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注释、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368593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注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注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注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注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注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注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注释、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作者:周雲15087251697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雎景臣睢景臣(约1264约1330),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一作舜臣,字景贤,或作嘉贤,江苏扬州(今扬州市)人。一生著述甚多,著有散曲集睢景臣词。元钟嗣成的录鬼簿将其列入“名公才人”。杂剧有莺莺牡丹记、千里投人、屈原投江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哨遍高祖还乡。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

2、旗白 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 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

3、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作品注释】般涉调:宫调名。哨遍:曲牌名,又作“稍遍”。高祖:即汉高祖刘邦。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 。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不寻俗:不寻常,不一般。“一壁厢”句:一边要供给马饲料。一壁厢,一边。也,衬字,无义。索应付:须认真对待。索,须。车驾、銮舆:都是帝王乘的车子,因以作为皇帝的代称。乡老:乡村中的头面人物。忙郎:一般农

4、民的称谓。糨(jing)来:浆好,刷洗。用米汗给洗净的衣服上浆叫“糨”。“十畅好”句:正好充装有身份的阔佬。畅好是,又作“常好是”、“畅是”、“唱道”,作“真是”、“正是”讲。妆么(yo),装模作样。“瞎王留”句:爱出风头的青年率领一伙装模作样的坏家伙。瞎,犹言坏,胡来。王留,元曲中常用以指好出风头的农村青年。火,同“伙”、“夥”。乔男女,坏家伙。丑东西。胡踢蹬:胡乱,胡闹。踢蹬,语助词,起强调作用。一颩(bio)人马:一大队人马。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一颩”条:“虏中谓一聚马为颩,或三百匹,或五百匹。匹头里:犹“劈头”“打头”“当头”。“白胡阑”句:指月旗。胡阑,“环”的合音。即圆圈。迎霜兔,

5、玉兔,古代神话谓月中有玉兔捣药。一面旗上画的是白环里套住只白玉兔,即月旗。“红曲连”句:指日旗。曲连,“圈”的合音,即红圈,象日的形状。毕月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后来的星历家又以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及各种鸟兽配二十八宿,如“昴日鸡”“毕月乌”等。鸡学舞,这是指舞凤旗。狗生双翅,这里指飞虎旗。蛇缠葫芒:这是指蟠龙戏珠旗。这些旗帜都是乡下人没有看到过的,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意加以解释的。银铮:镀了银的铮。“甜瓜”句:这是说金瓜锤,帝王的仪仗。“明晃晃”句:这是说朝天镫,帝王的仪仗。“白雪雪”句:这是写鹅朱宫扇。乔人物:怪人物,装模作样的人。“黄罗伞”句:此指帝王仪仗中的“曲

6、盖”。曲盖象伞,柄是曲的。天曹判:天上的判官。形容威风凛凛、表情呆板的侍从人员。多娇女:指美丽的宫娥。挪身:挪动身躯。猛可里:猛然间,忽然间。觑(q):偷看。上文“觑得人如无物”的“觑”,当“斜视”讲。“你身”句:你个人本姓刘。须,本。根脚:根基,犹今言出身。亭长:刘邦曾经做过泗上亭长。秦制 。十里为亭,十亭为乡。耽(dn):沉溺,迷恋。拽坝(zhui b)扶锄:泛指平整土地之类的农活。两牛并耕为一坝。坝通“耙”。麻三秆:麻三十斤。乡间以十斤为一秆。有甚糊突处:有什么糊涂的地方,意即十分清楚。糊突,糊涂,含混不清。上句中斛(h):量器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明标着册历:明白地记载在帐簿上。标,记

7、载。册历,帐簿。见(xin)放着文书:现在还放着借据在那儿。文书,契约。借条。差发内旋拨还:在官差内立即偿还。差发,差拨,官家派的差役和钱粮。旋,立刻,马上。私准除:暗地里扣除。准除,抵偿,折算。刘三:刘邦,排行当为第三。因为他有一个哥哥排行第二。捽住:揪住,抓着。白甚么:凭什么。不是询问原因,而是带有批评意味的责问、质问。【作品分析】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曲作家睢景臣的套曲作品。此曲以嬉笑怒骂的手法,通过一个熟悉刘邦底细的乡民的口吻,把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之举,写出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以辛辣的语言,剥露了刘邦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揭露了刘邦的无赖出身,剥下封建帝王的神圣面具,还其欺压百姓的真

8、面目。全曲情节鲜明,形象生动,角度独特,风格朴野,诙谐泼辣,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话与野史的风格。全曲八段。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诙谐,嘲讽的基调。耍孩儿五煞四煞三首曲子铺陈车驾的排场,本应是庄严高贵的场面在老百姓看来都怪里怪气,莫名其妙,这实际上讽刺了皇家气派和帝王尊严。三煞二煞一煞是数落汉高祖当年的寒酸和劣迹,一下子就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后的真面目,而他还在人前装腔做势、目中无人,两厢对比, 更觉可笑。尾曲是全篇的高潮,“刘三”是作者根据史书杜撰的刘邦的小名,乡民呼出

9、,形神酷似,妙就妙在它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话,所谓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声中荡然无存。这套散曲把不可一世的汉高祖作为嬉笑怒骂的对象,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表现出对皇权至上的强烈不满和对封建秩序的无比蔑视。刘邦是一个很爱虚荣的人,史记上说他看到秦始皇出巡时的气派羡慕不已,认为大丈夫应当如此。作者没有被史书中所记载的高祖还乡时嘉惠百姓的“浩荡皇恩”所迷惑,而是注重于史书中描写刘邦爱慕虚荣以及欠王媪酒钱不还、诳称贺钱万贯得以见到贵客等无赖行径的材料,通过艺术加工,无情地揭穿了封建帝王的丑恶嘴脸。当然,作者批判的锋芒不仅仅是指向汉高祖一人,而是指向所有欺压百姓却要装模作样的封建统治者及其爪牙,

10、更是指向残酷地实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元代统治者。散曲中借乡民之口说刘邦“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流露出轻视劳动的意识,当然是不可取的。【思考与练习】1.体会这一历来被传诵的元曲名篇的“新奇”之所在。2.理解本篇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链接】元钟嗣成录鬼簿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唯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邓绍基元代文学史睢景臣套曲新奇之处是在于没有正面描写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荣耀,也没有写他的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却通过一个曾与刘邦有瓜葛的乡民的所见所闻,以诙谐嘲噱的口吻勾画了刘邦装腔作势的嘴脸。张晶辽金元文学论稿在散曲中有不少名篇都采用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叙述角度来造成“陌生化”的审美效应。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是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作者选取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叙述视角,即从一个老农的角度来描述“高祖还乡”的情景以及从这样一个乡下人眼中所产生的特定观感,对于皇帝的銮驾仪仗,叙述主体一位从未见过宫廷排场的“乡下佬”,觉得十分奇怪.滑稽。“他不用事物名称来指称事物,而是像描述第一次看到的事物那样去描述”,很显然的目的是揭露汉高祖的无赖根柢,使最高统治者的“神圣”.“庄严”的油彩被剥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古代文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