代文论、文艺美学与大众文化、文艺心理学、文化诗学、批评理论与实践3 教学内容:第一讲 导论:文学研究有什么用?第二讲 文学阅读记忆第三讲 文学与文学理论第四讲 文学活动第五讲 文学属性第六讲 文学创作第七讲 文学媒介第八讲 文学文本第九讲 文学形象第十讲 文学叙事第十一讲 文学抒情第十

4、二讲 文学风格第十三讲 文学阅读第十四讲 文学批评第十五讲 文学论文写作4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课内外阅读、课内外作业、考试、观摩5 教材:指定教材:童庆炳教授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版)指定参考教材:王一川著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6 指定参考书:(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0年版。(2)罗尔纲: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三联书店1998年7月版。(3)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4):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5)伊格尔顿: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6)杰姆逊:后现代主义

5、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7)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8)瓦岱:文学与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9)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0)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1)王一川:语言乌托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2)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13)王一川:张艺谋神话的终结,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4)王一川: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5)王一川:杂语沟通,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 修课要求:不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生存先于占

6、有:美国学者弗洛姆(Erich Fromm):To have or to be, thats a question主动参与:思考、提问、讨论积极实践。按时完成作业(包括阅读和书写)8 教师联系方式:电子邮件: yichuan_第一讲 我的文学阅读体验学习目标:1.充分认识文学阅读对个体成长的意义;2.了解文学研究与文学阅读的关系;3.思考自己的文学阅读体验。知识谱系:讲义:学习文学理论,需要从个人的文学阅读记忆开始。因为,文学对人的作用归根到底是依赖于诉诸个人的阅读体验的。搜寻我们自身的文学阅读记忆,有助于从文学与人生的联系上思考文学的社会角色。一、文学阅读记忆 1个体发展与文学阅读 2文学阅

7、读作为生存体验 3文学阅读记忆与人格的形成二、文学阅读个案分析1文学与人的自然认同郁达夫沉沦2文学与人的哲学冥思宗白华我和诗3文学与人的自我认同路遥平凡的世界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保尔与冬妮娅片段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2章 4文学中的革命与恋爱刘小枫记恋冬妮娅5文学与人的异域文化启蒙戴思杰: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写赴四川农村插队的知识青年与美丽的小裁缝相遇并一道阅读巴尔扎克的故事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等成为文化蒙昧年代中国知识青年和小裁缝的文化启蒙范型导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中的主人公最喜爱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四大本一个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故事。两个少年好友我和阿罗,被送到偏远山区

8、天凤山接受再教育。两人遭遇到一只神秘的小皮箱和一位美丽的乡村小裁缝,令他们情不自禁。他们从皮箱里发现大批离经叛道的书籍包括福拜楼、托尔斯泰,雨果及巴尔扎克等的小说。其中尤以巴尔扎克的作品令他们深深着迷。 两人开始同时追求美丽的小裁缝,并以刚开启了他们心灵的法国文学大师作品去开启她的芳心。她慢慢地受到异国小说的强烈震荡,并且像他们一样爱上了巴尔札克,因为在作品中她看见了女性的独立气质与精神“一个女人的美是一件无价之宝”。她说完这句话就独自出走了,去寻找她理想中的新世界。三、文学阅读对个体的意义1 个体的形式感2 个体生存体验3 个体的集体记忆4 个体的文化认同四、进一步思考:文学阅读与当前文化论

9、争1沉沦:自然等于原生态吗?2我与诗:文学是纯审美的吗?3.文学阅读可以与现实语境分离吗? 4.读者的阅读焦点是革命还是恋爱?第二讲 文学与文学理论学习目标:1.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2.了解文学理论的当前特征; 3.懂得如何学习文学理论。 知识谱系:讲义:什么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若是初学文学理论的人,在翻阅本书之初,可能首先就会问这样的问题。你可能还迫切想知道,我能学懂文学理论吗?我能很快学懂、掌握并运用它吗?我想,你只要随着本书的阐述逐步前行,耐心学习,这些问题都是大体可以弄明白的。文学理论并不深奥,但它确实需要学习。 一、从文学到文学理论在知道文学理论之前,你可能早已接触

10、到文学作品了。文学,对读者来说确实不陌生。不妨来看诗人牛汉(1923 )写的夜(1997):关死门窗觉得黑暗不会进来我点起了灯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听见有千万只爪子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诗不颤抖!这首诗显然本身就与诗及其意义有关,它不仅表现人的心灵,而且也返身指向诗本身。“黑暗”及其与“光明”的关联,是人类每天必须面对的自然现象,同时,更是人类经常遭遇的社会、文化与精神问题。“我”面对令人恐惧的无边的“黑暗”,最初的应变措施是“关死门窗”。这是一种利用人造器物去阻隔的方式,属于器物式阻隔。当这一方式不能改变“我”的恐惧时,不得已选择第二种方式:“我点起了灯”。灯

11、是黑暗的反面,可以驱散黑暗而带来光明。点灯显然属于器物式驱散。然而,“我”惊奇而恐惧地发现,灯光并不能驱散黑暗。“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听见有千万只爪子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黑暗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致不仅灯光不能抵御,甚至灯本身也在“颤抖”。面对着连灯光本身也可能被吞噬的危险,“我”终于迫不得已地拿起了“诗”这一最后的“武器”:“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我”此时深深地相信,只有诗才可以引领人抵御黑暗、寻求光明。最后一行(段)带有惊叹号的“诗不颤抖!”,明确地突现了诗的抵御黑暗和拆解黑暗的强大功能以及追求自由的独立意志,表达了处于无边黑暗包围中的人对于诗的高度信仰和坚定信念。置身

12、于黑暗的剧烈摇撼中,门窗可能颤抖、灯光也可能颤抖,但唯一确信的是,“诗不颤抖”。从门窗阻隔到灯光驱散,再到写诗的神定气闲,“我”终于为自己寻到了抵抗黑暗和召唤光明的最理想而又最有效的方式。在这里,“诗”的作用并不只是个人情感的简单书写,或者吟风弄月、无病呻吟,而是在如狼似虎的黑暗中对于黑暗的严辞拒斥和对光明的安然守护。相应地,“我”之成为“诗人”,是黑暗情势逼迫下主体奋勇反抗的结果。当着器物式阻隔和器物式驱散都无法抵御黑暗的“撕裂”时,“我”就只能选择拿起语言武器而成为诗人了。诗及诗人在人生中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显然,这首诗通过上述表现,引导我们思考带有普遍性意义的诗学或文学理论问题:诗的特性

13、是什么?诗在人生中的作用是什么?读者可能还会进一步好奇地追问:诗的作用真的如此神奇么?当门窗在颤抖、灯在颤抖时,诗凭什么可以不颤抖?有一定阅历的读者,可能还会联想到在张承志的中篇小说北方的河(1984)中读到的一段:“他举起自己的诗稿,在粗厉的风啸声中朗读起来。他读着,激动地挥着手臂。狂风卷起雪雾,把他的诗句远远抛向河心。他读着,觉得自己幼稚的诗句正在胸膛里升华,在朗诵中完美,象一支支烈焰熊熊的火箭镞,猛烈地朝着那冰河射去。”于是,在他的诗朗诵声中,一个神奇的景象出现了:刹那间一声巨响,大地震颤,雪原复苏,冰河解冻,春水奔腾,万象更新。在诗人的自我想象中,诗的“巨大的控制力和象征能力”几乎是无

14、限的,因而竟然可以走出语言领域而直接触动现实变化。诗人和他的诗的神奇魔力真是叹为观止啊!但读者心中的疑虑不仅没有就此释然,反而愈来愈重了:诗里面到底有什么呢?同时,他可能还会问:小说里面出现对于诗的想象,那么,小说与诗有什么关系呢?显然,要想真正弄明诗和小说的作用及其他奥秘,仅有诗和小说本身的内部反思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诗和小说内部的反思进展到关于诗和小说的更普遍问题的专门的理性沉思。进一步说,要弄明诗以及小说、散文、剧本等各种文学现象的奥秘,就需要我们从具体文学作品的关注进展到对普遍的文学现象的理性思考。这样,从文学作品思考进展到文学理论反思,就是必然的了。 二、什么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一词,顾名思义,涉及关于文学的各种理性谈论。这种对于文学的理性谈论对你并不陌生。当作家不满足于仅仅写作文学作品而是要直接告诉人们自己这样写的意图时,当读者不局限于只是阅读一部文学作品而是想把它同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体会联系起来比较时,文学理论就已经出现了。可以说,文学理论是就那些不满足于仅仅写作或阅读文学作品、而是渴望了解更多的人们的行为而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