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688626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6自主赏析3 项脊轩志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渗(shn)漉栏楯(dn)修葺(q) 垣(yun)墙B偃(yn)仰 老妪(y)兀(w)坐 异爨(cun)来源:gkstk.ComC阖(h)门 象笏(h)扃(jin)牖(yu) 长号(ho)D南阁()子 呱(u)呱而泣中闺(u) 先妣(b)来源:gkstk.Com【答案】C(A.中“楯”读shn;B.中“偃”读yn;D.中“呱”读g)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前辟四窗,垣(砌上墙)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同“景”,阳光)反照,室始洞然吾从板外相(互相)为应答来源:g

2、kstkgkstk余自束发(把头发扎在一起)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责备)余吾妻来归(即归来)其制(形式、式样)稍异于前A BC D来源:gkstk.Com【答案】A(相,指“她”;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成人时束发为髻,因而以“束发”作成人的代称;过,到,看;来归,嫁到我家来)3与“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中的“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来源:gkstk.Com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C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答案】B(例句中的“胜”是“美景”之意,与B项同,A是“尽”的意思;C是“承受”的意思;D是“胜利”的意思)4下列各句加点词均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

3、的一项是()雨泽下注来源:gkstkgkstk客逾庖而宴先大母婢也,乳二世来源:gkstk.Com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借书满架忧劳可以兴国火尚足以明也以致其性焉尔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A/来源:gkstk.ComB/C/D/【答案】D(名状/名动/形动/使动)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此名的由来有两种解释:一说归有光的祖父曾住在太仓项脊泾,用此以纪念祖先;一说是形容书房的狭小。B三五之夜即指农历每月望日,也就是农历每月十五。C“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来源:gkstk.ComD“北向”是指屋子坐南朝北。【答案】C(“来归”嫁到我家来;

4、“归宁”指女子回娘家省亲)6归有光对又旧又小的项脊轩为什么怀有深厚的感情?下列回答最准确的一项是()A因为经过整理,这里变得明亮宽敞了B因为这里有作者小时候美好的回忆C因为这里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惟有它才能唤起对过去经历的久远回忆D因为这里所发生的几件大事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因而时过境迁后仍难以忘怀。【答案】C7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本篇既写了喜又写了悲,其基调是以喜衬悲,着意写悲,以突出自己心中怀旧思亲的真挚之情。B作者对亲人怀有深情,依次写了自己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思念之情。C作者写祖母和母亲对自己的关怀,各有侧重,一是从生活中,一是从事业上。D本文题目中的“志

5、”是言志的意思。【答案】A8对项脊轩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gkstk.ComA项脊轩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细腻生动。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作者写来富有诗情,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更添生活气息,写出了鸟与人相亲相和的情感。B再如“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说作者关上窗户,刻苦攻读,久而久之,能凭借脚步声来判断往来的行人,这一细节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听力极好、悟性极高的特点。C作者叙琐屑之事寄情,真切感人。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

6、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D对祖母的描写,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答案】B(这一细节说明作者好静、安详的性格。)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选段,完成912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

7、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9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楚人一炬四海一一肌一容 用心一也来源:gkstk.Com庭中通南北为一 先妣尝一至

8、一室之中 初一交战A/B/C/来源:gkstk.ComD/【答案】A(数词;动词;整体;专一;一间;刚刚)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来源:gkstk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答案】D(名词用作动词)11下面对第2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述母亲和祖母的轶事。B第2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

9、感人。D第2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答案】D(倾注的感情应为“亦多可悲”)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_(2)_【答案】(1)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2)庭院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三、课外延伸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归有光传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

10、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今无迁悴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选自明史卷二八七,有删改)注昆山,今属江苏。古

11、教化,指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治,治理。刺刺,形容尖细的声音。击断,即争执。迁悴,指晋升副职。制举义,特种经学研究。谌,造诣。13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听讼:审理案件B断讫遣去,不具狱具狱:关进监狱C有光力相抵排抵排:分庭抗礼D目为妄庸巨子妄庸:狂妄平庸【答案】B(B项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狱”不是“监狱”,“具狱”应是“写判决书”)14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大吏多恶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进士为令无迁悴者/死者长已矣C为之赞曰/为之奈何D久而自伤/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来源:gkstk【答案】D(D项第一个“而”为连词表修饰,不

12、译;第二个为代词,“你的”。A项两个都是代词,前为“他”,后为“这”。B项都是助词,译为“的人”。C项都是介词,前为“给”“替”,后为“对”“对待”)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写四组,都能反映归有光“行己意”的一组是()用古教化为治。断讫遣去,不具狱。辄寝阁不行。留掌内阁制敕房。目为妄庸巨子。其推重如此。A BC D来源:gkstkgkstk【答案】D(不属行己意。不是说他。)来源:gkstk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年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B归有光任长兴

13、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答案】C(C项“攻击他”“徒有虚名”等词与文章的内容不符,“推崇归有光”也是后来的事。这里不是在称赞王世贞的人品,而是借他来反衬归有光的才华)参考译文: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本地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年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来源:gkstk.Com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