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8711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2.分析和思考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的基本方法和能力;3.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赫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

2、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民族责任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2.玻利瓦尔、章西女王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同样,世界历史除了和平与艺术,也有战争和侵略,伴着战争进行的一定是反抗与探索。当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上对外侵略与扩张的时候,被侵略的国家和地区人民也开始纷纷起来反抗。【讲授新课】(一) 相关概念解释1.殖民地: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

3、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器,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殖民地获得独立,旧的世界殖民体系不复存在。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2.殖民统治是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政治干涉、经济剥削和军事侵略把弱小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策。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表现为海盗式的掠夺、欺诈式的贸易和贩卖奴隶等方式;

4、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主要采用军事、经济和文化侵略的手段,使弱小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丧失独立和主权,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市场和军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采用新殖民主义政策,即打着“友好”的招牌,通过经济、军事援助和文化渗透或支持政变、扶植傀儡政权、组织政治和军事集团等方式继续控制别国,以保持和扩大其殖民统治。(二) 拉丁美洲的反殖民地运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拉丁美洲:全称拉丁亚美利加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

5、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与原因(1)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政治上的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肆意掠夺与压榨根本原因(2)随着拉美自身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摆脱宗主国的束缚;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同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同点(3)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西、葡的衰落,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在咫尺的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美人民;同美国独立战争的不同点3.玻利瓦尔与拉丁美洲的独立(1)南美独立运动的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2)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西属殖民地)(3)南美独立过程:玻利瓦尔: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

6、多尔玻利维亚圣马丁:阿根廷圣地亚哥(智利)秘鲁(4)玻利维亚 解放者杯纪念玻利瓦尔4.拉丁美洲独立的意义(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沉重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2)运动中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国家,基本形成今天拉美的政治格局。独立以后,除巴西外,各国在形式上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拉丁美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3)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还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斗争。4.拉美独立战争的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联合5.比较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宗主国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移民主要是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劳动

7、人民;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时期,发展资本主义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却很高;13个殖民地之间经济往来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开始形成;在大陆会议和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领导下,以独立宣言为旗帜,革命是水到渠成,进行彻底。美国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在发展,但国内也存在问题。独立后的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政权,未解决黑人奴隶制问题,使美国南北两方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为以后美国内战埋下伏笔。 西属拉美殖民地由封建的西班牙统治,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没有统一的市场,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也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各地是分别进行和取得胜利的;拉丁美洲资产阶级革命有早

8、产意味,独立运动的成果打了很大折扣,封建阻力大,发展资本主义受到很大阻碍。(三) 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与原因(1)英国的残酷剥削与疯狂掠夺,印度社会民不聊生;(2)英国当局改变了拉拢封建贵族的政策,开始兼并印度封建王公的土地;(3)印度土兵“子弹润滑油”事件2.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与特点(1)时间:18571859(2)特点:三个中心,没有统一的领导(3)结果:失败(4)领导者:封建王公(章西女王)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1)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2)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与勇气。4.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1)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主在英国威胁利诱下,纷纷投降叛变,使起义遭受极大的损失。(2)起义军组织分散,行动上各自为政,缺乏得力的领导人和统一的领导,不能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四、板书设计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一、相关概念解释二、拉丁美洲的反殖民地运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三、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