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3688342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一 五四运动1 历史背景 1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不是偶然的 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从国际上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 美国乘机加紧侵略中国 尤其是日本 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这就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从国内看 一方面 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大肆出卖国家利权 对内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 赋税猛增 人民负担更加沉重 军阀之间不断混战 人民苦不堪言 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工人罢工斗争频

2、繁发生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促使先进分子 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这些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2 直接原因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 主要经过 3 斗争结果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罢免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三人的职务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 胜利原因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在斗争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各阶层人民积极参加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 革命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 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革命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一

3、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1 成立条件 一战 期间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 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 2 中共一大的召开 1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2 地点 上海 嘉兴南湖 3 代表 毛泽东 董必武等13人 4 内容 大会通过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 中国共产党 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党的中心工作 组织工

4、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成立党的中央机构 中央局 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5 意义 中共 一大 的召开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 背景与经过 2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 原因 客观方面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他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方面 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 使党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2 教训 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 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

5、的武装 坚持武装斗争 四 国共十年对峙1 武装斗争 1 原因 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 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决定发动起义 2 概况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由周恩来 贺龙等领导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2 土地革命 1 方针确定 1927年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 即 八七会议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 主要内容 在革命根据地 发动群众打土豪 分田地 废除封建剥削 开展土地革

6、命 3 重大意义 使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经济上分到了土地 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 根据地建设 1 创建 1927年10月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 发展 毛泽东的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即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到1930年夏 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 政权 1931年冬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制定了宪法大纲 定都瑞金 4 红军长征 1 原因 博古 李德等人坚持 左 倾错误 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 2 开始

7、 1 1934年10月 中央机关和中共红军从瑞金出发 开始长征 短短三个月内 红军损失过半 处于危险之中 3 转折 遵义会议 召开 1935年1月 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 纠正博古等人的 左 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 结束了 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4 胜利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 红军一 二 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5 历史

8、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 围剿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种子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红军长征一结束 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角度1 五四运动及其意义材料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 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 现场悬挂北大学生 还我青岛 血书 提出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等口号 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 5月5日 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 清华学生宣布 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 1919年6月3日 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辩护 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 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 6月5日 全国各大城

9、市罢课 罢工 罢市 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6月23日 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 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 6月28日 原定签约之日 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 代表团发表声明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摘自五四运动大事记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的理解 答案 首次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明确表达出来 提出 外争主权 内惩国贼 等口号 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 群众基础更加广泛 体现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革命精神 领导者和主力军更加先进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角度2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

10、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材料下表为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比较 问题 从上述表格中 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于革命认识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 中共一大把中国革命的目标和对象确定为资产阶级和私有制等 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是照搬苏俄革命的做法 脱离了中国的国情 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 提出了中国革命分 两步走 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并确定革命目标为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 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和中共制定的最低纲领 即民主革命纲领 也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四点 新 表现1 新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开始发挥领

11、导作用 2 新的思想潮流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 新的精神面貌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 新的觉醒 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五四运动中 各阶层广泛参加 相互支援 体现出广泛的群众基础 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典例11920年12月 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 是山穷水尽时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 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 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 在中心城市

12、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 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 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 俄国式的革命 即暴力革命 依据材料可以看出 毛泽东赞同中国走俄国式的道路 即走暴力革命的道路 这是迫不得已的唯一选择 参考答案 C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1 山东亡 是中国亡矣 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 亟欲奔救之者乎 则开国民大会 露天演说 通电坚持 为今日之要著 上述宣言开始的运动 A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C 发展成为波及全国的爱国浪潮D 将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范围C 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根据材料 山东

13、亡 是中国亡矣 亟欲奔救之者乎 可知 这描述的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即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据此可知 A B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 排除 此时期国民革命运动尚未开始 排除D项 C项表述正确且符合史实 故选C项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2 1922年创刊的 今日 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 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 变节 这说明 A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B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C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14、际相结合任重道远D 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目标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中共二大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制定了最低纲领 即民主革命纲领 材料中对民主革命纲领的反对 反映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困难重重 故C项正确 A项错误 B项表述正确 但与题意不符 排除 题中没有提到伪马克思主义者 故D项错误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 角度1 国共第一次合作材料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后 孙中山作了 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指出通过这个宣言 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 表明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 前几次革命 均因半路上与军

15、阀官僚相妥协 相调和 以致革命成功之后 仍不免于失败 对内 要把军阀来推倒 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 对外 要反抗帝国主义 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 来联络一致 共同行动 互相扶助 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摘自李时岳 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孙中山认为宣言的通过 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 的原因 答案 宣言中首次体现了国民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说明国民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 宣言体现了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的思想 国民党吸收了新鲜血液 顺利实现了改组 角度2 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国民革命材料工农学兵 工农学兵 大联

16、合 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帝国主义 齐奋斗 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歌词 问题 根据材料 概括指出当时国民革命的一些特点 答案 说明国共两党面临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反映国民革命运动得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广泛支持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一 与国民大革命的比较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二 多角度认识国民革命运动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1 在政治上 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 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2 在组织上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 帮助和组织下 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 在群众运动方面 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 4 在军事上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 建立了革命武装 创办了黄埔军校 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 典例2 申报 时评 栏目曾评述说 今之时局 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 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 皖直交斗 滇蜀不靖 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 义和团运动时期C 辛亥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