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87603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形成过 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设

2、问: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承上启下,教师讲授:1、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的自然特点: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2、教师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安排学

3、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自主学习:大化改新:背景:六七世纪时-时间-人物-内容-意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背景-。 建立:622年,-离开麦加,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精讲点拨:1、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A. 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B. 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

4、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C. 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指导学生在书上标注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达标检测:1、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 B2世纪 C5世纪 D7世纪2、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A 明治 B孝德 C 裕仁 D 德仁3、下列事件是在阿拉伯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 出走麦地那 B

5、 确定伊斯兰教历C 征服麦加 D 穆罕默德病逝4、 完成第26页“练一练”: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 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B. 穆罕默德病逝C. 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D. 穆罕默德出家隐修5、组织学生完成世界历史填充图册第6页各题6、日本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 A大化改新 B商鞅变法 C明治维新 D1861年农奴制改革7、阅读下列材料: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1) 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进行的什么改革? (2)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3) 这次改革为什么要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试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在改革的过程中,曾留学中国的日本士大夫发挥了重要作用。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日本留学生,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1C 2. B 3 C 4 C 5见图册 6 A 7 (1)七世纪中期 大化改新 (2)见课本 (3)原因: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日本大批留学生回国后,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从而产生改革变法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史实: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遣隋使来中国等。(4)提示: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回国

7、后,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等。拓展提升: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课外作业:必做题:课本上的动脑筋.练一练.选做题:回忆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再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回来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完成活动与探究。 知识梳理: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古代日本1、五世纪大和统一日本2、大化改新3、七世纪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二.阿拉伯国家1.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3. 632年,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